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分数极路比波绕组连接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1811001076.0 | 申请日: | 2018-08-30 |
公开(公告)号: | CN108900021A | 公开(公告)日: | 2018-11-27 |
发明(设计)人: | 胡刚;宫海龙;梁艳萍;李金香;林雪成;毕纯辉;刘平安 | 申请(专利权)人: | 哈尔滨电机厂有限责任公司 |
主分类号: | H02K3/28 | 分类号: | H02K3/28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150040 黑龙江省哈尔滨市香坊区*** | 国省代码: | 黑龙江;2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本发明公开一种分数极路比波绕组连接方法,绕组的极对数为奇数,每极每相槽数为2n,n为任意正整数;各相绕组分布规律相同;每相绕组的两个相带分别由两条并联支路构成;两条并联支路的分布规律不同,通过调整某一对极的线圈跨距,构成跨距为3×2n、3×2n‑1和3×2n+(2n‑1)个槽距的分数极路比波绕组;本发明打破了传统交流绕组理论限制,为极对数为奇数的电机提供了分数极路比波绕组连接方法,有效地解决了大型抽水蓄能电机和水轮发电机容量、电压和转速不匹配的矛盾,提高了电机的性能,使电机的结构合理、制造安装的工艺性优良、维护简单、运行可靠,并提高了电站系统的技术经济指标。 | ||
搜索关键词: | 波绕组 电机 并联支路 分布规律 极对数 相绕组 抽水蓄能电机 技术经济指标 每极每相槽数 水轮发电机 电站系统 交流绕组 理论限制 线圈跨距 工艺性 有效地 正整数 槽距 跨距 相带 匹配 制造 矛盾 维护 | ||
【主权项】:
1.一种分数极路比波绕组连接方法,其特征是:绕组的极对数p为奇数,即p=2m+1,每极每相槽数为2n,m为零和任意正整数,n为任意正整数;各相绕组分布规律相同,即:每相绕组包含两个相带,每相带由两条并联支路绕组构成,两条并联支路绕组分布规律不同,但两条并联支路电势和磁势相等,支路绕组对称;相绕组的电势大小、时间相角差以及相绕组的磁势大小、空间相角差均相等,相绕组对称;为了编号方便起见,引入任意正整数M,且M大于等于2n和2m+1中的大者;所述每相带两条并联支路绕组的结构为:第一对极至第m对极,每列m个线圈按照电势相加的原则依次串联构成2n个线圈组,分别为M+1号线圈组,M+2号线圈组,直至M+2n号线圈组;线圈的跨距为3×2n个槽距;第m+1对极的正相带,列编号为偶数的n个槽的上层线棒与跨距为3×2n‑1个槽距、列编号为奇数的n个槽的下层线棒依次相连构成n个线圈组,分别为2M+2号线圈组,2M+4号线圈组,直至2M+2n号线圈组;将列编号为奇数的3至2n‑1的n‑1个槽的上层线棒与跨距为3×2n‑1个槽、列编号为偶数的n‑1个槽的下层线棒依次相连构成n‑1个线圈组,分别为2M+3号线圈组,直至2M+2n‑1号线圈组,将列编号为1的槽内上层线棒与跨距为3×2n+(2n‑1)个槽、列编号为2n的槽内下层线棒连接构成一个线圈,为2M+1号线圈组;第m+2对极至第2m+1对极,每列m个线圈按照电势相加的原则依次串联构成2n个线圈组,分别为3M+1号线圈组,3M+2号线圈组,直到3M+2n号线圈组;线圈的跨距为3×2n个槽;第一支路绕组为:将M+1号线圈组,2M+1号线圈组,3M+2n号线圈组,M+3号线圈组,2M+3号线圈组,3M+2号线圈组,直至M+2n‑1号线圈组,2M+2n‑1号线圈组,3M+2(n‑1)号线圈组按照电势相加的原则依次串联构成第一条支路;第二支路绕组为:将M+2号线圈组,2M+2号线圈组,3M+1号线圈组,M+4号线圈组,2M+4号线圈组,3M+3号线圈组,直至M+2n号线圈组,2M+2n号线圈组,3M+2n‑1号线圈组按照电势相加的原则依次串联构成第二条支路。
下载完整专利技术内容需要扣除积分,VIP会员可以免费下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哈尔滨电机厂有限责任公司,未经哈尔滨电机厂有限责任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ent/201811001076.0/,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