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多旋翼无人机变尺度协同监视编队飞行控制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810888393.2 | 申请日: | 2018-08-07 |
公开(公告)号: | CN108983816B | 公开(公告)日: | 2021-04-02 |
发明(设计)人: | 陈琪锋;孟云鹤;卢智勇;李松;韩耀昆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南大学 |
主分类号: | G05D1/10 | 分类号: | G05D1/10 |
代理公司: | 长沙正奇专利事务所有限责任公司 43113 | 代理人: | 陈立武 |
地址: | 410083 湖南*** | 国省代码: | 湖南;4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多旋翼无人机变尺度协同监视编队飞行控制方法,利用多个无人机探测视场的协同来扩大监视的覆盖范围,在高分辨率观测的同时实现大视场。通过多无人机编队视场始终自动衔接来可靠覆盖机动目标,以可变分辨率和可缩放的观测尺度实现对快速机动目标的广域探测、可靠详查和监视跟踪,提高了多机协同跟踪监视的操控效率。 | ||
搜索关键词: | 多旋翼 无人 机变 尺度 协同 监视 编队 飞行 控制 方法 | ||
【主权项】:
1.一种多旋翼无人机变尺度协同监视编队飞行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1)定义地面固定坐标系oxyz:以地面参考点为原点o,正东方向为x轴,正北方向为y轴,竖直向上为z轴;无人机机体坐标系obxbybzb:以无人机质心为原点ob,xb轴指向机头方向,zb轴在机体纵平面内垂直于xb轴指向上,yb轴与xb轴和zb轴构成右手系;2)设委托无人机编队无人机总数为n个,第1个无人机定义为长机,则第i个无人机在长机体坐标系xoy平面的无因次化坐标位置为(Gxi,Gyi),其中Gxi和Gyi为整数,其绝对值表示编队构形中第i个无人机与长机在x和y方向分别有|Gxi|和|Gyi|个单位距离,各无人机的无因次坐标位置的集合{(Gx1,Gy1),(Gx2,Gy2),…,(Gxn,Gyn)}即表示变尺度协同监视无人机编队的构形,其中Gx1=0,Gy1=0;i=1,2,…,n;3)长机以广播通信方式向各僚机发送自身飞行状态信息,发送的信息为常规飞行状态信息,包括:x0,长机在地面固定坐标系中的x坐标值;y0,长机在地面固定坐标系中的y坐标值;h0,长机在地面固定坐标系中的z坐标值,即飞行高度;vx0,长机在地面固定坐标系中的x方向速度值;vy0,长机在地面固定坐标系中的y方向速度值;vz0,长机在地面固定坐标系中的z方向速度值;ψ0,长机的偏航角,即长机机体坐标系x轴与地面固定坐标系中x轴方向的夹角;
长机的偏航角速率,即长机机体偏航角的变化率;4)各僚机依据收到的长机飞行高度计算编队构形尺度因子,即相邻无人机在长机体坐标x方向上的距离Dx和y方向上的距离Dy;设θx、θy分别为相机沿体坐标轴x,y方向的视场角,根据飞行高度h0,按以下二式分别计算无人机地面视场的范围,Fx=2h0tan(θx/2),Fy=2h0tan(θy/2),其中Fx和Fy分别为无人机地面视场矩形的两个边长,取Dx=(1‑εx)Fx,Dy=(1‑εy)Fy,其中εx和εy分别为相邻两无人机视场在x和y方向衔接的重复率;5)各僚机分别计算变尺度协同监视的期望飞行状态,对于各僚机,即编号为2,3,…,n的无人机,依据各无人机飞行高度相同的要求,
其中
为第i架无人机的期望飞行高度,
为第i架无人机的期望爬升速率,依据视场衔接要求,
其中
为第i架无人机的期望偏航角,
为第i架无人机的期望偏航角速率,根据如下公式分别计算第i架无人机在地面坐标系中的期望位置:
设定各无人机在地面坐标系中的期望速度,
其中
为第i架无人机的期望飞行速度在地面坐标系x轴方向的分量,
为第i架无人机的期望飞行速度在地面坐标系y轴方向的分量;6)依据各无人机自身当前的飞行状态,以及期望飞行状态,计算位置控制的误差量,高度误差量为
爬升速率误差量为
偏航角误差量为
偏航角速率误差量为
其中hi、vhi、ψi、
分别为第i架无人机的当前高度、爬升速度、偏航角和偏航角速率;依据无人机飞行控制的要求,水平位置和水平速度误差量需在无人机体坐标系中表示,对于第i架无人机,体坐标系中表示的无人机水平位置误差量为
其中,xi和yi分别为无人机的当前位置在地面坐标系中的x和y坐标值;体坐标系中表示的无人机水平速度误差量为
其中vxi和vyi分别为无人机的当前速度在地面坐标系中x和y方向的值;7)长机采用操作人员遥控或者按设定航路飞行,各僚机依据计算得到的误差量进行常规的位置和姿态反馈控制;8)长机根据遥控指令或预先规划路径指令实施控制作用,僚机中,第i个无人机使用其执行器实施步骤7)计算所得的控制加速度Tic、
和
并在一个控制周期时间内保持该控制加速度,该控制周期结束时,若变尺度协同监视编队飞行控制任务尚未完成,重复步骤3)~8);若变尺度协同监视编队飞行控制业已完成,则结束。
下载完整专利技术内容需要扣除积分,VIP会员可以免费下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南大学,未经中南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ent/201810888393.2/,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