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新型的多功能静点装置在审
申请号: | 201810700945.2 | 申请日: | 2018-06-29 |
公开(公告)号: | CN108744132A | 公开(公告)日: | 2018-11-06 |
发明(设计)人: | 董雪艳 | 申请(专利权)人: | 董雪艳 |
主分类号: | A61M5/14 | 分类号: | A61M5/14;A61G15/04;A61G15/10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150006 黑龙江省哈尔*** | 国省代码: | 黑龙江;2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本发明涉及一种医用工具,更具体的说是一种新型的多功能静点装置。可以实现病人在静点时,可以自己移动,并可以调节静点装置高度,在坐累时,可以变成静点床,在遇到紧急情况时,可以有效地呼叫护士,并可以调节高度,适应各种身高的人,静点支架与座椅连接,且静点支架位于座椅上方,手机支架与座椅连接,且手机支架位于座椅上方,移动装置与升降装置连接,且移动装置位于升降装置下方,移动装置位于座椅下方升降装置与座椅连接,且升降装置位于座椅下方,紧急呼叫装置与座椅连接,且紧急呼叫装置位于座椅右方。 | ||
搜索关键词: | 静点 座椅 升降装置 座椅连接 移动装置 紧急呼叫装置 手机支架 支架 医用工具 有效地 呼叫 身高 护士 移动 | ||
【主权项】:
1.一种新型的多功能静点装置,包括静点支架(1)、座椅(2)、手机支架(3)、移动装置(4)、升降装置(5)、紧急呼叫装置(6),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静点支架(1)包括控制杆一(1‑1)、控制杆固定板一(1‑2)、连接轴一(1‑3)、斜齿轮一(1‑4)、斜齿轮二(1‑5)、连接杆一(1‑6)、斜齿轮三(1‑7)、斜齿轮四(1‑8)、固定块一(1‑9)、固定块二(1‑10)、螺杆一(1‑11)、挂钩(1‑12),控制杆一(1‑1)与控制杆固定板一(1‑2)固定连接,且控制杆一(1‑1)位于控制杆固定板一(1‑2)上方,连接点位于控制杆固定板一(1‑2)边缘位置,控制杆固定板一(1‑2)与连接轴一(1‑3)固定连接,且控制杆固定板一(1‑2)位于连接轴一(1‑3)上方,连接轴一(1‑3)与座椅(2)配合,配合方式为间隙配合,连接轴一(1‑3)与斜齿轮一(1‑4)连接,且连接轴一(1‑3)位于斜齿轮一(1‑4)上方,连接轴一(1‑3)与斜齿轮一(1‑4)同心,斜齿轮一(1‑4)与斜齿轮二(1‑5)啮合,斜齿轮一(1‑4)位于斜齿轮二(1‑5)上方,斜齿轮二(1‑5)与连接杆一(1‑6)固定连接,且斜齿轮二(1‑5)位于连接杆一(1‑6)左方,斜齿轮二(1‑5)与连接杆一(1‑6)同心,连接杆一(1‑6)与斜齿轮三(1‑7)固定连接,且连接杆一(1‑6)位于斜齿轮三(1‑7)左方,连接杆一(1‑6)与斜齿轮三(1‑7)同心,斜齿轮三(1‑7)与斜齿轮四(1‑8)啮合,且斜齿轮三(1‑7)位于斜齿轮四(1‑8)下方,斜齿轮四(1‑8)与螺杆一(1‑11)螺纹连接,且斜齿轮四(1‑8)与螺杆一(1‑11)同心,连接杆一(1‑6)与固定块二(1‑10)内表面配合,配合方式为间隙配合,固定块二(1‑10)与座椅(2)固定连接,斜齿轮四(1‑8)与固定块一(1‑9)固定连接,且斜齿轮四(1‑8)位于固定块一(1‑9)下方,固定块一(1‑9)与座椅(2)固定连接,固定块一(1‑9)与螺杆一(1‑11)配合,配合方式为间隙配合,螺杆一(1‑11)与挂钩(1‑12)固定连接,连接点位于螺杆一(1‑11)上方,控制杆固定板一(1‑2)与座椅(2)接触,且控制杆固定板一(1‑2)位于座椅(2)上方;所述的座椅(2)包括扶手(2‑1)、坐垫(2‑2)、靠背(2‑3)、操作杆(2‑4)、固定轴(2‑5),扶手(2‑1)与坐垫(2‑2)固定连接,且扶手(2‑1)位于坐垫(2‑2)上方,坐垫(2‑2)与靠背(2‑3)连接,操作杆(2‑4)与固定轴(2‑5)固定连接,且操作杆(2‑4)位于固定轴(2‑5)前方,固定轴(2‑5)与靠背(2‑3)固定连接,且固定轴(2‑5)位于靠背(2‑3)下方,固定轴(2‑5)与坐垫(2‑2)接触;所述手机支架(3)包括手机放置板(3‑1)、支撑杆(3‑2)、连接杆二(3‑3)、夹子(3‑4)、紧固螺钉(3‑5),手机放置板(3‑1)与支撑杆(3‑2)固定连接,手机放置板(3‑1)位于支撑杆(3‑2)上方,连接点位于手机放置板(3‑1)中间位置,支撑杆(3‑2)与连接杆二(3‑3)固定连接,支撑杆(3‑2)位于连接杆二(3‑3)左方,连接点位于连接杆二(3‑3)中间位置,接杆二(3‑3)与夹子(3‑4)内表面配合,配合方式为间隙配合,夹子(3‑4)与紧固螺钉(3‑5)螺纹连接,紧固螺钉(3‑5)与接杆二(3‑3)接触,夹子(3‑4)与座椅(2)固定连接,且夹子(3‑4)位于座椅(2)上方;所述移动装置(4)包括脚蹬(4‑1)、脚蹬连接杆(4‑2)、链轮一(4‑3)、链(4‑4)、链轮二(4‑5)、轮子(4‑6)、轮子固定板(4‑7)、支架(4‑8),脚蹬(4‑1)内表面与脚蹬连接杆(4‑2)配合,配合方式为间隙配合,脚蹬连接杆(4‑2)与链轮一(4‑3)固定连接,连接点位于链轮一(4‑3)中心位置,且脚蹬(4‑1)与脚蹬连接杆(4‑2)有两个,布置在链轮一(4‑3)两端,链轮一(4‑3)与链(4‑4)连接,链(4‑4)与链轮二(4‑5)连接,链轮二(4‑5)与轮子(4‑6)固定连接,且链轮二(4‑5)位于轮子(4‑6)前方,链轮二(4‑5)与轮子(4‑6)同心,链轮一(4‑3)位于轮子(4‑6)上方,轮子(4‑6)与轮子固定板(4‑7)铰接,且轮子(4‑6)位于轮子固定板(4‑7)下方,连接点位于轮子(4‑6)中心位置;所述升降装置(5)包括控制杆二(5‑1)、控制杆固定板二(5‑2)、双向螺纹螺杆(5‑3)、推板一(5‑4)、连杆机构(5‑5)、推板二(5‑6)限位圈(5‑7),控制杆二(5‑1)与控制杆固定板二(5‑2)固定连接,且控制杆二(5‑1)位于控制杆固定板二(5‑2)右方,连接点位于控制杆固定板二(5‑2)边缘位置,控制杆固定板二(5‑2)与双向螺纹螺杆(5‑3)固定连接,且控制杆固定板二(5‑2)位于双向螺纹螺杆(5‑3)右方,控制杆固定板二(5‑2)与双向螺纹螺杆(5‑3)同心,双向螺纹螺杆(5‑3)与推板一(5‑4)螺纹连接,且推板一(5‑4)位于双向螺纹螺杆(5‑3)右端,推板二(5‑6)与双向螺纹螺杆(5‑3)螺纹连接,且推板二(5‑6)位于双向螺纹螺杆(5‑3)左端,连杆机构(5‑5)与推板一(5‑4)接触,且推板一(5‑4)位于连杆机构(5‑5)右方,连杆机构(5‑5)与推板二(5‑6)接触,且推板二(5‑6)位于连杆机构(5‑5)左方,限位圈(5‑7)与双向螺纹螺杆(5‑3)固定连接,且限位圈(5‑7)位于双向螺纹螺杆(5‑3)左方,连杆机构(5‑5)与座椅(2)连接,且连杆机构(5‑5)位于座椅(2)下方,连杆机构(5‑5)与移动装置(4)连接,且连杆机构(5‑5)位于移动装置(4)上方,推板一(5‑4)与座椅(2)接触,且推板一(5‑4)位于座椅(2)下方,推板一(5‑4)与移动装置(4)接触,且推板一(5‑4)位于移动装置(4)上方,推板二(5‑6)与座椅(2)接触,且推板二(5‑6)位于座椅(2)下方,推板二(5‑6)与移动装置(4)接触,且推板二(5‑6)位于移动装置(4)上方;所述紧急呼叫装置(6)包括控制杆三(6‑1)、控制杆固定板三(6‑2)、皮带一(6‑3)、带轮一(6‑4)、皮带二(6‑5)、带轮二(6‑6)、凸轮(6‑7)、锤子(6‑8)、连接片(6‑9)、弹簧(6‑10)、弹力筋(6‑11)、锣(6‑12)、固定支架(6‑13),控制杆三(6‑1)与控制杆固定板三(6‑2)固定连接,且控制杆三(6‑1)位于控制杆固定板三(6‑2)前方,连接点位于控制杆固定板三(6‑2)边缘位置,控制杆固定板三(6‑2)与座椅(2)连接,控制杆固定板三(6‑2)与皮带一(6‑3)连接,带轮一(6‑4)与皮带一(6‑3)连接,带轮一(6‑4)位于控制杆固定板三(6‑2)上方,带轮一(6‑4)与座椅(2)连接,带轮一(6‑4)与皮带二(6‑5)连接,皮带二(6‑5)与带轮二(6‑6)连接,带轮一(6‑4)位于带轮二(6‑6)左方,带轮二(6‑6)与凸轮(6‑7)固定连接,且连接点位于带轮二(6‑6)圆心位置,凸轮(6‑7)与锤子(6‑8)接触,凸轮(6‑7)位于锤子(6‑8)右方,锤子(6‑8)与连接片(6‑9)铰接,且连接点位于锤子(6‑8)中间位置,连接片(6‑9)与座椅(2)固定连接,且连接片(6‑9)位于座椅(2)右方,弹簧(6‑10)与锤子(6‑8)固定连接,且弹簧(6‑10)位于锤子(6‑8)左方,连接点位于锤子(6‑8)上方,弹簧(6‑10)另一端与座椅(2)固定连接,且弹簧(6‑10)位于座椅(2)右方,弹力筋(6‑11)与锤子(6‑8)固定连接,且弹力筋(6‑11)位于锤子(6‑8)左方,连接点位于锤子(6‑8)下方,弹力筋(6‑11)另一端与座椅(2)固定连接,且弹力筋(6‑11)位于座椅(2)右方,锣(6‑12)与座椅(2)连接,且锣(6‑12)位于座椅(2)右方,锣(6‑12)与锤子(6‑8)接触,固定支架(6‑13)与带轮二(6‑6)铰接,且固定支架(6‑13)与位于带轮二(6‑6)上方,连接点位于带轮二(6‑6)中心位置,固定支架(6‑13)与座椅(2)固定连接,且固定支架(6‑13)位于座椅(2)上方;静点支架(1)与座椅(2)连接,且静点支架(1)位于座椅(2)上方,手机支架(3)与座椅(2)连接,且手机支架(3)位于座椅(2)上方,移动装置(4)与升降装置(5)连接,且移动装置(4)位于升降装置(5)下方,移动装置(4)位于座椅(2)下方升降装置(5)与座椅(2)连接,且升降装置(5)位于座椅(2)下方,紧急呼叫装置(6)与座椅(2)连接,且紧急呼叫装置(6)位于座椅(2)右方。
下载完整专利技术内容需要扣除积分,VIP会员可以免费下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董雪艳,未经董雪艳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ent/201810700945.2/,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自动排气的输液针座
- 下一篇:一种新式的医疗用固定输液多功能输液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