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物理电磁感应实验浮力教学演示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811450008.2 | 申请日: | 2018-11-30 |
公开(公告)号: | CN109285432B | 公开(公告)日: | 2020-06-19 |
发明(设计)人: | 蔡剑华;庹满先;黎小琴;张晋平 | 申请(专利权)人: | 湖南文理学院 |
主分类号: | G09B23/18 | 分类号: | G09B23/18 |
代理公司: | 常德天弘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43245 | 代理人: | 刘红祥 |
地址: | 415000 湖南*** | 国省代码: | 湖南;4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物理电磁感应实验浮力教学演示装置,包括底座、第二挡板和顶板,所述底座的内部安装有伺服电机,所述第一锥形齿轮的边侧设置有第二锥形齿轮,所述第二转轴上安装有套板,所述限位杆的下端位于限位槽的内部,所述顶板的下端面固定有套杆,所述第五转轴的外壁固定有全齿轮,所述顶板的顶部开设有环形通孔,所述演示台的顶部从左到右依次设置有电磁铁、控制开关和电池。该物理电磁感应实验浮力教学演示装置,能够根据老师的身高来调节演示台的高度,进而保证了老师舒适的做演示实验,同时演示台能够转动到学生的旁边,进而便于学生近距离的观察实验现象,从而使得学生能够更好的接收知识。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物理 电磁感应 实验 浮力 教学 演示 装置 | ||
【主权项】:
1.一种物理电磁感应实验浮力教学演示装置,包括底座(1)、第二挡板(11)和顶板(14),其特征在于:所述底座(1)的内部安装有伺服电机(2),且伺服电机(2)的顶部连接有第一转轴(3),并且第一转轴(3)的上端贯穿于底座(1)的内部与第一锥形齿轮(4)相互连接,所述第一锥形齿轮(4)的边侧设置有第二锥形齿轮(5),且第二锥形齿轮(5)固定于第二转轴(6)的端部,并且第二转轴(6)通过第一挡板(7)与底座(1)的上端面相互连接,所述第二转轴(6)上安装有套板(8),且套板(8)位于第一挡板(7)之间,并且套板(8)的底部固定有限位杆(9),所述限位杆(9)的下端位于限位槽(10)的内部,且限位槽(10)开设于底座(1)的内部,所述第二挡板(11)分别固定于套板(8)的顶部和顶板(14)底部的边侧,且第二挡板(11)之间通过第三转轴(12)和支撑杆(13)相互连接,并且第三转轴(12)安装于支撑杆(13)的端部,所述顶板(14)的下端面固定有套杆(15),且套杆(15)的下端通过弹性元件(17)与套筒(16)的内部相互连接,并且套筒(16)的下端固定于底座(1)的上端面,所述顶板(14)的内部开设有内腔(18),且顶板(14)的底部安装有旋转电机(19),并且旋转电机(19)的顶部连接有第四转轴(20),所述第四转轴(20)的上端安装于内腔(18)的顶部,且内腔(18)的内部设置有第五转轴(21),并且第五转轴(21)通过皮带(22)与第四转轴(20)相互连接,所述第五转轴(21)的外壁固定有全齿轮(23),且全齿轮(23)的边侧设置有环形齿轮(24),并且环形齿轮(24)的顶部和底部分别安装于内腔(18)的顶部和底部,所述顶板(14)的顶部开设有环形通孔(25),且环形通孔(25)与内腔(18)相互贯通,所述演示台(27)位于顶板(14)的上方,且演示台(27)底部的中心处通过承重杆(26)与环形齿轮(24)的顶部相互连接,所述演示台(27)的顶部从左到右依次设置有电磁铁(28)、控制开关(30)和电池(31),且永磁铁(29)位于电磁铁(28)的上方。
下载完整专利技术内容需要扣除积分,VIP会员可以免费下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湖南文理学院,未经湖南文理学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ent/201811450008.2/,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