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基于模糊分层聚类的物理小区识别分配方法在审
| 申请号: | 201811463213.2 | 申请日: | 2018-12-03 |
| 公开(公告)号: | CN109635858A | 公开(公告)日: | 2019-04-16 |
| 发明(设计)人: | 涂山山;刘濛;孙凯丽;肖创柏 | 申请(专利权)人: | 北京工业大学 |
| 主分类号: | G06K9/62 | 分类号: | G06K9/62;G06Q50/30 |
| 代理公司: | 北京思海天达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203 | 代理人: | 刘萍 |
| 地址: | 100124 ***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一种基于模糊分层聚类的物理小区识别分配方法属于通信网络领域。为了解决用户密集地区网络服务通信的质量问题,本发明基于蜂窝网络基站的“活跃度”属性,提出了一种基于模糊分层聚类的物理小区识别方法。本发明通过引入蜂窝小区基站的“活跃度”属性概念,采用欧氏距离法对不同蜂窝小区基站的相似度进行求解,采用模式识别中的模糊分层聚类算法,实现了优先对“活跃度”较高的蜂窝小区基站群进行物理小区识别(Physical Cell Identification,PCI)的分配和复用。该方法有效提高了用户的网络服务质量(Quality of Service,QoS)以及PCI的分配效率。蜂窝网络小区基站的物理小区识别分配方法。 | ||
| 搜索关键词: | 物理小区识别 蜂窝小区 活跃度 分层 分配 基站 聚类 模糊 蜂窝网络 分层聚类算法 通信网络领域 网络服务通信 欧氏距离法 密集地区 模式识别 属性概念 网络服务 小区基站 质量问题 基站群 相似度 求解 复用 引入 | ||
【主权项】:
1.一种基于模糊分层聚类的物理小区识别分配方法,其特征在于具体步骤如下:步骤1,构建蜂窝网络基站的“活跃度”数据矩阵;将蜂窝网络基站的“活跃度”状态设定为四个因素:分别是用户在小区的实时切换数Pch,小区的活跃用户数Pus,小区的实时业务数Pbu和会话重连接请求数Pre;将统计所有小区的四种类型数据(Pch,Pus.Pbu.Pre),获得统计数据矩阵BS,
步骤2,对上一步中得到的数据矩阵的数据元素进行标准化处理,具体如下:步骤2.1,对矩阵中的数据元素进行平移标准差变换,变换公式如公式(1)所示:
其中,bsij表示步骤1中蜂窝网络基站“活跃度”数据矩阵BS中的元素,表示每个小区基站不同“活跃度”参数的属性值,n为数据矩阵的行数,表示蜂窝网络基站的数量,j表示数据矩阵的列数,表示蜂窝网络基站的活跃度参数;其中
表示数据矩阵中每一行数据元素的平均值,计算公式如公式(2)所示;pj表示数据矩阵中每一列数据元素的标准差值,计算公式如公式(3)所示;![]()
步骤2.2,对数据进行平移极差变换,变换公式如公式(4)所示:
其中min1≤i≤n{bs′ij}表示数据矩阵中每一列元素中的最小值,max1≤i≤n{bs′ij}表示数据矩阵中每一列元素中的最大值;步骤3,对步骤2中得到的标准数据矩阵建立模糊相似度关系,计算并构建蜂窝基站“活跃度”数据矩阵的模糊相似矩阵;将模糊相似矩阵表示为S(bsx,bsy),其中模糊相似矩阵S由元素sxy组成,该矩阵的元素表示任意两个蜂窝网络基站bsx和bsy之间的相似度距离,相似度距离sxy计算如公式(5)所示;对一切sxy均满足:|sxy|≤1,|sxx|=1,sxy=syx,其中0≤sxy≤1,sxy的数值越是无限接近于1,说明两个变量bsx和bsy之间的关系越密切,相似性越高;模糊相似矩阵的对角线元素值为1,此时表示一个蜂窝网络基站与其自身具有最大相似度;sxy=1‑d(bsx,bsy) (5)其中d(bsx,bsy)表示蜂窝网络基站bsx的“活跃度”参数和蜂窝网络基站bsy的“活跃度”参数之间的欧氏距离,计算方法如公式(6)所示;
步骤4,使用步骤3中得到的模糊相似矩阵计算并构建得到模糊等价矩阵;由于模糊分层聚类需要用到模糊等价矩阵,使用传递闭包法来求解模糊相似矩阵S(bsx,bsy)的模糊等价矩阵;本方法中使用平方法来求解模糊等价矩阵,平方法的过程如下所示:从模糊相似矩阵S出发,依次进行数据矩阵的二次方运算,
当第一次出现
时,表明矩阵Sq具有传递性,矩阵Sq即为模糊相似矩阵S的模糊等价矩阵t(S);其中
运算符表示模糊相似矩阵的合成,
运算符的运算规则如下:设有两个数据矩阵R1和R2,则R1与R2的合成计算公式如公式(7)所示,进行合成运算的两个矩阵需要满足R1的列数和R2的行数相等;
其中e表示矩阵R1的行数,f表示矩阵R2的列数,z表示矩阵R1的列数和R2的行数,z的最大取值为
∨和∧运算符称为扎德算子,∨运算符是在一组数据元素集中取最大值,∧运算符是在一组数据元素集中取最小值;步骤5,使用步骤4中得到的模糊等价矩阵t(S)进行动态聚类进;开始进行聚类时,将阈值从1开始取值,在等价矩阵中找到等于1的元素,如果等价矩阵中的元素pxy=1则说明bsx和bsy同属于一个类,于是将这两个数据对象进行聚类处理,归入一个类簇中,否则就不属于同一个类,继续寻找满足要求的数据对象;每个不同的阈值对应不同的分类结果,接着将阈值的取值不断减小,其中阈值的取值从等价矩阵中选取;选取阈值为1时,所有的数据对象单独分为一个类,然后通过将阈值不断减小,从而不断生成新的聚类结果,最终所有元素会归并到一个类簇中,形成了原始数据矩阵BS的一个动态聚类过程;步骤6,在动态聚类结果中确定最佳聚类阈值;为了确定最佳阈值λ,从而得到最佳的聚类结果;采用的是统计学中的方差分析法,用到F统计量来求得最优阈值,假设对于所有的蜂窝小区基站的分类数为N,第r个分类的基站数目为nr,且第r个分类的样本定义为
F统计量的计算公式如公式(8)所示:
其中
表示的是分类结果中所有蜂窝网络基站“活跃度”参数属性的平均值,计算公式如公式(9)所示,其中nbs表示蜂窝网络中所有的蜂窝网络基站的数目总数;
表示的是第r个类簇中蜂窝网络基站“活跃度”参数属性的平均值,为活跃度数据的数据中心,计算方法如公式(10)所示;
i表示步骤1中数据矩阵的行数,j表示数据矩阵的列数;
c表示第r个类簇中蜂窝基站的“活跃度”数据矩阵的行数,
表示第r个类簇中蜂窝基站的“活跃度”数据矩阵每一行的数据总和;
为
到
的欧氏距离,且计算公式如公式(11)所示;![]()
为第r个类簇中蜂窝网络基站的每一行的活跃度数据总和
到活跃度数据中心
的欧氏距离;F统计量是统计学中一个服从自由度为(N‑1,nr‑N)的分布函数,公式(8)的分母表示类簇中每一个数据对象样本间的距离,分子则表示生成聚类结果后每个类簇之间的距离;通过计算不同阈值对应的F统计量,找到数值最大的F统计量,此时对应的阈值λ值即为满足条件的最佳阈值,并求得该阈值下的聚类结果即为该方法下的最佳聚类结果。
下载完整专利技术内容需要扣除积分,VIP会员可以免费下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北京工业大学,未经北京工业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ent/201811463213.2/,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