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防治辣木瑙螟用叉角厉蝽的饲养方法和使用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810374408.3 | 申请日: | 2018-04-24 |
公开(公告)号: | CN108496900B | 公开(公告)日: | 2020-11-24 |
发明(设计)人: | 高熹;李召波;吴国星;夏涛;曾千春;田洋;陈斌;李强;李正跃;李凡;马春花;李少明 | 申请(专利权)人: | 云南农业大学 |
主分类号: | A01K67/033 | 分类号: | A01K67/033;A01M99/00 |
代理公司: | 昆明科阳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 53111 | 代理人: | 李行健 |
地址: | 650000 云南省*** | 国省代码: | 云南;5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防治辣木瑙螟用叉角厉蝽的饲养方法和使用方法,属植物虫害防治技术领域。通过对叉角厉蝽进行人工诱导性饲喂,选择合理的释放密度来实现发明目的。先对第一代驯化饲养,再对第二代诱导饲养以产生捕食辣木瑙螟习性。将第二代叉角厉蝽诱导饲养至三、四、五龄期若虫,或成虫,直接释放到辣木林中对辣木瑙螟进行防治。将植物叶片、滤纸片、培养皿放置在辣木瑙螟种群密度较大的辣木枝条处,以便于叉角厉蝽幼虫的扩散和寻找猎物。一头叉角厉蝽由三龄若虫长至成虫可捕食约21.04头辣木瑙螟,并且在成虫期间具有更强的捕食性,据此按辣木瑙螟在田间发生情况来确定释放量。本发明为防治辣木生长过程中的辣木瑙螟危害提供了一种有效的生物防治方法。 | ||
搜索关键词: | 防治 辣木瑙螟用叉角厉蝽 饲养 方法 使用方法 | ||
【主权项】:
1.防治辣木瑙螟用叉角厉蝽的饲养方法,其特征在于按以下步骤:(1)对第一代驯化饲养:将田间采集到的叉角厉蝽成虫和/或若虫,以幼嫩的黄粉虫初蛹或辣木瑙螟按常规饲养至产卵,成虫和若虫分开饲养,以避免因食物不足而发生的自相残杀现象,将虫龄期一致的若虫饲养在一起,饲养笼内还放置盆栽新鲜白菜苗;(2)对第二代诱导饲养以产生捕食辣木瑙螟习性:成虫产卵后12~15小时内取出聚产卵块,放置在盆栽新鲜白菜苗叶片上,或固定在滤纸片上后放入垫有脱脂棉的培养皿中,并加入4%~6%的蜂蜜水进行保湿和供孵化后的若虫取食,温度为25‑30℃,相对湿度为60‑80%,光周期为L:D=14h:10h;先将孵化出的二代若虫以鲜白菜叶配置4~6%的蜂蜜水按常规饲养4~5天,随后每十头虫每天的饲料和饲喂时长如下:三龄若虫:第1天~2天,饲料为体长8~10mm黄粉虫初蛹2~4头+体长3~5mm辣木瑙螟4~6头+辣木叶9~11g+4~6%蜂蜜水4~6mL;第3天~4天,饲料为体长10~15mm黄粉虫初蛹2~3头+体长5~10mm辣木瑙螟4~6头+辣木叶9~11g;第5天之后,饲料为体长4~6mm辣木瑙螟7~9头+辣木叶9~11g;四龄若虫:饲料为体长7~9mm辣木瑙螟7~9头+辣木叶9~11g,第3天及之后,7~9mm的辣木瑙螟10~11头+辣木叶9~11g;五龄若虫:第1~4天,饲料为体长≥10mm辣木瑙螟5~7头+辣木叶9~11g;第5~6天,饲料为体长≥10mm辣木瑙螟7~9头+辣木叶9~11g;第7天及之后,饲料为体长≥10mm辣木瑙螟11~13头+辣木叶9~11g;成虫期:饲料为体长≥10mm辣木瑙螟11~13头+辣木叶18~22g;所述浓度均为重量百分比浓度。
下载完整专利技术内容需要扣除积分,VIP会员可以免费下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云南农业大学,未经云南农业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ent/201810374408.3/,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