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银负载二氧化钛纳米阵列复合薄膜、制备方法及其在痕量物质检测中的应用在审
申请号: | 201910032054.9 | 申请日: | 2019-01-14 |
公开(公告)号: | CN109655443A | 公开(公告)日: | 2019-04-19 |
发明(设计)人: | 谢拯;王焕春;黄智勇;刘祥萱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人民解放军火箭军工程大学 |
主分类号: | G01N21/65 | 分类号: | G01N21/65 |
代理公司: | 西安智大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 61215 | 代理人: | 何会侠 |
地址: | 710025 *** | 国省代码: | 陕西;6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本发明公开了属于污染物痕量检测技术领域的银负载二氧化钛纳米阵列复合薄膜、制备方法及其在痕量物质检测中的应用,该方法采用水热法在氟掺杂二氧化锡导电玻璃上生长二氧化钛,得到分立性良好的纳米棒阵列薄膜,连续离子层吸收反应沉积的方法在二氧化钛纳米阵列薄膜上沉积银颗粒,制备银负载二氧化钛纳米阵列复合薄膜;利用银纳米颗粒的表面增强拉曼散射效应,复合薄膜能对污染物进行痕量检测;利用二氧化钛的光催化性能,可分解吸附的检测物,使复合薄膜可重复使用;该复合薄膜合成简单,在对污染物痕量检测的基础上实现重复使用,污染物的快速痕量检测上有广泛的应用前景。 | ||
搜索关键词: | 二氧化钛 复合薄膜 痕量检测 纳米阵列 污染物 银负载 制备 痕量物质检测 沉积 表面增强拉曼散射 纳米棒阵列薄膜 应用 纳米阵列薄膜 光催化性能 银纳米颗粒 导电玻璃 二氧化锡 连续离子 吸收反应 氟掺杂 检测物 可分解 可重复 水热法 银颗粒 分立 吸附 合成 生长 | ||
【主权项】:
1.银负载二氧化钛纳米阵列复合薄膜,其特征在于,采用连续离子层吸收反应沉积的方法在二氧化钛纳米阵列复合薄膜上沉积银纳米颗粒,得到银负载二氧化钛纳米阵列复合薄膜,所述复合薄膜的厚度为1.0~3.0μm,二氧化钛纳米阵列为二氧化钛纳米棒状阵列,二氧化钛纳米棒的直径为50~80nm,相邻二氧化钛纳米棒的间距为200~300nm,银在复合薄膜中的质量分数为5.1%~65.1%wt%;复合薄膜能够实现有机物的痕量检测,在紫外光照后重复使用。
下载完整专利技术内容需要扣除积分,VIP会员可以免费下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人民解放军火箭军工程大学,未经中国人民解放军火箭军工程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ent/201910032054.9/,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