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具有保径作用的钻井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811218207.0 | 申请日: | 2018-10-19 |
公开(公告)号: | CN109209236B | 公开(公告)日: | 2019-12-27 |
发明(设计)人: | 杜玉昆;陈晓红;陈晓诚;王瑞和;岳伟民;黄志远;杜强;郝国亮;白殿刚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石油大学(华东) |
主分类号: | E21B10/32 | 分类号: | E21B10/32;E21B12/02;E21B12/04;E21B17/042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266580 山***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本发明涉及钻井机械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具有保径作用的钻井装置。包括耐磨弧片、保径环、保径齿、螺旋基体、基体支座、钻头、左圆柱、中圆柱、右圆柱、保径基体、耐磨球、弹簧等,在钻井过程中,当钻头上的外切削齿逐渐磨损使得所钻井眼缩小不能达标时,安装在螺旋基体和基体支座之间的耐磨球磨削缩小的井壁开始其保径工作;随着耐磨球不断磨损导致井眼直径不达标时,保径齿开始对缩小的井壁进行切削;当保径齿逐渐被磨损导致井眼直径不达标时,耐磨弧片磨削缩小的井壁开始保径工作,多重保径有利于延长钻头的使用寿命,增加钻井效率。 | ||
搜索关键词: | 保径 保径齿 耐磨球 钻头 井壁 磨损 螺旋基体 钻井装置 耐磨 弧片 井眼 磨削 达标 使用寿命 钻井过程 钻井机械 钻井效率 切削齿 中圆柱 钻井眼 切削 弹簧 | ||
【主权项】:
1.一种具有保径作用的钻井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耐磨弧片、保径环、保径齿、固定螺钉、限位螺钉、螺旋基体、基体支座、钻头、左圆柱、中圆柱、右圆柱、保径基体、耐磨球、挡环、弹簧,所述耐磨弧片设有十个,分上下两层设置,每层均布五个,相邻的两个耐磨弧片处于不同的层,两者之间在水平和竖直方向均存在间隙,所述耐磨弧片内圆弧面的中间位置设有球孔,所述左圆柱与右圆柱的结构尺寸均相同,两者对称固连在耐磨弧片的内圆弧面上,所述中圆柱的一端与耐磨弧片铰接,另一端插入保径基体内且与保径基体过盈配合,所述左圆柱与右圆柱均插入保径基体内且可在保径基体内滑动,所述弹簧设有两个,分别套在左圆柱与右圆柱远离耐磨弧片的一端,所述保径基体的下端与钻头固连,所述挡环与保径基体固连且两者为一体式加工,所述保径环与保径基体螺纹连接并通过两个固定螺钉固定在保径基体上,所述保径环的外圆面上设有保径齿,所述保径齿周向均布在保径环上,所述基体支座与保径基体螺纹连接,其下端与挡环的上端面贴合,上端与保径环的下端面贴合以实现基体支座的轴向定位,所述螺旋基体整体呈螺旋状且螺旋缠绕在基体支座上,螺旋基体的下端卡在基体支座上,上端通过限位螺钉固定,所述耐磨球均匀安装在螺旋基体上且以可转动的方式处于螺旋基体与基体支座之间,所述保径基体包括第一外螺纹、凹槽、上圆柱、左圆孔、第二外螺纹、右圆孔、中圆孔、第一螺纹孔、第二螺纹孔,所述保径基体的上端设有与钻杆连接的第一外螺纹,所述保径基体的外圆面上对称设有两个凹槽,方便整个装置的拆装,所述保径基体的上圆柱上设有成组存在的左圆孔、右圆孔、中圆孔,所述成组存在的左圆孔、右圆孔、中圆孔设有十组,十组分上下两层设置,每层均布五组,所述左圆孔和右圆孔的结构尺寸均相同,所述保径基体的外圆面上对称设有两个第一螺纹孔,所述固定螺钉穿过保径环旋入第一螺纹孔内以固定保径环,所述保径基体的外圆面上设有第二外螺纹,方便与保径环和基体支座螺纹连接,所述保径基体的外圆面上设有一个第二螺纹孔,所述中圆柱包括中圆柱主体和圆球,所述中圆柱主体和圆球固连,所述中圆柱主体远离圆球的一端插入中圆孔内且与中圆孔过盈配合,所述圆球与耐磨弧片内圆弧面中间位置的球孔配合形成球铰,所述左圆孔包括圆孔外段、圆孔中段、圆孔内段,所述圆孔中段的直径小于圆孔外段的直径,所述圆孔外段和圆孔内段的直径相等,所述左圆柱包括细圆柱、锥形柱、粗圆柱,所述锥形柱的小端面与细圆柱固连,大端面与粗圆柱固连,所述粗圆柱与耐磨弧片的内圆弧面固连,所述锥形柱小端面的直径小于大端面的直径,所述弹簧的最大直径小于锥形柱小端面的直径,所述粗圆柱的直径小于圆孔中段的直径,所述锥形柱大端面的直径小于圆孔外段和圆孔内段的直径,所述圆孔中段的直径大于锥形柱小端面的直径且小于锥形柱大端面的直径,套在细圆柱上的弹簧通过锥形柱限位,所述细圆柱、套在细圆柱上的弹簧、锥形柱位于圆孔内段,所述锥形柱阻止细圆柱、套在细圆柱上的弹簧滑出圆孔内段,所述粗圆柱位于圆孔外段和圆孔中段内,所述右圆柱安装在右圆孔内。/n
下载完整专利技术内容需要扣除积分,VIP会员可以免费下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石油大学(华东),未经中国石油大学(华东)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ent/201811218207.0/,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