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用于机动车辆的转向柱有效
申请号: | 201880009530.9 | 申请日: | 2018-01-31 |
公开(公告)号: | CN110248859B | 公开(公告)日: | 2021-08-17 |
发明(设计)人: | 耶罗尼米斯·施尼策尔;理查德·维贝;奇普里安·帕尔蒂尼萨努 | 申请(专利权)人: | 蒂森克虏伯普利斯坦股份公司;蒂森克虏伯股份公司 |
主分类号: | B62D1/19 | 分类号: | B62D1/19 |
代理公司: | 北京集佳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227 | 代理人: | 董敏;王艳江 |
地址: | 列支敦*** | 国省代码: | 暂无信息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为了改进用于机动车辆的转向柱,本发明的转向柱具有:转向轴(1),该转向轴以能够绕其纵向轴线(25)旋转的方式安装在壳体部件(2)中;导引部件(3),壳体部件(2)由该导引部件保持;能量吸收装置(5),该能量吸收装置设置在导引部件(3)与壳体部件(2)之间,并且该能量吸收装置具有至少一个弯曲线材(6、7;26、27),所述弯曲线材借助于第一端部部分(8;28)联接至壳体部件(2)并且借助于第二端部部分(9;29)联接至导引部件(3),其中,导轨(12)借助于至少一个侧壁(13)附接至壳体部件(2),其中,导引部件(3)联接有销(17、18;31、32),并且弯曲线材(6、7;26、27)的第二端部部分(9;29)具有联接部分(19;30),所述联接部分接合在销(17、18;31、32)后面并且至少在碰撞的情况下至少在支承点(P)处支撑在侧壁(13)上,使得确保了能量吸收装置的减小的结构空间需求,提出的是,支承点(P)设置在销(17、18;31、32)的由联接部分(19;30)围绕接合的那侧,其中,销(17、18;31、32)具有距侧壁(13)的第一间距(a),其中,销(17、18;31、32)与支承点(P)之间的沿轴向方向测量的第二间距(b)相当于第一间距(a)的至少1.1倍。 | ||
搜索关键词: | 用于 机动车辆 转向 | ||
【主权项】:
1.一种用于机动车辆的转向柱,所述转向柱具有:转向轴(1),所述转向轴(1)以能够绕所述转向轴(1)的纵向轴线(25)旋转的方式安装在壳体部件(2)中;导引部件(3),所述壳体部件(2)由所述导引部件(3)保持;能量吸收装置(5),所述能量吸收装置(5)以操作性的方式设置在所述导引部件(3)与所述壳体部件(2)之间,并且所述能量吸收装置(5)具有至少一个弯曲线材(6、7;26、27),所述弯曲线材(6、7;26、27)借助于第一端部部分(8;28)联接至所述壳体部件(2)并且借助于第二端部部分(9;29)联接至所述导引部件(3),其中,导轨(12)借助于至少一个侧壁(13)附接至所述壳体部件(2),其中,所述导引部件(3)联接有销(17、18;31、32),并且所述弯曲线材(6、7;26、27)的所述第二端部部分(9;29)具有联接部分(19;30),所述联接部分(19;30)接合在所述销(17、18;31、32)后面并且至少在碰撞的情况下至少在支承点(P)处支撑在所述侧壁(13)上,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承点(P)设置在所述销(17、18;31、32)的由所述联接部分(19;30)抓持的那侧,并且所述销(17、18;31、32)具有距所述侧壁(13)的第一间距(a),而所述销(17、18;31、32)与所述支承点(P)之间的沿轴向方向测量的第二间距(b)是所述第一间距(a)的至少1.1倍。
下载完整专利技术内容需要扣除积分,VIP会员可以免费下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蒂森克虏伯普利斯坦股份公司;蒂森克虏伯股份公司,未经蒂森克虏伯普利斯坦股份公司;蒂森克虏伯股份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ent/201880009530.9/,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用于运输系统的载运组件
- 下一篇:电动助力转向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