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汽车专用组装千斤顶有效
申请号: | 201810590830.2 | 申请日: | 2018-06-09 |
公开(公告)号: | CN108408630B | 公开(公告)日: | 2019-01-15 |
发明(设计)人: | 方凯;赵冰峰;李冰聪 | 申请(专利权)人: | 黄河科技学院 |
主分类号: | B66F3/08 | 分类号: | B66F3/08;B66F7/14;B66F7/28 |
代理公司: | 北京卓恒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特殊普通合伙) 11394 | 代理人: | 轩文君 |
地址: | 450000 河南省*** | 国省代码: | 河南;4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本发明涉及一种汽车专用组装千斤顶,本发明有效解决了现有汽车千斤顶因底座不稳且占用空间大的问题;解决的技术方案包括:千斤顶本体以及设置于千斤顶顶升平台上的圆柱形顶头,圆柱形顶头内卡和有L形支撑装置,L形支撑装置上还设有第一支撑板,所述第一支撑板高度上下可调且能在任意位置固定,可最大限度的提高千斤顶的顶升高度,千斤顶本体上还设有辅助支撑装置,使千斤顶在进行顶升的过程中底座更加稳固,大大提高了千斤顶的可靠性及安全性,并且该辅助支撑装置可以随千斤顶本体进行折叠,尽可能的减少了其侵占的空间,该汽车专用组装千斤顶还配套有L形支撑装置可在将汽车顶起后代替千斤顶本体承受车辆重压,大大减轻车辆对千斤顶的损害。 | ||
搜索关键词: | 千斤顶 千斤顶本体 汽车专用 辅助支撑装置 组装 支撑板 顶升 顶头 汽车千斤顶 上下可调 有效解决 占用空间 汽车顶 中底座 折叠 内卡 重压 底座 稳固 配套 损害 | ||
【主权项】:
1.汽车专用组装千斤顶,包括千斤顶(1),所述千斤顶(1)上端连接有顶升平台(2),其特征在于,所述顶升平台(2)上端面中间部位设有竖向延伸第一圆柱形杆(3)且第一圆柱形杆(3)上端转动连接有转盘(4),所述转盘(4)上方设有圆柱形顶头(5)且圆柱形顶头(5)下端面中间部位开设有第一螺纹孔(6),所述转盘(4)上端面中间部位设有竖向延伸且与第一螺纹孔(6)相配合的第一螺杆(7),所述圆柱形顶头(5)外壁周向间隔设有沿圆柱形顶头(5)直径方向延伸且不通透的多个第一方形孔(8),所述第一方形孔(8)内卡和有L形支撑装置,所述L形支撑装置高度随意可调且能在任意高度位置进行固定,该L形支撑装置具有:当千斤顶(1)将汽车顶起时,多个L形支撑装置卡和于圆柱形顶头(5)周向外壁上的第一方形孔(8)内,多个L形支撑装置来支撑汽车使得千斤顶(1)可以撤出;所述圆柱形顶头(5)周向外壁的第一方形孔(8)内设有用于给卡和于第一方形孔(8)内的L形支撑装置定位的锁定装置,所述千斤顶(1)圆柱形顶头(5)位于第一方形孔(8)下方的外壁上设有用于给锁定装置解锁的解锁装置;所述L形支撑装置包括卡和于方形孔内的L形杆(9),所述L形杆(9)竖向延伸部分且面向千斤顶(1)一侧壁上设有竖向分布的多个第一齿(10),所述L形杆(9)竖向部分滑动配合于上端开口的第一矩形筒(11)内,所述第一矩形筒(11)面向千斤顶(1)一侧沿其宽度方向间隔固定有两个置于第一矩形筒(11)上端的第一弧形板(12),置于两所述第一弧形板(12)之间的第一矩形筒(11)外壁上开设有通透的第二方形孔(13),两所述第一弧形板(12)之间设有与第一齿(10)相配合的第一单向齿轮(14)且第一单向齿轮(14)套固于第一轴(15)上,两所述第一弧形板(12)上开设有与第一轴(15)滑动配合且沿垂直于第一轴(15)长度方向延伸的第一矩形孔(16),所述第一轴(15)纵向两端分别经两第一矩形孔(16)向外伸出第一弧形板(12)且其伸出两端分别转动连接于间隔套设在第一矩形筒(11)外壁上的第一U形支架(17)上,所述第一U形支架(17)平行于第一轴(15)一侧中间部位开设有通透的第二螺纹孔(18)且第二螺纹孔(18)内配合有第一螺栓(19),所述第一矩形筒(11)面向第二螺纹孔(18)的一侧壁上开设有与第二螺纹孔(18)相配合的第一圆孔(20)且第一螺栓(19)底端转动连接于第一圆孔(20)内;所述第一矩形筒(11)相对两外侧壁上设有沿垂直于第一矩形筒(11)高度方向布置的多个的第三齿(71),所述第一矩形筒(11)上间隔套设有沿垂直于第一矩形筒(11)高度方向设置的第一支撑板(72),所述第一支撑板(72)上开设有与第一矩形筒(11)相配合的第五矩形孔(73),所述第一矩形筒(11)未开设有齿的相对两侧壁滑动配合于与其相对应的第五矩形孔(73)的相对两侧壁,所述第一矩形筒(11)带有齿的一侧壁和与其相对应的第五矩形孔(73)一侧壁之间设有转动连接于第五矩形孔(73)宽度方向两侧壁的第九轴(74),所述第九轴(74)上轴向间隔套固有与第三齿(71)相啮合的两第七齿轮(75),所述第一矩形筒(11)带有齿的另一侧壁和与其相对应的第五矩形孔(73)的一侧壁之间的第五矩形孔(73)宽度方向两侧壁上开设有沿垂直于第一矩形筒(11)高度方向延伸的长条槽(76),还包括滑动配合于两长条槽(76)内的第三U形支架(77),所述第三U形支架(77)两悬臂之间连接有沿垂直于第一矩形筒(11)高度方向延伸的第十轴(78)且第十轴(78)上轴向间隔套固有与第三齿(71)啮合的两第三单向齿轮(79),所述第三U形支架(77)的连接臂背离第十轴(78)一侧开设有不通透第六圆孔(80),所述第一支撑板(72)沿着其长度方向靠近第三单向齿轮(79)横向一端开设有与第六圆孔(80)相配合且通透的第四螺纹孔(81),所述第四螺纹孔(81)内配合有第三螺栓(82)且第三螺栓(82)底端转动连接于第六圆孔(80)内,所述第一矩形筒(11)底端设有平行于第一矩形筒(11)底壁的第五薄板(83)。
下载完整专利技术内容需要扣除积分,VIP会员可以免费下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黄河科技学院,未经黄河科技学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ent/201810590830.2/,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轻重可调型房车电动千斤顶支架
- 下一篇:一种半永久快速支撑重物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