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多通信接口可级联数码管驱动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820191863.5 | 申请日: | 2018-02-05 |
公开(公告)号: | CN207977096U | 公开(公告)日: | 2018-10-16 |
发明(设计)人: | 唐金国;孙媛;滕克难;张磊;周伟祝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人民解放军海军航空大学 |
主分类号: | G09G3/32 | 分类号: | G09G3/32 |
代理公司: | 烟台双联专利事务所(普通合伙) 37225 | 代理人: | 梁翠荣 |
地址: | 264001 山***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多通信接口可级联数码管驱动装置,是由电子线路和外壳组成,电子线路包括接口转换电路、逻辑控制电路和数码管驱动电路,所述的接口转换电路用于将提供USB接口和485/232接口,所述的数码管驱动电路用于提供数码管驱动,所述的逻辑控制电路是可编程集成电路芯片通过通讯接口收发送数据并驱动数码管驱动电路,本实用新型具有支持RS232、RS485、USB通信接口、数码管显示内容及模式可设置、驱动不同类型的数码管、支持无限级联,可同时驱动共阳、共阴数码管的特点。 | ||
搜索关键词: | 数码管 数码管驱动电路 级联 驱动 接口转换电路 逻辑控制电路 本实用新型 多通信接口 电子线路 驱动装置 可编程集成电路芯片 数码管显示 通讯接口 收发 | ||
【主权项】:
1.一种多通信接口可级联数码管驱动装置,是由电子线路和外壳组成,其特征是电子线路包括接口转换电路(1)、逻辑控制电路(2)和数码管驱动电路(3),所述的接口转换电路(1)是由基于FT232R的USB转TLL电路和基于MAX1360的RS232/485转TTL 电路组成,用于将提供USB接口和485/232接口,所述的数码管驱动电路(3)用于提供数码管驱动,所述的逻辑控制电路(2)是可编程集成电路芯片通过通讯接口收发送数据,根据收到的数据产生不同的逻辑驱动数码管驱动电路(3),同时可以通过通信接口提供通讯数据;所述的接口转换电路(1)是集成电路UM1的1脚串接电容CS1后接3脚,19脚串接电容CS4后接18脚,2脚接电源VCC以及电容CS2的一端,电容CS2另一端接地,20脚串接电容CS3后接地,17脚串接电容CS5后接地,4脚接地, 12脚、16脚接逻辑控制电路(2)集成电路U6的43脚,15脚接逻辑控制电路(2)集成电路U3的44脚,8脚接逻辑控制电路(2)集成电路U3的42脚,9脚、10脚接电源VCC,5脚接电阻R2、端子P1的1脚、端子P1的3脚,电阻R2另一端接地,6脚接电阻R3、端子P1的2脚,电阻R3另一端接电源VCC及电阻R4一端,电阻R4另一端接集成电路UM1的11脚、端子P1的5脚,集成电路UM1的13脚、14脚接端子P1的4脚,端子P1的6脚接地,集成电路UM1的7脚空接;集成电路U7的1脚接逻辑控制电路(2)的集成电路U3的5脚,2、3、6、8、9、10、11、12、13、14、17、24、27、28脚空接,4脚接端子P3的1脚及5V电源,5脚接集成电路U3的7脚,7脚接端子P3的4脚及GND,15脚串接电阻R8接端子P3德脚,16脚串接电阻R6接端子P3的2脚,18、21、25、26脚并接后接GND,19脚接电阻RSL1的1脚,20脚接5V电源,22脚串接发光二极管LED3接电阻RSL1的3脚,23脚串接发光二极管LED2接电阻RSL1的2脚,25脚串接发光二极管LED1接电阻RSL1的4脚,电阻RSL1的5、6、7、8脚接5V电源;所述的逻辑控制电路(2)是集成电路U3的1脚接发光二极管RUN1的负极,发光二极管RUN1的正极接电阻R1,电阻R1的另一端接电源VCC、电容C2、集成电路U3的37脚、电容C1,电容C1的另一端接地并接集成电路U3的16脚、电阻R5、电容C3、电容C4,电容C2的另一端接电阻R5、集成电路U3的4脚,电容C3的另一端接晶振X1、集成电路U3的14脚,晶振X1另一端接电容C4、集成电路U3的15脚,集成电路U3的2、3、6、8‑13、17、18、22‑37、39‑41脚空接,5脚接接口转换电路(1)中的集成电路U7的1脚及端子ISP1的2脚,7脚接接口转换电路(1)中的集成电路U7的5脚及端子ISP1的1脚,端子ISP1的3脚接地,集成电路U3的19脚接数码管驱动电路(3)的集成电路U1的3脚,集成电路U3的20脚接数码管驱动电路(3)的集成电路U1的13脚、集成电路U2的11脚、集成电路U4的11脚、集成电路U5的11脚、集成电路U6的11脚,集成电路U3的21脚接数码管驱动电路(3)的集成电路U1的12脚、集成电路U2的12脚、集成电路U4的12脚、集成电路U5的12脚、集成电路U6的12脚,集成电路U3的42、43、44脚分别与接口转换电路(1)中集成电路UM1的8、16、15脚连接;端子P2的2脚接二极管D1的负极、二极管D2的正极,端子P2的1脚接二极管D3的负极、二极管D4的正极,二极管D1的正极接二极管D3的正极、电解电容C8的负极、电容C7、电源模块DC1的2脚,二极管D2的负极接二极管D4的负极接电容C8的正极、电容C7、电源模块DC1的1脚,电阻R7的一端接电容C9、电容C10负极、电源模块DC1的5脚后接地,电阻R7另一端接电容C9、电容C10正极、电源模块DC2的7脚;所述的数码管驱动电路(3)是集成电路U1的1、14‑18、20脚空接,2脚接电源VCC,3脚接逻辑控制电路(2)中集成电路U3的19脚,4、5、6、7脚分别接端子P8的1、2、3、4脚, 8脚接电源VCC,9脚、10脚、11脚、19脚接地,18脚接集成电路U2的14脚;集成电路U2的15、1、2、3脚分别接电阻RLED1的5、6、7、8脚,集成电路U2的4、5、6、7脚分别接电阻RLED2的5、6、7、8脚,电阻RLED1的1、2、3、4脚分别接端子P4的1、2、3、4脚,电阻RLED2的1、2、3、4脚分别接端子P4的5、6、7、8脚,集成电路U2的9脚接集成电路U4的14脚, 8脚接地,16脚接电源VCC;集成电路U4的15、1、2、3脚分别接电阻RLED3的5、6、7、8脚,集成电路U4的4、5、6、7脚分别接电阻RLED4的5、6、7、8脚,电阻RLED3的1、2、3、4脚分别接端子P5的1、2、3、4脚,电阻RLED4的1、2、3、4脚分别接端子P5的5、6、7、8脚,集成电路U4的9脚接集成电路U5的14脚, 8脚接地,16脚接电源VCC;集成电路U5的15、1、2、3脚分别接电阻RLED5的5、6、7、8脚,集成电路U5的4、5、6、7脚分别接电阻RLED6的5、6、7、8脚,电阻RLED5的1、2、3、4脚分别接端子P6的1、2、3、4脚,电阻RLED6的1、2、3、4脚分别接端子P6的5、6、7、8脚,集成电路U5的9脚接集成电路U6的14脚, 8脚接地,16脚接电源VCC;集成电路U6的15、1、2、3脚分别接电阻RLED7的5、6、7、8脚,集成电路U6的4、5、6、7脚分别接电阻RLED8的5、6、7、8脚,电阻RLED7的1、2、3、4脚分别接端子P7的1、2、3、4脚,电阻RLED8的1、2、3、4脚分别接端子P7的5、6、7、8脚,集成电路U6的9脚空接, 8脚接地,16脚接电源VCC。
下载完整专利技术内容需要扣除积分,VIP会员可以免费下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人民解放军海军航空大学,未经中国人民解放军海军航空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ent/201820191863.5/,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