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基于自然循环的动力电池复合热管理系统有效
| 申请号: | 201820830292.5 | 申请日: | 2018-05-30 |
| 公开(公告)号: | CN208368683U | 公开(公告)日: | 2019-01-11 |
| 发明(设计)人: | 甘云华;谭梅鲜;梁嘉林 | 申请(专利权)人: | 华南理工大学 |
| 主分类号: | H01M10/613 | 分类号: | H01M10/613;H01M10/617;H01M10/625;H01M10/6552;H01M10/6569 |
| 代理公司: | 广州市华学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44245 | 代理人: | 蔡克永 |
| 地址: | 510640 广***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基于自然循环的动力电池复合热管理系统。其包括电池组阵列、冷却腔壳体、冷凝器、由多根热管构成的热管阵列;冷却腔壳体的内腔分布有互不相通的套管;冷却腔壳体的内腔灌注有工作液;冷却腔壳体的蒸气出口及工作液回流口之间连接冷凝器;各热管的蒸发段均夹持在各单体电池之间,冷凝段分别对应伸入套管内部,其外圆周表面与套管的内圆周表面彼此贴合。本系统利用热管将电池的产热量迅速导出到工作液中,使其受热沸腾,利用自然循环,工作液流经冷却系统后回到冷却腔壳体中,而热量最终通过冷凝器散发外界环境中。本系统可解决电池在不同工况下的散热和节能等技术问题,同时系统结构紧凑简单,安装维护方便。 | ||
| 搜索关键词: | 冷却腔 壳体 工作液 自然循环 冷凝器 套管 热管 动力电池 管理系统 复合热 电池 本实用新型 电池组阵列 内圆周表面 安装维护 单体电池 互不相通 冷却系统 内腔灌注 热管阵列 外界环境 系统结构 系统利用 蒸气出口 受热 回流口 冷凝段 蒸发段 散热 导出 夹持 内腔 伸入 贴合 紧凑 沸腾 节能 散发 | ||
【主权项】:
1.一种基于自然循环的动力电池复合热管理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电池组阵列(1)、冷却腔壳体(2)、冷凝器(7)、由多根热管(3)构成的热管阵列;电池组阵列(1)由多个单体电池(4)构成;各热管(3)的蒸发段(31)的截面呈扁平状,冷凝段(33)的截面呈圆形;冷却腔壳体(2)的内腔,横向阵列分布有多排互不相通的套管(6);套管(6)与冷却腔壳体(2)的内腔互不相通,套管(6)两端管口的外壁与冷却腔壳体(2)密封连接;冷却腔壳体(2)的内腔灌注有工作液,套管(6)浸没在工作液的液面之下,并与工作液接触;冷却腔壳体(2)的上方设置有与其内腔连通的蒸气出口(21),下方设置有与其内腔连通的工作液回流口(22);冷凝器(7)的进/出口分别通过管道(71)连接蒸气出口(21)和工作液回流口(22);各热管(3)的蒸发段(31)均夹持在各单体电池(4)之间,其扁平状表面与单体电池(4)的表面彼此贴合;各热管(3)的冷凝段(33)分别对应伸入套管(6)内部,其外圆周表面与套管(6)的内圆周表面彼此贴合。
下载完整专利技术内容需要扣除积分,VIP会员可以免费下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华南理工大学,未经华南理工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ent/201820830292.5/,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高效散热锂电池组
- 下一篇:一种扁平热管用于电池模组散热的装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