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改进的确定折射面法线深度的方法有效
| 申请号: | 201811636206.8 | 申请日: | 2018-12-29 |
| 公开(公告)号: | CN109507730B | 公开(公告)日: | 2020-05-01 |
| 发明(设计)人: | 李启成;郭雷;王崇敬;何书耕;闵也 | 申请(专利权)人: | 辽宁工程技术大学 |
| 主分类号: | G01V1/30 | 分类号: | G01V1/30 |
| 代理公司: | 沈阳东大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21109 | 代理人: | 刘晓岚 |
| 地址: | 123000 辽*** | 国省代码: | 辽宁;21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本发明提出一种改进的确定折射面法线深度的方法,流程包括:做出折射波相遇时距曲线;通过对曲线微分的计算,得到两条相遇时距曲线的斜率随位置坐标的变化;通过计算临界角,计算临界角余弦;计算所有坐标点的法线深度,得到原始的法线深度随坐标变化;对原始的法线深度随坐标变化数据,用相邻平均法进行平滑,随后用计算机绘制法线深度随位置坐标的变化曲线。本发明改进方法不用计算第二层介质的波速V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改进 确定 折射 法线 深度 方法 | ||
【主权项】:
1.一种改进的确定折射面法线深度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流程:步骤1:根据野外相遇时距曲线观测系统记录,做出折射波相遇时距曲线;步骤2:通过对曲线微分
和
的计算,得到两条相遇时距曲线的斜率随位置坐标的变化;其中,
为第一条相遇时距曲线的斜率,
是第二条相遇时距曲线的斜率;步骤3:通过计算临界角,计算临界角余弦cosi,得到临界角余弦随位置坐标的变化,临界角计算具体公式如下:
其中,i为临界角;V1是第一层介质波速,用直达波测定;步骤4:计算所有坐标点的法线深度,得到原始的法线深度随坐标变化数据,具体公式如下;h=(t1+t2‑T)·V1/(2·cosi)其中,h为折射界面法线深度,t1和t2分别为两条时距曲线在观测点对应的走时,T为互换时;步骤5:对原始的法线深度随坐标变化数据,用相邻平均法进行平滑,随后用计算机绘制法线深度随位置坐标的变化曲线。
下载完整专利技术内容需要扣除积分,VIP会员可以免费下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辽宁工程技术大学,未经辽宁工程技术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ent/201811636206.8/,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