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基于PLC数据分区域存储的斗轮机无人值守的控制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810652433.3 | 申请日: | 2018-06-22 |
公开(公告)号: | CN109132592B | 公开(公告)日: | 2020-05-08 |
发明(设计)人: | 金烜弘;林丽;于关田;赵丹;杨佳义;李广超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电建集团长春发电设备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65G65/28 | 分类号: | B65G65/28;B65G43/00 |
代理公司: | 吉林省长春市新时代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22204 | 代理人: | 丁洪学 |
地址: | 130000 *** | 国省代码: | 吉林;2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一种基于PLC数据分区域存储的斗轮机无人值守的控制方法,包括如下步骤:1、对煤场进行人工划分煤场区域,2、当斗轮机进行煤场区域选择操作,PLC读取该区域的边界数据,与斗轮机位置数据进行对比,如果斗轮机当前不在该区域则斗轮机进行行走动作,3、斗轮机首次进入到该区域时,建立斗轮机在该区域的初始数据并储存至PLC中,4、斗轮机作业结束后将产生该区域的历史数据,对斗轮机堆料结束时的位置数据和取料结束时的位置数据分别存储,5进行斗轮机在自动堆料作业,6、进行斗轮机在自动取料作业,本发明的优点是:不需要借助激光扫描仪便可实现斗轮机对煤场的定位,并用煤场区域的数据和斗轮机当前位置数据比较,实现了斗轮机对煤场的定位。 | ||
搜索关键词: | 基于 plc 数据 区域 存储 轮机 无人 值守 控制 方法 | ||
【主权项】:
1.一种基于PLC数据分区域存储的斗轮机无人值守的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具体包括如下步骤:步骤S1:对煤场进行人工划分煤场区域,并将划分后的各个煤场区域边界数据按照煤场区域数量分区域存储至PLC中,作为分区域存储各个煤场区域内斗轮机储存数据的条件;步骤S2:将步骤S1中划分的煤场区域储存至工控机组态软件中,并设置煤场区域选择按钮,当斗轮机进行煤场区域选择操作的同时,PLC读取该区域的边界数据,与斗轮机位置数据进行对比,如果斗轮机当前不在该区域则斗轮机进行行走动作;步骤S3:斗轮机首次进入到该区域时,建立斗轮机在该区域的初始数据并储存至PLC中,其中,如果煤场为空煤场时,斗轮机的初始数据设定为煤场某一固定位置开始作业;如果煤场区域有物料,需通过远程操作台手动将斗轮机开到需要作业的位置,然后根据实际情况选择作业方式;步骤S4:斗轮机作业结束后将产生该区域的历史数据,PLC会根据斗轮机的作业方式,对斗轮机堆料结束时的位置数据和取料结束时的位置数据分别存储,当斗轮机再次接到作业命令式,触发PLC存储器中该区域的斗轮机历史位置数据,根据当前的作业命令和作业区域调用该区域斗轮机堆料或取料的历史数据;步骤S5:将该区域斗轮机的历史数据与当前斗轮机位置数据进行比较,在确保斗轮机运行轨迹安全的前提下,斗轮机会自动定位上一次的工作点即实现对煤场区域进行定位,当斗轮机到达预定位置后进行自动堆取煤作业;步骤S6:斗轮机在自动堆料作业时, 利用斗轮机头部的料位计,当堆料达到设定高度时斗轮机进行下一个堆料动作,从而实现斗轮机自动堆料,再结合斗轮机上的保护限位和高清视频监控系统确保斗轮机安全平稳运行;步骤S7:斗轮机在自动取料作业时,利用皮带秤或者激光料流传感器配合斗轮机回转角度,当斗轮机回转达到历史角度后且皮带秤或激光料流传感器的料流值小于一定值时,判定斗轮机已经取料到煤堆边缘,然后斗轮机进行前进动作,前进结束后斗轮机反方向回转,同理往复动作实现自动取料。
下载完整专利技术内容需要扣除积分,VIP会员可以免费下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电建集团长春发电设备有限公司,未经中国电建集团长春发电设备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ent/201810652433.3/,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同类专利
- 专利分类
- 数据显示系统、数据中继设备、数据中继方法、数据系统、接收设备和数据读取方法
- 数据记录方法、数据记录装置、数据记录媒体、数据重播方法和数据重播装置
- 数据发送方法、数据发送系统、数据发送装置以及数据结构
- 数据显示系统、数据中继设备、数据中继方法及数据系统
- 数据嵌入装置、数据嵌入方法、数据提取装置及数据提取方法
- 数据管理装置、数据编辑装置、数据阅览装置、数据管理方法、数据编辑方法以及数据阅览方法
- 数据发送和数据接收设备、数据发送和数据接收方法
- 数据发送装置、数据接收装置、数据收发系统、数据发送方法、数据接收方法和数据收发方法
- 数据发送方法、数据再现方法、数据发送装置及数据再现装置
- 数据发送方法、数据再现方法、数据发送装置及数据再现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