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多功能生物气胀式生活污水处理装置有效
| 申请号: | 201811079494.1 | 申请日: | 2018-09-17 |
| 公开(公告)号: | CN109133515B | 公开(公告)日: | 2021-02-26 |
| 发明(设计)人: | 康凯丽 | 申请(专利权)人: | 山东中侨启迪环保装备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C02F9/14 | 分类号: | C02F9/14;C02F101/30 |
| 代理公司: | 北京成实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724 | 代理人: | 陈永虔 |
| 地址: | 261000 山东省潍坊市潍城区***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本发明涉及一种污水处理装置,更具体的说是一种多功能生物气胀式生活污水处理装置,不仅可以培养微生物,通过微生物分解污水中的有机物,以减少有害物质的产生,而且可以通过投药杀死细菌,寄生虫;还可以通过向污水中鼓气增加微生物的繁殖速度,以及给污水在装置内部流动提供动力。清洁盖通过销与壳体相连接,清洁盖位于壳体的上部右侧;观察镜通过螺丝固定在壳体的右侧上部;滤网机构设有两个,滤网机构通过螺丝固定在壳体的内部,滤网机构设有八片;气胀桶固定在滤网机构的中部;供气管通过螺丝固定在壳体的右侧下部;投药桶固定在壳体的上部;挡水板固定在壳体的内部上侧;生物培养网设有四个,生物培养网固定在上下滤网机构之间。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多功能 生物 气胀式 生活 污水处理 装置 | ||
【主权项】:
1.一种多功能生物气胀式生活污水处理装置,包括清洁盖(1)、观察镜(2)、滤网(3)、气胀桶(4)、供气管(5)、投药桶(6)、挡水板(7)、生物培养网(8)、壳体(9)、排水吸管(10),其特征在于:清洁盖(1)由活动销(1‑1)、把手(1‑2)、密封垫(1‑3)组成;活动销(1‑1)为圆柱体,活动销(1‑1)穿过清洁盖(1)的左侧圆孔;把手(1‑2)焊接在清洁盖(1)的右上部;密封垫(1‑3)为正方形环状,密封垫(1‑3)粘粘在清洁盖(1)的下表面凹槽中,密封垫(1‑3)下表面与壳体(9)接触;观察镜(2)由固定螺丝(2‑1)、固定环(2‑2)、玻璃镜(2‑3)组成;固定螺丝(2‑1)设有八个,固定螺丝(2‑1)穿过固定环(2‑2),固定螺丝(2‑1)左侧与壳体(9)螺纹配合;固定环(2‑2)为圆环状,固定环(2‑2)上加工有八个圆孔,固定环(2‑2)左侧加工有凹槽,固定环(2‑2)通过固定螺丝(2‑1)固定在壳体(9)上;玻璃镜(2‑3)为圆状,玻璃镜(2‑3)右侧与固定环(2‑2)接触,玻璃镜(2‑3)左侧与密封垫接触;滤网(3)由滤网(3‑1)、滤网架(3‑2)、生物网架(3‑3)组成;滤网(3‑1)为环状,滤网(3‑1)两侧焊接有滤网架(3‑2),滤网(3‑1)下部与生物培养网(8)接触;滤网架(3‑2)位于滤网(3‑1)两侧,滤网架(3‑2)上加工有圆孔,滤网架(3‑2)通过螺丝固定在壳体(9)上;生物网架(3‑3)焊接在滤网(3‑1)的一端,生物网架(3‑3)下部为方形齿状,生物网架(3‑3)与生物培养网(8)接触;气胀桶(4)由隔板(4‑1)、桶(4‑2)、固定螺孔(4‑3)组成;隔板(4‑1)为半圆形,隔板(4‑1)垂直焊接在桶(4‑2)壁上,隔板(4‑1)设有四个;桶(4‑2)为圆柱体,桶(4‑2)外部加工固定螺孔(4‑3);固定螺孔(4‑3)位于桶(4‑2)的上下两侧,固定螺孔(4‑3)通过螺丝与滤网架(3‑2)固定在一起;供气管(5)由气管(5‑1)、固定套(5‑2)、限位套(5‑3)组成;气管(5‑1)为长条管状,气管(5‑1)右侧穿过固定套(5‑2),气管(5‑1)右侧与限位套(5‑3)通过螺丝固定在一起;固定套(5‑2)右侧通过螺丝固定在壳体(9)上,固定套(5‑2)下部与外界供气装置相连接;限位套(5‑3)位于固定套(5‑2)的右侧;气管(5‑1)由出气口(5‑1‑1)、进气口(5‑1‑2)、限位螺孔(5‑1‑3)、气管(5‑1‑4)、气道(5‑1‑5)、转轮(5‑1‑6)组成;出气口(5‑1‑1)为圆状,出气口(5‑1‑1)设有四个,出气口(5‑1‑1)位于气管(5‑1‑4)的左上部;进气口(5‑1‑2)位于气管(5‑1‑4)的右侧,进气口(5‑1‑2)开有四个;限位螺孔(5‑1‑3)位于气管(5‑1‑4)的右侧,限位螺孔(5‑1‑3)设有四个;气管(5‑1‑4)为圆柱状,气管(5‑1‑4)右侧与转轮(5‑1‑6)通过螺丝固定在一起;气道(5‑1‑5)位于气管(5‑1‑4)内部,气道(5‑1‑5)与出气口(5‑1‑1)相连通,气道(5‑1‑5)与进气口(5‑1‑2)相连通;转轮(5‑1‑6)为圆盘状,转轮(5‑1‑6)固定关于气管(5‑1‑4)的右端;固定套(5‑2)由环槽(5‑2‑1)、密封槽(5‑2‑2)、气环槽(5‑2‑3)、外界法兰(5‑2‑4)、垫片(5‑2‑5)、壳体连接法兰(5‑2‑6)、连通管(5‑2‑7)组成;环槽(5‑2‑1)位于固定套(5‑2)的右侧,环槽(5‑2‑1)与限位螺丝(5‑3‑1)接触;密封槽(5‑2‑2)设有两道,密封槽(5‑2‑2)内部安装有密封环;气环槽(5‑2‑3)位于固定套(5‑2)的中部,气环槽(5‑2‑3)与进气口(5‑1‑2)相连通;外界法兰(5‑2‑4)焊接在连通管(5‑2‑7)下部,外界法兰(5‑2‑4)上加工有四个通孔,外界法兰(5‑2‑4)下部与外界供气设备相连接;垫片(5‑2‑5)为圆环状,垫片(5‑2‑5)位于固定套(5‑2)的左侧,垫片(5‑2‑5)左侧与壳体(9)接触,垫片(5‑2‑5)上加工有四个通孔;壳体连接法兰(5‑2‑6)位于固定套(5‑2)的左侧,壳体连接法兰(5‑2‑6)上加工有四个通孔,壳体连接法兰(5‑2‑6)通过螺丝固定在壳体(9)上;连通管(5‑2‑7)焊接在固定套(5‑2)的下部,连通管(5‑2‑7)中部空间与气环槽(5‑2‑3)相连通;限位套(5‑3)由限位螺丝(5‑3‑1)、螺丝(5‑3‑2)、环套(5‑3‑3)组成;限位螺丝(5‑3‑1)设有四个,限位螺丝(5‑3‑1)与环套(5‑3‑3)螺纹配合,限位螺丝(5‑3‑1)下部与环槽(5‑2‑1)接触;螺丝(5‑3‑2)设有四个,螺丝(5‑3‑2)穿过环套(5‑3‑3)与气管(5‑1)螺纹配合;环套(5‑3‑3)为二级阶梯状,环套(5‑3‑3)左侧加工有四个螺纹孔,环套(5‑3‑3)左侧套在固定套(5‑2)的右侧,环套(5‑3‑3)右侧加工有四个通孔,环套(5‑3‑3)右侧套在气管(5‑1)上;投药桶(6)由顶盖(6‑1)、固定板(6‑2)、防水垫(6‑3)、药筒(6‑4)、弹簧(6‑5)、推片(6‑6)、冲刷孔(6‑7)组成;顶盖(6‑1)位于药筒(6‑4)的上部,顶盖(6‑1)与药筒(6‑4)螺纹配合;固定板(6‑2)为圆环状,固定板(6‑2)中部焊接在药筒(6‑4)的中上部,固定板(6‑2)上加工有四个通孔;防水垫(6‑3)为圆环状,防水垫(6‑3)位于固定板(6‑2)的下部,防水垫(6‑3)上加工有四个圆孔,防水垫(6‑3)下部与壳体(9)接触;药筒(6‑4)为圆柱状,药筒(6‑4)上部加工有螺纹,药筒(6‑4)下部加工有冲刷孔(6‑7);弹簧(6‑5)上部焊接在顶盖(6‑1)的下部,弹簧(6‑5)下部与推片(6‑6)焊接在一起;推片(6‑6)为圆环状,推片(6‑6)位于药筒(6‑6)内部;冲刷孔(6‑7)设有四个,冲刷孔(6‑7)位于药筒(6‑6)下部;挡水板(7)由圆盘(7‑1)、投药孔(7‑2)、固定架(7‑3)组成;圆盘(7‑1)为圆状,圆盘(7‑1)外圈焊接有竖直挡板,圆盘(7‑1)中部加工有圆孔;投药孔(7‑2)位于圆盘(7‑1)的中部,投药孔(7‑2)与投药桶(6)相接触;固定架(7‑3)设有四个,固定架(7‑3)下部焊接在圆盘(7‑1)上,固定架(7‑3)上部通过螺丝固定在壳体(9)的内部上侧;生物培养网(8)由网架(8‑1)、网(8‑2)组成;网架(8‑1)设有两个,网架(8‑1)为圆环状,网架(8‑1)位于网(8‑2)上下两侧;网(8‑2)为圆柱状,网(8‑2)上下两侧焊接在网架(8‑1)上;壳体(9)由盖座(9‑1)、观察镜法兰(9‑2)、清洁口(9‑3)、透气法兰(9‑4)、气管法兰(9‑5)、进污口(9‑6)、投药桶口(9‑7)、排水口法兰(9‑8)组成;盖座(9‑1)设有两个,盖座(9‑1)焊接在壳体(9)的上部;观察镜法兰(9‑2)焊接在壳体(9)的右侧上;清洁口(9‑3)为长方体,清洁口(9‑3)、位于壳体(9)的上部右侧;透气法兰(9‑4)焊接在壳体(9)的上部;气管法兰(9‑5)位于壳体(9)的右侧下部;进污口(9‑6)位于壳体(9)的上部左侧;投药桶口(9‑7)位于壳体(9)的上部中间位置;排水口法兰(9‑8)位于壳体(9)的左下侧;排水吸管(10)由法兰盘(10‑1)、水平管(10‑2)、漏斗吸口(10‑3)组成;法兰盘(10‑1)上加工有四个通孔,法兰盘(10‑1)通过螺丝固定在壳体(9)的内部;水平管(10‑2)焊接在法兰盘(10‑1)的右侧,水平管(10‑2)下部焊接有漏斗吸口(10‑3);漏斗吸口(10‑3)位于水平管(10‑2)的右侧下部;清洁盖(1)通过销与壳体(9)相连接,清洁盖(1)位于壳体(9)的上部右侧;观察镜(2)通过螺丝固定在壳体(9)的右侧上部;滤网(3)设有两个,滤网(3)通过螺丝固定在壳体(9)的内部,滤网(3)设有八片;气胀桶(4)固定在滤网(3)的中部;供气管(5)通过螺丝固定在壳体(9)的右侧下部;投药桶(6)固定在壳体(9)的上部;挡水板(7)固定在壳体(9)的内部上侧;生物培养网(8)设有四个,生物培养网(8)固定在上下滤网(3)之间;排水吸管(10)固定在壳体(9)内部左下侧。
下载完整专利技术内容需要扣除积分,VIP会员可以免费下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山东中侨启迪环保装备有限公司,未经山东中侨启迪环保装备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ent/201811079494.1/,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地下水污染处理装置
- 下一篇:一种养殖废水资源化回收利用方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