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智能3D打印平台有效
申请号: | 201810562357.7 | 申请日: | 2018-06-04 |
公开(公告)号: | CN108748995B | 公开(公告)日: | 2019-08-06 |
发明(设计)人: | 闫胜昝 | 申请(专利权)人: | 南京工程学院 |
主分类号: | B29C64/245 | 分类号: | B29C64/245;B29C64/35;B29C64/386;B29C64/30;B33Y30/00;B33Y50/00 |
代理公司: | 北京天奇智新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340 | 代理人: | 朱海江 |
地址: | 211167 江苏***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本发明涉及一种智能3D打印平台,包括底板、平台装置、平整度测量装置和清洁装置,所述的底板中部安装有平台装置,底板的右端安装有平整度测量装置,底板的左端安装有清洁装置。本发明可以解决对现有3D打印时需要人工测量平整度以及人工拿取打印物,过程繁琐复杂,打印前需要测量平台的平整度,人工测量不全面且不精确,拿取打印物时,打印物底端与平台面容易粘合,人工拿取容易损伤打印物,清洁平台时,人工清理不全面,且有残余颗粒留在平台上,影响了下次打印的效果,过程所耗时间长,劳动强度大和效率低等难题,可以实现对3D打印物与平台不相粘、打印平台进行平整度测量以及对平台自动化清理的功能。 | ||
搜索关键词: | 打印物 底板 打印平台 拿取 平整度测量装置 打印 平台装置 清洁装置 人工测量 平整度 平整度测量 残余颗粒 底板中部 清洁平台 效率低等 智能 平台面 粘合 底端 左端 损伤 自动化 测量 | ||
【主权项】:
1.一种智能3D打印平台,包括底板(1)、平台装置(2)、平整度测量装置(3)和清洁装置(4),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底板(1)中部安装有平台装置(2),底板(1)的右端安装有平整度测量装置(3),底板(1)的左端安装有清洁装置(4);所述的平台装置(2)包括反向转动机构(21)、转动机构(23)、吸稳机构(24)和清理机构(25),反向转动机构(21)安装在底板(1)的中部,反向转动机构(21)的上端安装有清理机构(25),反向转动机构(21)的中部安装有转动机构(23),转动机构(23)的上端安装有吸稳机构(24);所述的平整度测量装置(3)包括辅助机构(31)和测量机构(32),辅助机构(31)安装在底板(1)的右端,辅助机构(31)的上端安装有测量机构(32);所述的清洁装置(4)包括调节机构(41)和清洁机构(42),调节机构(41)安装在底板(1)的左端,调节机构(41)上安装有清洁机构(42);所述的调节机构(41)包括固电动滑块(411)、移动板(412)、固气缸(413)、操作板(414)、旋电机(415)和上板(416),固电动滑块(411)安装在底板(1)上,固电动滑块(411)上设置有移动板(412),移动板(412)上安装有固气缸(413),固气缸(413)的顶端通过法兰安装在操作板(414)上,操作板(414)上安装有旋电机(415),旋电机(415)的输出轴上安装有上板(416);所述的清洁机构(42)包括主板(421)、操作气缸(422)、清洁刷(423)、连气缸(424)、U型倒架(425)、粘尘滚筒(426)和外接吸尘器(427),主板(421)的后端安装在上板(416)的前端,且主板(421)的左端设置有方槽,主板(421)上通过销轴安装有操作气缸(422),操作气缸(422)的顶端通过销轴安装在清洁刷(423)上,清洁刷(423)通过销轴安装在方槽内,主板(421)的下端中部对称安装有连气缸(424),连气缸(424)的顶端通过法兰安装在U型倒架(425)上,U型倒架(425)的内壁上通过轴承安装有粘尘滚筒(426),主板(421)的下端右侧安装有外接吸尘器(427);所述的反向转动机构(21)包括底滑槽(211)、底滑块(212)、环板(213)、环齿条(214)、底齿轮(215)、底电机(216)、底圆柱(217)、圆板(218)、辅滑槽(219)、辅滑块(220)、环形板(221)、内齿条(222)、内齿轮(223)、内电机(224)、外杆(225)、环外板(226)、中杆(227)和环中板(228),底滑槽(211)安装在底板(1)上,底滑槽(211)通过滑动配合的方式与底滑块(212)相连,底滑块(212)安装在环板(213)上,环板(213)的内壁安装有环齿条(214),环齿条(214)上啮合有底齿轮(215),底齿轮(215)安装在底电机(216)的输出轴上,底电机(216)安装在底板(1)上,环板(213)的上端安装均匀安装有外杆(225),外杆(225)的上端安装有环外板(226),底板(1)的中部安装有底圆柱(217),底圆柱(217)的上端安装有圆板(218),圆板(218)上安装有辅滑槽(219),辅滑槽(219)上通过滑动配合的方式与辅滑块(220)相连,辅滑块(220)安装在环形板(221)上,环形板(221)的内壁上安装有内齿条(222),内齿条(222)上啮合有内齿轮(223),内齿轮(223)安装在内电机(224)的输出轴上,内电机(224)安装在圆板(218)上,环形板(221)上均匀安装有中杆(227),中杆(227)的上端安装在环中板(228)上,环中板(228)位于环外板(226)内,且环中板(228)的上端面与环外板(226)的上端面处于同一水平面;所述的转动机构(23)包括辅圆柱(231)、连板(232)、辅气缸(233)、固板(234)、固电机(235)、连滑槽(236)和滑杆(237),辅圆柱(231)安装在圆板(218)上,辅圆柱(231)的上端安装有连板(232),连板(232)上安装有辅气缸(233),辅气缸(233)的顶端通过法兰安装在固板(234)上,固板(234)上安装有固电机(235),固电机(235)的输出轴上安装有吸稳机构(24),固板(234)的上端安装有连滑槽(236),连滑槽(236)通过滑动配合的方式与滑杆(237)相连,滑杆(237)安装在吸稳机构(24)的下端;所述的测量机构(32)包括U型测架(321)、圆框(322)、弹力布(323)、T型圆柱(324)、弹簧(325)和万向轮(326),U型测架(321)安装在推板(316)的左端,U型测架(321)的内壁之间安装有弹力布(323),U型测架(321)上均匀设置有孔槽,孔槽上安装有圆框(322),圆框(322)内通过滑动配合的方式安装有T型圆柱(324),且T型圆柱(324)的上端紧贴在弹力布(323)上,T型圆柱(324)与圆框(322)之间连接有弹簧(325),T型圆柱(324)的下端安装有万向轮(326)。
下载完整专利技术内容需要扣除积分,VIP会员可以免费下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南京工程学院,未经南京工程学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ent/201810562357.7/,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