[发明专利]一种通讯设备散热保护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910281942.4 | 申请日: | 2019-04-09 |
公开(公告)号: | CN109963422B | 公开(公告)日: | 2020-10-27 |
发明(设计)人: | 陈娟清 | 申请(专利权)人: | 海宁北斗皓远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5K5/02 | 分类号: | H05K5/02;H05K7/14;H05K7/20 |
代理公司: | 广州海藻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44386 | 代理人: | 张大保 |
地址: | 314000 浙江省嘉兴市海宁***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本发明涉及一种散热保护装置,更具体的说是一种通讯设备散热保护装置,包括移动轮机构、防尘机体机构、吸尘机构、移动散热机构、夹紧机构、液冷散热机构,装置能够切换移动模式,装置能够驻车,装置能够防止外界的灰尘进入装置内,装置能够清灰,装置能够将清灰下来的灰尘收集起来,装置能够将收集起来的灰尘敲击下来,装置能够夹紧通讯设备,装置能够通过液冷的方式给设备降温,装置能够帮助液冷系统中的水进行冷却,移动轮机构位于防尘机体机构的下方,吸尘机构设置在防尘机体机构的内部,移动散热机构位于防尘机体机构的上方,夹紧机构位于吸尘机构的中间,液冷散热机构与防尘机体机构相连,液冷散热机构与移动散热机构相连。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通讯设备 散热 保护装置 | ||
【主权项】:
1.一种通讯设备散热保护装置,包括移动轮机构(1)、防尘机体机构(2)、吸尘机构(3)、移动散热机构(4)、夹紧机构(5)、液冷散热机构(6),其特征在于:移动轮机构(1)包括可调节移动轮机构(1‑1)、驻车机构(1‑2)、减震机构(1‑3),驻车机构(1‑2)设置在可调节移动轮机构(1‑1)的两侧,减震机构(1‑3)位于可调节移动轮机构(1‑1)的上方;可调节移动轮机构(1‑1)包括轮子(1‑1‑1)、轮轴(1‑1‑2)、轮座(1‑1‑3)、调节螺钉(1‑1‑4)、调节螺钉孔(1‑1‑5)、调节块(1‑1‑6)、调节连杆(1‑1‑7)、减震槽(1‑1‑8),轮子(1‑1‑1)与轮轴(1‑1‑2)相连,轮轴(1‑1‑2)与轮座(1‑1‑3)的连接方式为轴承连接,调节螺钉(1‑1‑4)与调节螺钉孔(1‑1‑5)相配合,调节螺钉孔(1‑1‑5)攻在轮座(1‑1‑3)上,调节块(1‑1‑6)与调节连杆(1‑1‑7)相连,调节块(1‑1‑6)与减震槽(1‑1‑8)相配合,减震槽(1‑1‑8)开在轮座(1‑1‑3)的两侧;驻车机构(1‑2)包括驻车支撑(1‑2‑1)、凸轮(1‑2‑2)、凸轮轴(1‑2‑3)、把手(1‑2‑4)、驻车孔(1‑2‑5)、驻车螺钉(1‑2‑6),驻车支撑(1‑2‑1)与凸轮轴(1‑2‑3)的连接方式为轴承连接,凸轮(1‑2‑2)与凸轮轴(1‑2‑3)相连,把手(1‑2‑4)与凸轮(1‑2‑2)相连,驻车孔(1‑2‑5)开在凸轮(1‑2‑2)上,驻车螺钉(1‑2‑6)与驻车孔(1‑2‑5)相配合;减震机构(1‑3)包括减震座(1‑3‑1)、减震弹簧(1‑3‑2),减震座(1‑与3‑1)减震弹簧(1‑3‑2)相连;防尘机体机构(2)包括机身(2‑1)、震动清灰机构(2‑2)、散热孔(2‑3)、水管口(2‑4),震动清灰机构(2‑2)设置在机身(2‑1)的内部,散热孔(2‑3)开在机身(2‑1)上,水管口(2‑4)开在机身(2‑1)的顶板上;震动清灰机构(2‑2)包括震动电机机构(2‑2‑1)、震动座机构(2‑2‑2)、拉杆机构(2‑2‑3)、滤网机构(2‑2‑4),震动电机机构(2‑2‑1)位于震动座机构(2‑2‑2)的上方,拉杆机构(2‑2‑3)与滤网机构(2‑2‑4)相连,滤网机构(2‑2‑4)与震动座机构(2‑2‑2)相连;震动电机机构(2‑2‑1)包括震动电机(2‑2‑1‑1)、偏心轮(2‑2‑1‑2),震动电机(2‑2‑1‑1)与偏心轮(2‑2‑1‑2)的连接方式为胀套连接;震动座机构(2‑2‑2)包括震动下座(2‑2‑2‑1)、弹簧(2‑2‑2‑2)、震动上座(2‑2‑2‑3)、支撑(2‑2‑2‑4),弹簧(2‑2‑2‑2)焊接在震动下座(2‑2‑2‑1)与震动上座(2‑2‑2‑3)之间,支撑(2‑2‑2‑4)位于震动上座(2‑2‑2‑3)的上方;拉杆机构(2‑2‑3)包括拉杆A(2‑2‑3‑1)、拉杆弹簧(2‑2‑3‑2)、拉杆B(2‑2‑3‑3),拉杆弹簧(2‑2‑3‑2)焊接在拉杆A(2‑2‑3‑1)与拉杆B(2‑2‑3‑3)之间;滤网机构(2‑2‑4)包括横撑(2‑2‑4‑1)、锤头支撑(2‑2‑4‑2)、锤头(2‑2‑4‑3)、滤网板(2‑2‑4‑4),横撑(2‑2‑4‑1)与锤头支撑(2‑2‑4‑2)相铰接,锤头(2‑2‑4‑3)与锤头支撑(2‑2‑4‑2)相连,滤网板(2‑2‑4‑4)与锤头(2‑2‑4‑3)相配合;吸尘机构(3)包括敲击架机构(3‑1)、敲击凸轮(3‑2)、敲击电机(3‑3)、吸尘箱机构(3‑4),敲击架机构(3‑1)设置在吸尘箱机构(3‑4)的内部,敲击凸轮(3‑2)与敲击电机(3‑3)相连,敲击电机(3‑3)与吸尘箱机构(3‑4)相连;敲击架机构(3‑1)包括敲击头(3‑1‑1)、支撑架(3‑1‑2)、限位板(3‑1‑3)、敲击头支撑(3‑1‑4)、拉杆A孔(3‑1‑5)、弹簧绳座(3‑1‑6)、固定支撑(3‑1‑7)、中间拉杆(3‑1‑8)、弹簧绳(3‑1‑9),敲击头(3‑1‑1)与敲击头支撑(3‑1‑4)相连,限位板(3‑1‑3)设置在支撑架(3‑1‑2)与中间拉杆(3‑1‑8)之间,拉杆A孔(3‑1‑5)开在敲击头支撑(3‑1‑4)上,弹簧绳座(3‑1‑6)与敲击头支撑(3‑1‑4)相连,弹簧绳(3‑1‑9)与弹簧绳座(3‑1‑6)相连;吸尘箱机构(3‑4)包括吸尘箱本体(3‑4‑1)、吸尘电机(3‑4‑2)、吸尘扇叶(3‑4‑3)、滤网A(3‑4‑4)、风口(3‑4‑5),吸尘电机(3‑4‑2)设置在吸尘箱本体(3‑4‑1)的内部,吸尘扇叶(3‑4‑3)与吸尘电机(3‑4‑2)相连,滤网A(3‑4‑4)与吸尘箱本体(3‑4‑1)相连;移动散热机构(4)包括移动壳机构(4‑1)、移动散热风扇机构(4‑2),移动壳机构(4‑1)与移动散热风扇机构(4‑2)相连;移动壳机构(4‑1)包括支腿(4‑1‑1)、移动壳本体(4‑1‑2)、钢丝绳孔(4‑1‑3)、安全弹簧(4‑1‑4)、T槽(4‑1‑5),支腿(4‑1‑1)位于移动壳本体(4‑1‑2)的下方,钢丝绳孔(4‑1‑3)开在移动壳本体(4‑1‑2)的两侧,安全弹簧(4‑1‑4)设置在T槽(4‑1‑5)的内部,T槽(4‑1‑5)开在移动壳本体(4‑1‑2)上;移动散热风扇机构(4‑2)包括扇叶A(4‑2‑1)、移动风扇电机(4‑2‑2)、换向轮(4‑2‑3)、换向轮支撑(4‑2‑4)、钢丝绳(4‑2‑5)、电机轮(4‑2‑6)、移动电机(4‑2‑7)、滑块(4‑2‑8),扇叶A(4‑2‑1)与移动风扇电机(4‑2‑2)相连,移动风扇电机(4‑2‑2)位于滑块(4‑2‑8)的下方,滑块(4‑2‑8)与钢丝绳(4‑2‑5)相连,换向轮(4‑2‑3)与换向轮支撑(4‑2‑4)相铰接,钢丝绳(4‑2‑5)与换向轮(4‑2‑3)相配合,钢丝绳(4‑2‑5)与电机轮(4‑2‑6)相连,电机轮(4‑2‑6)与移动电机(4‑2‑7)的连接方式为胀套连接;夹紧机构(5)包括夹紧执行机构(5‑1)、安全座机构(5‑2),夹紧执行机构(5‑1)位于安全座机构(5‑2)的上方;夹紧执行机构(5‑1)包括竖向支撑(5‑1‑1)、半圆架(5‑1‑2)、半圆槽(5‑1‑3)、内置弹簧(5‑1‑4)、把手B(5‑1‑5)、夹紧杆(5‑1‑6)、锁紧螺钉(5‑1‑7)、锁紧螺钉孔(5‑1‑8)、夹紧执行座(5‑1‑9),竖向支撑(5‑1‑1)与半圆架(5‑1‑2)相连,半圆槽(5‑1‑3)开在半圆架(5‑1‑2)上,内置弹簧(5‑1‑4)设置在半圆槽(5‑1‑3)的内部,把手B(5‑1‑5)与夹紧杆(5‑1‑6)相连,夹紧杆(5‑1‑6)与半圆槽(5‑1‑3)相配合,锁紧螺钉(5‑1‑7)与竖向支撑(5‑1‑1)相连,夹紧执行座(5‑1‑9)开在夹紧杆(5‑1‑6)上,夹紧执行座(5‑1‑9)与夹紧杆(5‑1‑6)相连;安全座机构(5‑2)包括安全底座(5‑2‑1)、安全T腔(5‑2‑2)、安全滑动座(5‑2‑3)、安全滑动杆(5‑2‑4)、安全弹簧B(5‑2‑5)、安全上座(5‑2‑6),安全T腔(5‑2‑2)开在安全底座(5‑2‑1)上,安全滑动座(5‑2‑3)与安全T腔(5‑2‑2)相配合,安全滑动杆(5‑2‑4)与安全滑动座(5‑2‑3)相连,安全滑动杆(5‑2‑4)与安全上座(5‑2‑6)相连,安全弹簧B(5‑2‑5)焊接在安全底座(5‑2‑1)与安全上座(5‑2‑6)之间;液冷散热机构(6)包括液冷管(6‑1)、液冷循环结构(6‑2),液冷管(6‑1)与液冷循环结构(6‑2)相连;液冷循环结构(6‑2)包括循环腔(6‑2‑1)、单向阀机构(6‑2‑2)、助力弹簧(6‑2‑3)、循环座(6‑2‑4)、循环连杆(6‑2‑5)、开口A(6‑2‑6)、循环电机(6‑2‑7)、循环电机盘(6‑2‑8)、换水塞(6‑2‑9)、换水塞孔(6‑2‑10),单向阀机构(6‑2‑2)设置在循环腔(6‑2‑1)的内部,助力弹簧(6‑2‑3)与循环腔(6‑2‑1)相连,助力弹簧(6‑2‑3)与循环座(6‑2‑4)相连,循环座(6‑2‑4)与循环腔(6‑2‑1)相配合,循环连杆(6‑2‑5)与循环座(6‑2‑4)相铰接,开口A(6‑2‑6)开在循环腔(6‑2‑1)上,循环电机(6‑2‑7)与循环电机盘(6‑2‑8)相连,循环电机盘(6‑2‑8)与循环连杆(6‑2‑5)相铰接,循环电机(6‑2‑7)位于循环腔(6‑2‑1)的上方,换水塞(6‑2‑9)与换水塞孔(6‑2‑10)相连,换水塞孔(6‑2‑10)攻在循环腔(6‑2‑1)上;单向阀机构(6‑2‑2)包括单向阀(6‑2‑2‑1)、挡座(6‑2‑2‑2)、挡座开口(6‑2‑2‑3),单向阀(6‑2‑2‑1)与挡座(6‑2‑2‑2)相连,挡座开口(6‑2‑2‑3)开在挡座(6‑2‑2‑2)上;移动轮机构(1)位于防尘机体机构(2)的下方,吸尘机构(3)设置在防尘机体机构(2)的内部,移动散热机构(4)位于防尘机体机构(2)的上方,夹紧机构(5)位于吸尘机构(3)的中间,液冷散热机构(6)与防尘机体机构(2)相连,液冷散热机构(6)与移动散热机构(4)相连。
下载完整专利技术内容需要扣除积分,VIP会员可以免费下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海宁北斗皓远科技有限公司,未经海宁北斗皓远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ent/201910281942.4/,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便携式远程终端遥控
- 下一篇:一种电子设备密封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