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两级除硫化氢和挥发性有机物耦合好氧反硝化深度脱氮的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1810558402.1 | 申请日: | 2018-06-01 |
公开(公告)号: | CN108751395A | 公开(公告)日: | 2018-11-06 |
发明(设计)人: | 彭永臻;贾体沛;孙事昊;陈凯琦;张亮;王淑莹 | 申请(专利权)人: | 北京工业大学 |
主分类号: | C02F3/04 | 分类号: | C02F3/04;B01D53/84;B01D53/72;B01D53/52;C02F101/16;C02F103/18 |
代理公司: | 北京思海天达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203 | 代理人: | 刘萍 |
地址: | 100124 ***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两级除硫化氢和挥发性有机物耦合好氧反硝化深度脱氮的方法,涉及生物除臭及废水生物处理领域。将收集到的气体通入一级滴滤塔中,同时向一级滴滤塔中引入一级水箱中的循环液,在低PH条件下,硫杆菌以H2S为电子供体,氧气(O2)为电子受体,将H2S氧化为硫单质进一步氧化为硫酸,剩余气体进入二级滴滤塔,同时向二级滴滤塔中引入二级水箱中含有硝态氮(NO3‑‑N)的循环液,异养的好氧反硝化菌利用VOCs为碳源,以NO3‑‑N为电子受体,将NO3‑‑N还原为氮气,最终以气体的形式去除水中的氮元素,以此来克服传统活性污泥法工艺出水含有硝态氮的劣势,该方法不但可以去除市政污水总氮(TN),还可以去除水处理过程中产生的H2S以及VOCs等恶臭气体,保护空气。 | ||
搜索关键词: | 去除 挥发性有机物 好氧反硝化 除硫化氢 电子受体 二级滴滤 深度脱氮 耦合 硝态氮 循环液 滴滤 两级 传统活性污泥法 氮气 废水生物处理 好氧反硝化菌 水处理过程 低PH条件 电子供体 恶臭气体 二级水箱 生物除臭 剩余气体 市政污水 一级水箱 引入 氮元素 硫单质 硫杆菌 出水 异养 总氮 硫酸 氧气 还原 | ||
【主权项】:
1.两级除硫化氢和挥发性有机物耦合好氧反硝化深度脱氮的方法,其特征在于:装置包括硝态氮储水箱(1)、一级滴滤塔(2)、一级水箱(2.8)、二级滴滤塔(3)和二级水箱(3.8);系统启动具体操作如下:一级滴滤塔的启动:在实际城市生活污水处理厂曝气池放置聚氨酯填料,待填料上看到附着一层生物膜后,将填料填入一级滴滤塔内,从塔进气口处通入含有H2S浓度为50mg/m3的气体,每隔5天提高50mg/m3浓度直至浓度达到500mg/m3,控制气体停留时间在25‑45s,从塔进水口引入循环液,控制流量为20‑40m3/(m2·d),循环液每天更换10‑30%的量,当H2S的去除率大于80%且维持15天以上,系统启动成功;二级滴滤塔的启动:在实际城市生活污水处理厂曝气池放置聚氨酯填料,待填料上看到附着一层生物膜后,将填料填入二级滴滤塔内,从塔进气口处通入含有VOCs浓度为20mg/m3的气体,每隔5天提高20mg/m3浓度直至浓度达到200mg/m3,控制气体停留时间在40‑80s,从塔进水口引入来自二级水箱中含有硝态氮(NO3‑‑N)浓度为25‑35mg/L的循环液,控制流量为10‑20m3/(m2·d),二级水箱循环液每周期从排水口排放20‑50%的量,每天2‑3周期,当VOCs和NO3‑‑N的去除率分别大于80%和60%且维持15天以上,系统启动成功;系统运行操作,包括以下步骤:①臭气由增压泵(2.12)通过进气口(2.1)进入一级滴滤塔(2)中,空床停留时间EBRT为25‑45s,剩余气体从出气口(2.2)排出;②一级水箱(2.8)中的循环液由一级循环泵(2.10)通过进水口(2.3)引入一级脱硫滴滤塔中,循环液从出水口(2.4)流出并流入一级水箱中,控制塔内循环液滴流量为20‑40m3/(m2·d),一级水箱中的循环液每天更换10‑30%;③从一级滴滤塔排出的气体通过进气口(3.1)进入二级滴滤塔(3),空床停留时间EBRT为40‑80s,最后气体从出气口(3.2)排出;④二级水箱(3.8)中含有硝态氮的循环液由二级循环泵(3.10)引入二级滴滤塔中,循环液从出水口(3.4)并流入二级水箱中,控制塔内循环液流量为10‑20m3/(m2·d),二级水箱循环液每周期从排水口(3.12)排放20‑50%的量,每天2‑3周期,二级水箱排出水为最终出水;⑤在二级水箱每次排完水之后,硝氮进水泵(1.2)从硝氮储水箱(1)引入含有硝态氮的水至二级水箱中,直至水量达到上周期未排水时的水平,控制二级水箱中的硝态氮(NO3‑‑N)浓度在30‑35mg/L。
下载完整专利技术内容需要扣除积分,VIP会员可以免费下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北京工业大学,未经北京工业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ent/201810558402.1/,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底泥浮泥层加药曝气装置
- 下一篇:一种生物填料及其组成的生物填料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