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园林水体净化及土壤改善工艺在审
申请号: | 201810448821.X | 申请日: | 2018-05-11 |
公开(公告)号: | CN108640376A | 公开(公告)日: | 2018-10-12 |
发明(设计)人: | 张峰;盛鑫林;李聪;姜建胜;李琳;朱万里 | 申请(专利权)人: | 浙江大自然园艺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02F9/08 | 分类号: | C02F9/08;B09C1/02;B09C1/00;B09C1/10 |
代理公司: | 浙江杭知桥律师事务所 33256 | 代理人: | 王梨华;陈丽霞 |
地址: | 321042 浙江省***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本发明涉及园林水体及土壤改善工艺,公开了园林水体净化及土壤改善工艺,其包括多布水体净化步骤与土壤改良步骤,两者相互结合,将LID技术与土壤改良技术进行结合。本发明通过对植被下层的土壤层进行改进,引入多层结构其不仅可以较好的维持植物的生长,而且还可以对水体进行净化,该净化方法对大雨产生的洪涝也有一定的防护作用,水流流入到景观河再通过景观河喷灌到植被处,并可以对植被处的土壤进行冲淋净化,再配合植物吸收以及微生物分解对土壤进行改良,该方法将海绵城市与土壤改良工艺进行融合,在园林的环境保护方面有着极大的便利。 | ||
搜索关键词: | 水体净化 土壤改善 土壤改良 园林 植被 净化 水体 土壤改良技术 微生物分解 多层结构 防护作用 植物吸收 土壤层 土壤 景观 喷灌 冲淋 下层 海绵 改良 大雨 环境保护 融合 生长 引入 便利 配合 改进 | ||
【主权项】:
1.园林水体净化及土壤改善工艺,其特征在于,其包括以下步骤:A,设置预处理区:在商业区及停车场设置预处理区,预处理区设置浅草过滤带或浅草洼地;B,设置积水区:设置6‑9英寸的积水区用于在雨水通过土壤基层过滤前,为流入的雨水提供一个表面蓄水场所;C,设置有机物覆盖区:铺设阔叶树的碎屑3‑4英寸,保护土壤基层不受雨水的直接冲蚀,维持植物区的潮湿空气,为有机物的分解及生物的生长提供介质,同时为较大的沉淀物提供过滤载体;D,设置种植土基底层:在有机物覆盖区下方设置种植土基底层,种植土基底层的厚度为4.5‑5.5英尺,其包括三层,顶层为树叶堆肥,其占总重量的22.5%,中间层为沙和带有粘性的肥土的混合层,其占总重量的22.5%,底层为沙石,其重量占总重量的55%;E,设置基底层:选用直径为1‑2英寸直径的石头,堆砌在种植土基底层下方,堆砌的过程中保证其形成的孔隙率为35‑40%,堆砌的高度为12英寸;F,设置底层蓄水池与水渠:在积水区的下方的基底层下侧设置蓄水池,并开设各个暗渠将各个蓄水池连通;G,开设景观河:在园区内开设景观河,景观河的底部与侧面采用混凝土加固,在景观河侧面的混凝土外侧设置过滤沙层,步骤F中的暗渠通到过滤沙层处,并在景观河的侧壁的混凝土处开设出水孔将蓄水池的水引流到景观河内;H,设置补氧装置:在景观河底部设置纳米气泡发生器对景观河内的水鼓入纳米级气泡,对水体实现高效补氧,并在水底部营造一个充满纳米级气泡的“微环境”,从而对水中的污染物进行降解;I,园林灌溉管道:从景观河内引出灌溉管道,并通向园林中的植被,对园林中的植物进行喷灌,使得整个园林中的水形成一个循环过程;J,土壤的改良:采用检测仪器定期对园林的土壤进行检测,并进行三次去污染,针对土壤被污染的区域通过喷淋进行第一次去污染,对于一些重金属污染区域移植相应植物吸收金属元素并在吸收到一定量后移除植物以实现植物挥发达到第二次去污染的目的,针对剩余的重金属通过在相应区域培养重金属嗜好菌进行第三次去污染。
下载完整专利技术内容需要扣除积分,VIP会员可以免费下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浙江大自然园艺有限公司,未经浙江大自然园艺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ent/201810448821.X/,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污水处理装置及污水处理方法
- 下一篇:一种污水安全高效环保治理设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