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GCT芯片门/阴极阻断特性圆周法测试台有效
| 申请号: | 201820544782.9 | 申请日: | 2018-04-17 |
| 公开(公告)号: | CN208207139U | 公开(公告)日: | 2018-12-07 |
| 发明(设计)人: | 马宁强;乔旭 | 申请(专利权)人: | 西安派瑞功率半导体变流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G01R31/26 | 分类号: | G01R31/26 |
| 代理公司: | 西安文盛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61100 | 代理人: | 彭冬英 |
| 地址: | 710077 陕*** | 国省代码: | 陕西;61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本实用新型是一种GCT芯片门/阴极阻断特性圆周法测试台。采用圆周转动测试方法,设计中采用了高精度的三维移动平台、步进电机驱动的旋转平台和探针座,配以CCD视频显微镜进行设备调整和测试过程监控,设计的C型机架和架空平台以构成较好的人机操作结构,配以不同规格专门设计的载片定位夹具满足不同尺寸芯片测试需要。该测试台通过在GCT芯片生产中的应用,在可靠性、检测准确性和高效率等方面满足规模化生产的测试需要。本测试台就是为满足GCT芯片的门/阴极之间数千只二极管特性进行直流电压阻断测试,以高效、准确地筛选出个别失效器件,并做以标识,为后续工艺修补提供可能性。 | ||
| 搜索关键词: | 阴极 测试 测试台 芯片 圆周法 步进电机驱动 三维移动平台 二极管特性 规模化生产 测试过程 尺寸芯片 定位夹具 后续工艺 架空平台 人机操作 设备调整 芯片生产 旋转平台 圆周转动 直流电压 高效率 探针座 载片 修补 筛选 监控 检测 应用 | ||
【主权项】:
1.一种GCT芯片门/阴极阻断特性圆周法测试台,包括圆周法精密测试探针台和高清CCD数字显微镜,其特征在于:高清CCD数字显微镜包括CMOS摄像头(8)和显示器(9),用于测试过程中的微观图像监控;圆周法精密测试探针台的机架(10)为C形结构,底部为梯形底座,通过方形柱子(11)连接摄像头竖直固定圆杆(12)和摄像头固定横支架(13),用于固定CMOS摄像头(8);圆周法精密测试探针台结构架空安装在机架的中部,圆周法精密测试探针台包括XYZ三维移动测试平台、电动旋转平台(23)、测试夹具(20)、门极滚动测试探针(28)、阴极测试软探针(38)和打点器组件,XYZ三维移动测试平台由XY二维移动测试平台(25)和Z方向燕尾槽齿条型可调滑台(27)构成,Z方向燕尾槽齿条型可调滑台(27)用螺丝垂直固定在机架(10)的方形柱子(11)内侧,通过Z方向调节旋钮(37)调节平台上下运动;XY二维移动测试平台(25)水平安装,与Z方向燕尾槽齿条型可调滑台(27)处于垂直关系,二者通过L型转接板(26)用螺丝固定连接,通过测试平台XY方向调节旋钮(43)调节前后左右位置;XY二维移动测试平台(25)上面通过旋转平台固定板(24)用螺丝(22)连接电动旋转平台(23),电动旋转平台(23)上采用夹具定位柱(36)和测试夹具安装板(21)用螺丝(35)把测试夹具(20)同心地固定在电动旋转平台(23)的中心位置,测试夹具(20)上放置GCT芯片(1);机架(10)左右两侧靠后位置分别设有门极滚动测试探针(28)、阴极测试软探针(38),门极测试探针铜压杆(30)固定在门极探针固定器(31)上并通过门极探针固定器(31)与门极探针用三维探针座(33)连接,其水平投影与移动平台X轴负方向形成30±2°夹角,门极滚动测试探针(28)上竖直安装的铜滚轮(46)运行在GCT芯片(1)的门极区域,门极测试探针铜压杆(30)与GCT芯片的门极圆环形成切线位置关系,使其可靠地进行门极滚动接触,用门极探针用三维探针座(33)调节位置,整个组件通过探针组件安装块(34)固定在旋转平台固定板(24)上,整体随着XY移动平台移动,与GCT芯片位置相对固定;阴极测试软探针(38)通过安装在机架(10)后侧立柱中部的阴极组件安装板(16)固定,阴极测试软探针(38)的位置用阴极探针用三维探针座(41)调节,软探针的水平投影与XY移动平台的X轴正方向形成45±2°夹角,调试时把移动平台调节在Z轴的上限位置,通过调节阴极探针用三维探针座(41)使软探针可靠接触在GCT芯片(1)的阴极梳条区域;打点器组件由打点器组件用三维探针座(18)和墨汁打点器(19)构成,整体安装在机架(10)后侧立柱的中上部位置,打点器的打点工作位置通过打点器组件用三维探针座(18)调节,与阴极软探针接触在GCT芯片上的阴极梳条同一位置。
下载完整专利技术内容需要扣除积分,VIP会员可以免费下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西安派瑞功率半导体变流技术股份有限公司,未经西安派瑞功率半导体变流技术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ent/201820544782.9/,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组装式模块化燃弧通道
- 下一篇:一种电子元件质检平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