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用于肿瘤标志物可视化检测的上转换发光柔性杂化膜的制备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1910226383.7 | 申请日: | 2019-03-25 |
公开(公告)号: | CN109724949A | 公开(公告)日: | 2019-05-07 |
发明(设计)人: | 金辉;桂日军;孙玉娇;姜晓文 | 申请(专利权)人: | 青岛大学 |
主分类号: | G01N21/63 | 分类号: | G01N21/63;G01N21/359 |
代理公司: | 青岛高晓专利事务所(普通合伙) 37104 | 代理人: | 张世功 |
地址: | 266071 山***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本发明属于柔性杂化膜材料和可视化检测探针的制备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用于肿瘤标志物可视化检测的上转换发光柔性杂化膜的制备方法。采用超声和溶剂热制备金属离子掺杂黑磷量子点M‑BPQDs,在其表面生长介孔SiO2和氨基化改性,连接羧基化单链DNA1,受体分子进入孔内,单链DNA2适体与DNA1因碱基互补结合封装受体于孔内,制得M‑BPQDs探针。DNA1终端‑SH与聚异丁烯酸甲酯‑聚酰亚胺‑金纳米粒层层组装复合薄膜以Au‑S键结合,连接薄膜与探针构筑柔性杂化膜。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柔性杂化膜的制备简单,成本低,灵敏度高,当含有肿瘤标志物的生物流体样品滴加到杂化膜上,在近红外光激发下构建上转换发光强度与标志物浓度之间的联系,实现标志物可视化检测。 | ||
搜索关键词: | 杂化膜 可视化检测 肿瘤标志物 探针 制备 上转换发光 单链 聚异丁烯酸甲酯 碱基互补结合 金属离子掺杂 生物流体样品 制备技术领域 氨基化改性 标志物浓度 溶剂热制备 表面生长 层层组装 复合薄膜 近红外光 聚酰亚胺 受体分子 标志物 进入孔 量子点 灵敏度 上转换 羧基化 米粒 超声 滴加 构建 黑磷 介孔 金纳 适体 薄膜 封装 终端 构筑 激发 | ||
【主权项】:
1.一种用于肿瘤标志物可视化检测的上转换发光柔性杂化膜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该方法具体包括以下步骤:(1)将块状黑磷晶体研磨成粉末,加入溶解了金属盐的极性溶剂中,采用探头和浴池超声剥离出黑磷纳米片,加入硫醇配体,通过超声辅助溶剂热制备金属离子掺杂的黑磷量子点M‑BPQDs;(2)依据
法在M‑BPQDs表面生长介孔二氧化硅mSiO2,然后进行‑NH2功能化改性制得M‑BPQDs/mSiO2‑NH2,再与单链DNA1(HS‑DNA1‑COOH)通过羧‑胺偶联反应结合,制备M‑BPQDs/mSiO2@DNA1;(3)电子受体分子进入mSiO2孔道内完成受体分子负载,添加特异性适体单链DNA2与DNA1碱基互补配对形成双螺旋结构,封装受体分子,得到纳米杂化物载体探针M‑BPQDs/mSiO2@DNA1‑DNA2@受体;(4)以聚异丁烯酸甲酯PMMA为层状基底,表面黏合一层聚酰亚胺PI,电极夹固定PMAA‑PI薄膜浸没在电解液中,以KCl饱和甘汞电极为参比,铂丝电极为辅助,PMAA‑PI薄膜为工作电极,在电解液中加入HAuCl4,循环伏安扫描,在薄膜表面电化学还原生成金纳米颗粒AuNPs制得PMMA‑PI‑AuNPs复合薄膜;(5)探针上DNA1(HS‑DNA1‑COOH)末端‑SH与薄膜上AuNPs通过Au‑S键结合,将薄膜与探针连接在一起构筑成柔性杂化膜。当生物流体样品中含有肿瘤标志物时,将其滴加至该杂化膜上,在近红外光激发下观察浸润杂化膜的上转换发光颜色变化,实现对肿瘤标志物的可视化检测。
下载完整专利技术内容需要扣除积分,VIP会员可以免费下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青岛大学,未经青岛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ent/201910226383.7/,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