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柔性复合装配式可回收矩形工作井支护结构的设计施工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1811095566.1 | 申请日: | 2018-09-19 |
公开(公告)号: | CN109056746A | 公开(公告)日: | 2018-12-21 |
发明(设计)人: | 王复明;方宏远;潘艳辉;赵鹏 | 申请(专利权)人: | 南方工程检测修复技术研究院 |
主分类号: | E02D17/04 | 分类号: | E02D17/04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516029 广东省惠州市仲***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本发明涉及一种柔性复合装配式可回收矩形工作井支护结构的标准化设计施工方法,包括如下步骤:(一)微型支护桩施工;(二)桩顶冠梁施工;(三)矩形工作井开挖,面板、腰梁安装,侧壁高聚物注浆封闭施工;(四)依次竖向分层开挖,重复步骤(三),施工至设计深度,即完成矩形工作井支护结构的施工;(五)支护结构完成使用功能后,随着回填的工作的开始,即可进行支护结构的回收工作。本发明构建的支护结构体系标准化设计施工,一套支护结构可以满足一个地区绝大部分矩形工作井的施工需要,具有安全可靠、施工快捷、技术先进、可回收重复利用搞、经济指标优越等优点,发展应用前景可观。 | ||
搜索关键词: | 支护结构 施工 工作井 可回收 标准化设计 装配式 支护结构体系 高聚物注浆 复合 发展应用 分层开挖 经济指标 使用功能 重复利用 桩顶冠梁 支护桩 回填 侧壁 构建 竖向 腰梁 开挖 回收 封闭 重复 | ||
【主权项】:
1.一种柔性复合装配式可回收矩形工作井支护结构的设计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根据相关资料完成计算与设计工作后,再进行支护结构的施工,施工过程具体包括如下步骤:(一)型钢微型支护桩施工,其具体步骤如下:(1)型钢微型支护桩加工:根据设计要求,选用满足某地区的绝大部分矩形工作井支护需要的型钢进行微型支护桩加工,包括冠梁安装孔、腰梁安装孔及回收孔的加工;(2)微型支护桩施工:在指定地面位置,利用钻孔机械完成微型支护桩的桩孔施工,施工过程中严格控制好成槽精度,包括平面定位精度和槽孔垂直精度;(3)植入微型支护桩:利用小型支架和平面定位矫正平台,精确的将加工好的微型支护桩植入确定的桩孔位置,满足设计的定位安装精度要求;(4)微型支护桩外侧回填:采用适合地层需要的材料进行回填,以保证微型支护桩周边土体的稳定,回填材料为低标号混凝土、砂石及高分子材料;(二)桩顶冠梁施工,其具体步骤如下:(1)桩顶冠梁的加工:根据矩形工作井支护结构设计结果,精确加工桩顶冠梁的安装孔,以方便桩顶冠梁与微型支护桩的螺栓连接;(2)桩顶冠梁的拼接安装:微型支护桩施工完毕后,工作井基坑开挖前,首先采用水准仪对桩顶冠梁的标高进行控制,紧接着对其位置进行初步固定,然后采用高强螺栓将桩顶冠梁与微型支护桩顶部进行固定连接;(三)矩形工作井开挖,面板、腰梁安装,侧壁高聚物注浆封闭施工,其具体步骤如下:(1)矩形工作井分层开挖0.5~1m,开挖深度范围内的侧壁进行面板安装防护,面板可以采用钢面板、预制混凝土面板或者硬质木板与微型支护桩螺栓连接;(2)面板后高聚物注浆,注浆量以面板与侧壁土体紧密结合为准;(3)腰梁安装,开挖至设定标高后,进行腰梁安装,腰梁与微型支护桩采用螺栓连接;(四)依次竖向分层开挖,重复步骤(三),施工至矩形工作井设计工作井底标高,即完成柔性复合装配式可回收矩形工作井支护结构的施工,必要时,根据特殊用途需要,在桩顶冠梁、腰梁的对应位置设置对撑钢梁,以增强结构体系的刚度和稳定性;(五)支护结构完成使用功能后,随着回填的工作的开始,即可进行支护结构的回收工作,具体回收步骤如下:(1)随回填工作的进展,分层逐步回收面板、腰梁;(2)回填至地表部位时,开始回收桩顶冠梁及微型支护桩。
下载完整专利技术内容需要扣除积分,VIP会员可以免费下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南方工程检测修复技术研究院,未经南方工程检测修复技术研究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ent/201811095566.1/,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