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基于用户行为的隐私保护机制研究在审
申请号: | 201810920024.7 | 申请日: | 2018-08-14 |
公开(公告)号: | CN109271806A | 公开(公告)日: | 2019-01-25 |
发明(设计)人: | 张斯杰;吴昆;张伯阳;程久军 | 申请(专利权)人: | 同济大学 |
主分类号: | G06F21/62 | 分类号: | G06F21/62;G06F16/953;G06K9/62;G06Q50/00 |
代理公司: | 上海科律专利代理事务所(特殊普通合伙) 31290 | 代理人: | 叶凤 |
地址: | 200092 ***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基于用户行为的隐私保护机制研究。移动互联网技术正在发展,社交网络逐渐成为人们日常生活重要的一部分。用户在各类社交网络平台上公开个人信息和分享实时动态的同时,也带来了隐私泄露的风险。用户需要一种隐私保护机制,来更加有效地保护用户在移动社交平台上的个人信息不被滥用。本发明针对了当前的隐私保护方法不能很好保护移动互联网中用户隐私数据的问题,结合移动互联网环境下用户行为的特点,提出了移动互联网中基于用户行为的隐私保护机制并将其应用于移动社交APP中,从而为用户提供更好的数据保护,降低隐私泄露的风险,提高移动互联网的服务质量。 | ||
搜索关键词: | 移动互联网 隐私保护 用户行为 机制研究 社交网络 隐私泄露 公开个人信息 用户隐私数据 个人信息 社交平台 实时动态 数据保护 用户提供 用户需要 有效地 移动 滥用 应用 服务 | ||
【主权项】:
1.基于用户行为的隐私保护机制研究,其特征在于,确定当前环境下用户信息结构,对移动互联网环境下用户行为的分析与特征提取,将用户信息划分为个人信息、社交关系与行为信息,构建访问控制模型;通过爬虫爬取到公开数据并进行预处理与特征分析,随后搭建用户信任值计算模型,包括基于用户基本信息的信任值初始化、基于K‑means聚类的异常时间检测、基于PageRank的用户关系分析、内容相似度分析和遗忘曲线信任值更新;在此基础上,引入时间与事件更新驱动机制,对用户信任值进行维护,实现了完整的从用户信息到访问安全等级的映射,保护用户的隐私安全。
下载完整专利技术内容需要扣除积分,VIP会员可以免费下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同济大学,未经同济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ent/201810920024.7/,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