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园林用草坪清洁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810737384.3 | 申请日: | 2018-07-06 |
公开(公告)号: | CN108782039B | 公开(公告)日: | 2020-09-01 |
发明(设计)人: | 周广平 | 申请(专利权)人: | 苏州朝霞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A01G20/43 | 分类号: | A01G20/43 |
代理公司: | 青岛博展利华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37287 | 代理人: | 印丽颖 |
地址: | 215000 江苏省苏州市吴中区胥***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本发明涉及一种园林清洁用具,更具体的说是一种园林用草坪清洁装置,包括杂物清洁处理装置、升降装置、方向控制装置、座椅、移动装置、浇水装置、壳体,可以解决修剪完的杂草不方便移动,并费时费力,草坪的卫生不好清洁等问题,杂物清洁处理装置与升降装置固定连接,且杂物清洁处理装置位于升降装置左方,升降装置与壳体固定连接,且升降装置位于壳体左方,方向控制装置与壳体固定连接,座椅与壳体固定连接,且座椅位于壳体上方,移动装置与壳体固定连接,且移动装置位于壳体下方,浇水装置与壳体固定连接,且浇水装置位于壳体下方。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园林 草坪 清洁 装置 | ||
【主权项】:
1.一种新型园林用草坪清洁装置,包括杂物清洁处理装置(1)、升降装置(2)、方向控制装置(3)、座椅(4)、移动装置(5)、浇水装置(6)、壳体(7),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杂物清洁处理装置(1)包括清洁叉(1‑1)、外壳(1‑2)、电机支架一(1‑3)、电机一(1‑4)、带轮一(1‑5)、带一(1‑6)、带轮二(1‑7)、粉碎装置(1‑8)、传送装置(1‑9)、带二(1‑10)、杂物收集箱(1‑11),清洁叉(1‑1)与外壳(1‑2)固定连接,且清洁叉(1‑1)位于外壳(1‑2)左端,外壳(1‑2)与电机支架一(1‑3)固定连接,且电机支架一(1‑3)位于外壳(1‑2)上方,电机支架一(1‑3)与电机一(1‑4)固定连接,且电机支架一(1‑3)位于电机一(1‑4)下方,电机一(1‑4)与带轮一(1‑5)连接,且电机一(1‑4)位于带轮一(1‑5)后方,带轮一(1‑5)与带一(1‑6)连接,带一(1‑6)与带轮二(1‑7)连接,带轮一(1‑5)位于带轮二(1‑7)下方,粉碎装置(1‑8)与外壳(1‑2)固定连接,且粉碎装置(1‑8)位于外壳(1‑2)内部,连接面为外壳(1‑2)底面,传送装置(1‑9)与外壳(1‑2)固定连接,且传送装置(1‑9)位于外壳(1‑2)内部,连接面为外壳(1‑2)底面,传送装置(1‑9)位于粉碎装置(1‑8)下方,杂物收集箱(1‑11)与传送装置(1‑9)连接,且杂物收集箱(1‑11)位于传送装置(1‑9)右方,杂物收集箱(1‑11)与外壳(1‑2)固定连接,且杂物收集箱(1‑11)位于外壳(1‑2)内部,连接面为外壳(1‑2)底面;粉碎装置(1‑8)包括连接轴一(1‑8‑1)、粉碎轮一(1‑8‑2)、粉碎轮二(1‑8‑3)、连接轴二(1‑8‑4)、带轮三(1‑8‑5),连接轴一(1‑8‑1)与外壳(1‑2)铰接,且连接轴一(1‑8‑1)位于外壳(1‑2)内部,连接轴一(1‑8‑1)与粉碎轮一(1‑8‑2)固定连接,且连接轴一(1‑8‑1)位于粉碎轮一(1‑8‑2)前方,连接轴一(1‑8‑1)与粉碎轮一(1‑8‑2)同心,粉碎轮一(1‑8‑2)与带轮二(1‑7)固定连接,且粉碎轮一(1‑8‑2)位于带轮二(1‑7)后方,粉碎轮一(1‑8‑2)与带轮二(1‑7)同心,粉碎轮一(1‑8‑2)与粉碎轮二(1‑8‑3)接触,且粉碎轮一(1‑8‑2)位于粉碎轮二(1‑8‑3)上方,粉碎轮二(1‑8‑3)与连接轴二(1‑8‑4)固定连接,且连接轴二(1‑8‑4)与粉碎轮二(1‑8‑3)同心,带轮三(1‑8‑5)与带二(1‑10)连接,粉碎轮二(1‑8‑3)与带轮三(1‑8‑5)固定连接,且粉碎轮二(1‑8‑3)位于带轮三(1‑8‑5)后方,粉碎轮二(1‑8‑3)与带轮三(1‑8‑5)同心,连接轴二(1‑8‑4)与外壳(1‑2)铰接,且连接轴二(1‑8‑4)位于外壳(1‑2)内部;传送装置(1‑9)包括带轮四(1‑9‑1)、带轮五(1‑9‑2)、传送带(1‑9‑3)、带轮六(1‑9‑4)、带轮支撑杆一(1‑9‑5)、带轮支撑杆二(1‑9‑6),带轮四(1‑9‑1)与带二(1‑10)连接,带轮四(1‑9‑1)位于带轮三(1‑8‑5)右方,带轮四(1‑9‑1)与带轮五(1‑9‑2)固定连接,且带轮四(1‑9‑1)位于带轮五(1‑9‑2)前方,带轮四(1‑9‑1)与带轮五(1‑9‑2)同心,带轮五(1‑9‑2)与传送带(1‑9‑3)连接,传送带(1‑9‑3)与带轮六(1‑9‑4)连接,带轮五(1‑9‑2)位于带轮六(1‑9‑4)上方,带轮六(1‑9‑4)与带轮支撑杆一(1‑9‑5)铰接,且带轮六(1‑9‑4)位于带轮支撑杆一(1‑9‑5)上方,连接点位于带轮六(1‑9‑4)中心位置,带轮五(1‑9‑2)与带轮支撑杆二(1‑9‑6)铰接,且带轮五(1‑9‑2)位于带轮支撑杆二(1‑9‑6)上方,连接点位于带轮五(1‑9‑2)中心位置,带轮支撑杆一(1‑9‑5)与外壳(1‑2)固定连接,且带轮支撑杆一(1‑9‑5)位于外壳(1‑2)内部,连接面为外壳(1‑2)底面,带轮支撑杆二(1‑9‑6)与外壳(1‑2)固定连接,且带轮支撑杆二(1‑9‑6)位于外壳(1‑2)内部,连接面为外壳(1‑2)底面;所述升降装置(2)包括控制轮盘(2‑1)、定滑轮一(2‑2)、定滑轮二(2‑3)、定滑轮三(2‑4)、连接绳(2‑5)、连接块(2‑6)、升降外壳(2‑7)、支撑架(2‑8),控制轮盘(2‑1)与支撑架(2‑8)铰接,控制轮盘(2‑1)与定滑轮一(2‑2)固定连接,且控制轮盘(2‑1)位于定滑轮一(2‑2)后方,控制轮盘(2‑1)与定滑轮一(2‑2)同心,定滑轮一(2‑2)与连接绳(2‑5)固定连接,且连接绳(2‑5)缠绕在定滑轮一(2‑2)上,滑轮二(2‑3)与支撑架(2‑8)铰接,且滑轮二(2‑3)位于支撑架(2‑8)前方,滑轮二(2‑3)与连接绳(2‑5)接触,定滑轮三(2‑4)与支撑架(2‑8)铰接,且定滑轮三(2‑4)位于支撑架(2‑8)前方,定滑轮三(2‑4)与连接绳(2‑5)接触,连接绳(2‑5)与连接块(2‑6)固定连接,且连接绳(2‑5)位于连接块(2‑6)上方,连接块(2‑6)与升降外壳(2‑7)接触,且连接块(2‑6)位于升降外壳(2‑7)内部,连接块(2‑6)与外壳(1‑2)固定连接,且连接块(2‑6)位于外壳(1‑2)右方,升降外壳(2‑7)与支撑架(2‑8)固定连接,且升降外壳(2‑7)位于支撑架(2‑8)下方,升降外壳(2‑7)与壳体(7)固定连接,且升降外壳(2‑7)位于壳体(7)左方,所述方向控制装置(3)包括方向控制杆(3‑1)、连接杆(3‑2)、轴承一(3‑3)、轮子固定板一(3‑4)、轮子固定杆一(3‑5)、轮子一(3‑6),方向控制杆(3‑1)与连接杆(3‑2)固定连接,且方向控制杆(3‑1)位于连接杆(3‑2)上方,连接杆(3‑2)外表面与轴承一(3‑3)配合,配合方式为过盈配合,轴承一(3‑3)与壳体(7)固定连接,且轴承一(3‑3)位于壳体(7)内部,连接面为壳体(7)底面,轮子固定板一(3‑4)与连接杆(3‑2)固定连接,且连接杆(3‑2)位于轮子固定板一(3‑4)上方,轮子固定板一(3‑4)与轮子固定杆一(3‑5)固定连接,且轮子固定板一(3‑4)位于轮子固定杆一(3‑5)上方,轮子固定杆一(3‑5)与轮子一(3‑6)铰接,且轮子固定杆一(3‑5)位于轮子一(3‑6)上方,连接点位于轮子一(3‑6)中心位置,方向控制杆(3‑1)与壳体(7)配合,配合方式为间隙配合;所述座椅(4)包括座板(4‑1)、弹簧(4‑2)、椅子(4‑3),座板(4‑1)与弹簧(4‑2)固定连接,且座板(4‑1)位于弹簧(4‑2)上方,弹簧(4‑2)与椅子(4‑3)固定连接,且弹簧(4‑2)位于椅子(4‑3)上方,座板(4‑1)与椅子(4‑3)连接,且座板(4‑1)位于椅子(4‑3)上方,椅子(4‑3)与壳体(7)固定连接,且椅子(4‑3)位于壳体(7)上方,椅子(4‑3)位于方向控制杆(3‑1)右方,椅子(4‑3)位于控制轮盘(2‑1)下方;所述移动装置(5)包括电机支架二(5‑1)、电机二(5‑2)、斜齿轮一(5‑3)、斜齿轮二(5‑4)、带轮七(5‑5)、连接轴三(5‑6)、带三(5‑7)、带轮八(5‑8)、轮子二(5‑9)、轮子固定杆二(5‑10)、轮子固定板二(5‑11),电机支架二(5‑1)与电机二(5‑2)固定连接,且电机支架二(5‑1)位于电机二(5‑2)下方,电机支架二(5‑1)与壳体(7)固定连接,且电机支架二(5‑1)位于壳体(7)内部,连接面为壳体(7)底面,电机二(5‑2)与斜齿轮一(5‑3)连接,且斜齿轮一(5‑3)位于电机二(5‑2)前方,斜齿轮一(5‑3)与斜齿轮二(5‑4)啮合,斜齿轮二(5‑4)与带轮七(5‑5)固定连接,且斜齿轮二(5‑4)位于带轮七(5‑5)后方,斜齿轮二(5‑4)与带轮七(5‑5)同心,连接轴三(5‑6)与斜齿轮二(5‑4)固定连接,连接轴三(5‑6)与壳体(7)铰接,带三(5‑7)与带轮七(5‑5)连接,带三(5‑7)与带轮八(5‑8)连接,且带轮八(5‑8)位于带轮七(5‑5)下方,带轮八(5‑8)与轮子二(5‑9)固定连接,且带轮八(5‑8)位于轮子二(5‑9)前方,带轮八(5‑8)与轮子二(5‑9)同心,轮子二(5‑9)与轮子固定杆二(5‑10)固定连接,且轮子二(5‑9)位于轮子固定杆二(5‑10)下方,连接点位于轮子二(5‑9)中心位置,轮子固定杆二(5‑10)与轮子固定板二(5‑11)固定连接,且轮子固定杆二(5‑10)位于轮子固定板二(5‑11)下方,轮子固定板二(5‑11)与壳体(7)固定连接,且轮子固定板二(5‑11)位于壳体(7)下方;所述浇水装置(6)包括控制板(6‑1)、螺杆(6‑2)、轴承二(6‑3)、挡水板(6‑4)、水箱(6‑5),控制板(6‑1)与螺杆(6‑2)固定连接,且控制板(6‑1)位于螺杆(6‑2)上方,控制板(6‑1)与螺杆(6‑2)同心,螺杆(6‑2)与轴承二(6‑3)内表面配合,配合方式为过盈配合,轴承二(6‑3)与壳体(7)固定连接,且轴承二(6‑3)位于壳体(7)内部,连接面为壳体(7)顶面,轴承二(6‑3)与水箱(6‑5)固定连接,且轴承二(6‑3)位于水箱(6‑5)上方,挡水板(6‑4)与螺杆(6‑2)固定连接,且挡水板(6‑4)位于螺杆(6‑2)下方,挡水板(6‑4)下表面与水箱(6‑5)接触,水箱(6‑5)与壳体(7)固定连接,且水箱(6‑5)位于壳体(7)内部;杂物清洁处理装置(1)与升降装置(2)固定连接,且杂物清洁处理装置(1)位于升降装置(2)左方,升降装置(2)与壳体(7)固定连接,且升降装置(2)位于壳体(7)左方,方向控制装置(3)与壳体(7)固定连接,座椅(4)与壳体(7)固定连接,且座椅(4)位于壳体(7)上方,移动装置(5)与壳体(7)固定连接,且移动装置(5)位于壳体(7)下方,浇水装置(6)与壳体(7)固定连接,且浇水装置(6)位于壳体(7)下方。
下载完整专利技术内容需要扣除积分,VIP会员可以免费下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苏州朝霞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未经苏州朝霞生物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ent/201810737384.3/,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转运装置
- 下一篇:瞿麦苗的快速繁殖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