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新型医疗用多功能练走路装置在审
申请号: | 201810785589.9 | 申请日: | 2018-07-17 |
公开(公告)号: | CN108836767A | 公开(公告)日: | 2018-11-20 |
发明(设计)人: | 付立国 | 申请(专利权)人: | 付立国 |
主分类号: | A61H3/04 | 分类号: | A61H3/04;A61M5/14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100875 北京市海***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本发明涉及一种医疗器械,更具体的说是一种新型医疗用多功能练走路装置。可以解决患者在治疗期间需要的器械过多,不方便携带、整理,使患者在各个恢复期间都有合适的辅助器械等问题,静点装置与座椅固定连接,且静点装置位于座椅上方,手机支架与座椅固定连接,且手机支架位于座椅前方,移动装置与机架固定连接,且移动装置位于机架下方,座椅升降装置与座椅固定连接,且座椅升降装置位于座椅下方,座椅升降装置与机架固定连接,且座椅升降装置位于机架右方,升降装置与机架固定连接,且升降装置位于机架中部,呼叫装置与机架固定连接,且呼叫装置位于机架下方。 | ||
搜索关键词: | 座椅 座椅升降装置 呼叫装置 升降装置 手机支架 新型医疗 移动装置 静点 走路 辅助器械 机架中部 医疗器械 器械 携带 治疗 恢复 | ||
【主权项】:
1.一种新型医疗用多功能练走路装置,包括静点装置(1)、座椅(2)、手机支架(3)、移动装置(4)、座椅升降装置(5)、升降装置(6)、呼叫装置(7)、机架(8),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静点支架(1)包括控制杆一(1‑1)、控制杆固定板一(1‑2)、连接轴(1‑3)、斜齿轮一(1‑4)、斜齿轮二(1‑5)、连接杆一(1‑6)、斜齿轮三(1‑7)、斜齿轮四(1‑8)、固定块一(1‑9)、固定块二(1‑10)、螺杆(1‑11)、挂钩(1‑12),控制杆一(1‑1)与控制杆固定板一(1‑2)固定连接,且控制杆一(1‑1)位于控制杆固定板一(1‑2)上方,连接点位于控制杆固定板一(1‑2)边缘位置,控制杆固定板一(1‑2)与连接轴(1‑3)固定连接,且控制杆固定板一(1‑2)位于连接轴(1‑3)上方,连接轴(1‑3)与座椅(2)配合,配合方式为间隙配合,连接轴(1‑3)与斜齿轮一(1‑4)连接,且连接轴(1‑3)位于斜齿轮一(1‑4)上方,连接轴(1‑3)与斜齿轮一(1‑4)同心,斜齿轮一(1‑4)与斜齿轮二(1‑5)啮合,斜齿轮一(1‑4)位于斜齿轮二(1‑5)上方,斜齿轮二(1‑5)与连接杆一(1‑6)固定连接,且斜齿轮二(1‑5)位于连接杆一(1‑6)左方,斜齿轮二(1‑5)与连接杆一(1‑6)同心,连接杆一(1‑6)与斜齿轮三(1‑7)固定连接,且连接杆一(1‑6)位于斜齿轮三(1‑7)左方,连接杆一(1‑6)与斜齿轮三(1‑7)同心,斜齿轮三(1‑7)与斜齿轮四(1‑8)啮合,且斜齿轮三(1‑7)位于斜齿轮四(1‑8)下方,斜齿轮四(1‑8)与螺杆(1‑11)螺纹连接,且斜齿轮四(1‑8)与螺杆(1‑11)同心,连接杆一(1‑6)与固定块二(1‑10)内表面配合,配合方式为间隙配合,固定块二(1‑10)与座椅(2)固定连接,斜齿轮四(1‑8)与固定块一(1‑9)固定连接,且斜齿轮四(1‑8)位于固定块一(1‑9)下方,固定块一(1‑9)与座椅(2)固定连接,固定块一(1‑9)与螺杆(1‑11)配合,配合方式为间隙配合,螺杆(1‑11)与挂钩(1‑12)固定连接,连接点位于螺杆(1‑11)上方,控制杆固定板一(1‑2)与座椅(2)接触,且控制杆固定板一(1‑2)位于座椅(2)上方;所述的座椅(2)包括扶手(2‑1)、坐垫(2‑2)、靠背(2‑3),扶手(2‑1)与坐垫(2‑2)固定连接,且扶手(2‑1)位于坐垫(2‑2)上方,坐垫(2‑2)与靠背(2‑3)固定连接,且坐垫(2‑2)位于靠背(2‑3)下方,扶手(2‑1)位于靠背(2‑3)左方;所述手机支架(3)包括手机放置板(3‑1)、支撑杆(3‑2)、连接杆二(3‑3)、夹子(3‑4)、紧固螺钉(3‑5),手机放置板(3‑1)与支撑杆(3‑2)固定连接,手机放置板(3‑1)位于支撑杆(3‑2)上方,连接点位于手机放置板(3‑1)中间位置,支撑杆(3‑2)与连接杆二(3‑3)固定连接,支撑杆(3‑2)位于连接杆二(3‑3)左方,连接点位于连接杆二(3‑3)中间位置,接杆二(3‑3)与夹子(3‑4)内表面配合,配合方式为间隙配合,夹子(3‑4)与紧固螺钉(3‑5)螺纹连接,紧固螺钉(3‑5)与接杆二(3‑3)接触,夹子(3‑4)与座椅(2)固定连接,且夹子(3‑4)位于座椅(2)上方;所述移动装置(4)包括控制杆二(4‑1)、控制杆固定板二(4‑2)、皮带一(4‑3)、带轮一(4‑4)、轮子(4‑5),控制杆二(4‑1)与控制杆固定板二(4‑2)固定连接,且控制杆二(4‑1)位于控制杆固定板二(4‑2)前方,连接点位于控制杆固定板二(4‑2)边缘位置,控制杆固定板二(4‑2)与扶手(2‑1)铰接,且控制杆固定板二(4‑2)位于扶手(2‑1)前方,控制杆固定板二(4‑2)与皮带一(4‑3)连接,皮带一(4‑3)与带轮一(4‑4)连接,控制杆固定板二(4‑2)位于带轮一(4‑4)上方,带轮一(4‑4)与轮子(4‑5)固定连接,且带轮一(4‑4)位于轮子(4‑5)前方,带轮一(4‑4)与轮子(4‑5)同心,轮子(4‑5)与升降装置(6)铰接,且轮子(4‑5)位于升降装置(6)下方,连接点位于轮子中心位置;所述座椅升降装置(5)包括控制杆三(5‑1)、控制杆固定板三(5‑2)、双向螺纹螺杆一(5‑3)、推板一(5‑4)、固定套筒(5‑5)、推板二(5‑6)、限位圈(5‑7)、连杆机构(5‑8)、连接片一(5‑9)、连接片二(5‑10),控制杆三(5‑1)与控制杆固定板三(5‑2)固定连接,且控制杆三(5‑1)位于控制杆固定板三(5‑2)右侧,连接点位于控制杆固定板三(5‑2)边缘位置,控制杆固定板三(5‑2)与双向螺纹螺杆一(5‑3)固定连接,且控制杆固定板三(5‑2)位于双向螺纹螺杆一(5‑3)右侧,控制杆固定板三(5‑2)与双向螺纹螺杆一(5‑3)同心,双向螺纹螺杆一(5‑3)与推板一(5‑4)螺纹连接,且推板一(5‑4)连接于双向螺纹螺杆一(5‑3)右端,推板一(5‑4)与固定套筒(5‑5)接触,且推板一(5‑4)位于固定套筒(5‑5)内部,推板二(5‑6)与双向螺纹螺杆一(5‑3)螺纹连接,且推板二(5‑6)连接于双向螺纹螺杆一(5‑3)左端,推板二(5‑6)与固定套筒(5‑5)接触,且推板二(5‑6))位于固定套筒(5‑5)内部,限位圈(5‑7)与双向螺纹螺杆一(5‑3)固定连接,且限位圈(5‑7)位于双向螺纹螺杆一(5‑3)左方,连杆机构(5‑8)与推板一(5‑4)接触,且连杆机构(5‑8)位于推板一(5‑4)左侧,连杆机构(5‑8)与推板二(5‑6)接触,且连杆机构(5‑8)位于推板二(5‑6)右侧,连杆机构(5‑8)与连接片一(5‑9)固定连接,且连杆机构(5‑8)位于连接片一(5‑9)下方,连杆机构(5‑8)与连接片二(5‑10)固定连接,且连杆机构(5‑8)位于连接片二(5‑10)上方,连接片一(5‑9)与坐垫(2‑2)固定连接,且连接片一(5‑9)位于坐垫(2‑2)下方,连接片二(5‑10)与机架(8)固定连接,且连接片二(5‑10)位于机架(8)上方;所述升降装置(6)包括控制杆四(6‑1)、控制杆固定板四(6‑2)、双向螺纹螺杆二(6‑3)、带轮二(6‑4)、皮带二(6‑5)、带轮三(6‑6)、双向螺纹螺杆三(6‑7)、右卡块(6‑8)、左卡块(6‑9)、粗杆(6‑10)、细杆(6‑11),控制杆四(6‑1)与控制杆固定板四(6‑2)固定连接,且控制杆四(6‑1)位于控制杆固定板四(6‑2)右方,连接点位于控制杆固定板四(6‑2)边缘位置,控制杆固定板四(6‑2)与双向螺纹螺杆二(6‑3)固定连接,且控制杆固定板四(6‑2)位于双向螺纹螺杆二(6‑3)右方,控制杆固定板四(6‑2)与双向螺纹螺杆二(6‑3)同心,双向螺纹螺杆二(6‑3)与带轮二(6‑4)固定连接,且连接点位于双向螺纹螺杆二(6‑3)中间位置,带轮二(6‑4)与皮带二(6‑5)连接,皮带二(6‑5)与带轮三(6‑6)连接,带轮二(6‑4)位于带轮三(6‑6)上方,带轮三(6‑6)与双向螺纹螺杆三(6‑7)固定连接,连接点位于双向螺纹螺杆三(6‑7)中间位置,右卡块(6‑8)与双向螺纹螺杆二(6‑3)螺纹连接,且右卡块(6‑8)位于双向螺纹螺杆二(6‑3)右方,右卡块(6‑8)与双向螺纹螺杆三(6‑7)螺纹连接,且右卡块(6‑8)位于双向螺纹螺杆三(6‑7)右方,左卡块(6‑9)与双向螺纹螺杆二(6‑3)螺纹连接,且左卡块(6‑9)位于双向螺纹螺杆二(6‑3)左方,左卡块(6‑9)与双向螺纹螺杆三(6‑7)螺纹连接,且左卡块(6‑9)位于双向螺纹螺杆三(6‑7)左方,右卡块(6‑8)与粗杆(6‑10)接触,右卡块(6‑8)与细杆(6‑11)接触,左卡块(6‑9)与粗杆(6‑10)接触,左卡块(6‑9)与细杆(6‑11)接触,粗杆(6‑10)得内表面与细杆(6‑11)外表面配合,配合方式为间隙配合;所述呼叫装置(7)包括操作杆(7‑1)、操作杆连接杆(7‑2)、钟(7‑3)、锤子(7‑4),操作杆(7‑1)与操作杆连接杆(7‑2)固定连接,且操作杆(7‑1)位于操作杆连接杆(7‑2)前方,连接点位于操作杆连接杆(7‑2)边缘位置,操作杆连接杆(7‑2)另一端与钟(7‑3)固定连接,且操作杆连接杆(7‑2)位于钟(7‑3)上方,钟(7‑3)与机架(8)铰接,且钟(7‑3)位于机架(8)下方,锤子(7‑4)与机架(8)固定连接,且锤子(7‑4)位于机架(8)下方,锤子(7‑4)位于钟(7‑3)内部;静点装置(1)与座椅(2)固定连接,且静点装置(1)位于座椅(2)上方,手机支架(3)与座椅(2)固定连接,且手机支架(3)位于座椅(2)前方,移动装置(4)与机架(8)固定连接,且移动装置(4)位于机架(8)下方,座椅升降装置(5)与座椅(2)固定连接,且座椅升降装置(5)位于座椅(2)下方,座椅升降装置(5)与机架(8)固定连接,且座椅升降装置(5)位于机架(8)右方,升降装置(6)与机架(8)固定连接,且升降装置(6)位于机架(8)中部,呼叫装置(7)与机架(8)固定连接,且呼叫装置(7)位于机架(8)下方。
下载完整专利技术内容需要扣除积分,VIP会员可以免费下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付立国,未经付立国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ent/201810785589.9/,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磁吸固定座椅式拐杖
- 下一篇:一种康复科专用骨科护理装置及使用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