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槽栅双极型晶体管有效
| 申请号: | 201810748803.3 | 申请日: | 2018-07-10 |
| 公开(公告)号: | CN108922923B | 公开(公告)日: | 2020-09-29 |
| 发明(设计)人: | 陈万军;许晓锐;刘超;张波 | 申请(专利权)人: | 电子科技大学 |
| 主分类号: | H01L29/739 | 分类号: | H01L29/739;H01L29/10;H01L29/423 |
| 代理公司: | 成都点睛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51232 | 代理人: | 孙一峰 |
| 地址: | 611731 四川省*** | 国省代码: | 四川;51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本发明属于半导体器件技术领域,具体的说涉及一种槽栅双极型晶体管。本发明属于三维结构,主要方案是采用封闭状沟槽栅结构,并往沟槽栅反向水平缩小了P型基区,使得沟槽结构能更充分的与N‑漂移区1接触,形成产生反型层沟道的反型栅结构和产生电子积累层的积累栅结构。所以,在器件导通的时候,积累栅产生的电子积累层通过反型栅产生的沟道相连到发射极上去,形成发射极双注入,电子注入的效率被极大增强,降低了导通压降。此外,本发明采用微小的分离的P型基区,减少了反偏PN结对N漂移区中空穴的抽取,提高了发射极一侧载流子的浓度,起到了辅助降低导通压降的作用。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槽栅双极型 晶体管 | ||
【主权项】:
1.一种槽栅双极型晶体管,其元胞结构包括从下至上依次层叠设置金属化集电极(11)、P+集电极区(10)、N+缓存层(9)和N‑漂移区(1);所述N‑漂移区(1)上层外围具有闭合的沟槽栅结构,在N‑漂移区(1)上层两侧还分别具有呈对称分布的P型基区(2)、N+发射区(6)和P+接触区(7),其中P型基区(2)和N+发射区(6)与沟槽栅接触,P型基区(2)位于N+发射区(6)和P+接触区(7)下方,N+发射区(6)和P+接触区(7)并列设置;在N+发射区(6)和P+接触区(7)上表面还具有金属化发射极(8);在N‑漂移区(1)上层中部还具有沟槽栅结构,使每个元胞上层形成2个由沟槽栅闭合的区域;其特征在于,所述P型基区(2)的结深小于沟槽栅的结深,沿器件横向方向,P型基区(2)的宽度小于N+发射区(6)和P+接触区(7)的宽度;器件元胞的布局规则为:以器件的俯视平面建立平面直角坐标系,沿水平方向,每个元胞并列排列,沿垂直方向,相邻元胞之间以水平方向偏离半个元胞长度为基准,呈交错分布。
下载完整专利技术内容需要扣除积分,VIP会员可以免费下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电子科技大学,未经电子科技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ent/201810748803.3/,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同类专利
- 专利分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