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地下室劲性钢柱及其施工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810239955.0 | 申请日: | 2018-03-22 |
公开(公告)号: | CN108301563B | 公开(公告)日: | 2023-10-27 |
发明(设计)人: | 李泽怀;苏立健;王忠鑫;杨发兵;李军;焦德伟;傅镜玮;崔秀生;姚远朝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建二局第三建筑工程有限公司;中国建筑第二工程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E04C3/34 | 分类号: | E04C3/34;E04C3/32;E04B1/00;E02D29/045 |
代理公司: | 北京中建联合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004 | 代理人: | 旦帅男;王灵灵 |
地址: | 100070 北***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一种地下室劲性钢柱及其施工方法,地下室劲性钢柱整体为矩形柱状结构,包括自下而上依次设置在柱脚垫板上的底部承重钢柱、中部承重钢柱一、中部承重钢柱二和顶部承重钢柱,底部承重钢柱、中部承重钢柱一和中部承重钢柱二外侧均均匀设有栓钉;柱脚垫板由若干组螺栓组件与地基固定,螺栓组件包括地脚螺杆,地脚螺杆穿过柱脚垫板后与地基固定,地脚螺杆自上而下依次设有止退螺母、紧固螺母、螺母上垫板、螺母下垫板和调整螺母,螺母上垫板和螺母下垫板分别设于柱脚垫板的上下两侧。本发明具有安全、适用等特点,有很好的推广和实用价值,广泛的推广应用后会产生良好的经济效益。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地下室 劲性钢柱 及其 施工 方法 | ||
【主权项】:
1.一种地下室劲性钢柱,其特征在于:所述地下室劲性钢柱整体为矩形柱状结构,包括自下而上依次设置在柱脚垫板(1)上的底部承重钢柱(2)、中部承重钢柱一(3)、中部承重钢柱二(4)和顶部承重钢柱(5),所述底部承重钢柱(2)、中部承重钢柱一(3)和中部承重钢柱二(4)外侧均均匀设有栓钉(6);所述柱脚垫板(1)由若干组螺栓组件与地基(8)固定,所述螺栓组件包括地脚螺杆(9),所述地脚螺杆(9)穿过柱脚垫板(1)后与地基(8)固定,所述地脚螺杆(9)自上而下依次设有止退螺母(10)、紧固螺母(11)、螺母上垫板(12)、螺母下垫板(13)和调整螺母(14),所述螺母上垫板(12)和螺母下垫板(13)分别设于柱脚垫板(1)的上下两侧;所述底部承重钢柱(2)包括由两块腹板拼接而成的正十字交叉形中心柱一(21),每块腹板的两端设有翼缘板一(22),所述底部承重钢柱(2)为中心对称结构,相邻翼缘板之间的中部设有侧向加劲肋板(7),所述中部承重钢柱一(3)包括由两块腹板拼接而成的正十字交叉形中心柱二(31),每块腹板的两端设有翼缘板二(32),所述翼缘板二(32)自上而下逐渐变窄,且两侧为弧形,所述中部承重钢柱二(4)截面为田字形,中部承重钢柱二(4),若干个钢柱单元拼接而成,所述顶部承重钢柱(5)截面为口字形,所述底部承重钢柱(2)、中部承重钢柱一(3)和中部承重钢柱二(4)内部的十字交叉形结构一一对应叠合设置,所述钢柱单元与钢柱单元之间、以及中部承重钢柱二(4)和顶部承重钢柱(5)之间均通过水平设置的矩形加劲板(15)连接;所述中部承重钢柱一(3)左侧翼缘板和后侧翼缘板上均设有钢板搭接组件一和钢板搭接组件二,所述钢板搭接组件一包括固定在中部承重钢柱一(3)翼缘板上的水平板一(17),所述水平板一(17)顶面与中部承重钢柱一(3)翼缘板之间设有梯形加劲板一(18),钢板搭接组件二包括固定在中部承重钢柱一(3)翼缘板上的水平板二(19),所述水平板二(19)底面与中部承重钢柱一(3)翼缘板之间设有梯形加劲板二(20);所述顶部承重钢柱(5)的上部的左右两侧侧板上均设有竖向连接耳板(21),所述顶部承重钢柱(5)内、与竖向连接耳板(21)相对应的腔体内也设有。
下载完整专利技术内容需要扣除积分,VIP会员可以免费下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建二局第三建筑工程有限公司;中国建筑第二工程局有限公司,未经中建二局第三建筑工程有限公司;中国建筑第二工程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ent/201810239955.0/,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