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高纯铝表面获得规则三维微纳米结构的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1810187061.1 | 申请日: | 2018-03-07 |
公开(公告)号: | CN108360036A | 公开(公告)日: | 2018-08-03 |
发明(设计)人: | 王云鹏;马海涛;曹锦伟;赵宁 | 申请(专利权)人: | 大连理工大学 |
主分类号: | C25D11/08 | 分类号: | C25D11/08;C25D11/24;C25D11/16;C25F3/20;B82Y30/00 |
代理公司: | 大连星海专利事务所有限公司 21208 | 代理人: | 杨翠翠;花向阳 |
地址: | 116024 辽*** | 国省代码: | 辽宁;2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一种高纯铝表面获得规则三维微纳米结构的方法,其属于微纳米结构制备的技术领域。该方法为:将高纯铝片在高氯酸和乙醇的混合溶液中进行电化学抛光处理。再将处理后的铝片置于电源正极,将石墨置于电源负极,以磷酸作为电解液,在外加电压条件下使铝表面产生氧化膜,进行剥离氧化膜;重复产生氧化膜的过程后,再次剥离氧化膜。在进行氧化和剥膜之前,采用氢氧化钠溶液进行清洗,洗去自然氧化膜、油污、表面缺陷及不均匀层。采用磷酸和三氧化二铬作为剥膜剂,成本低廉。本方法在第一次氧化和剥膜后,在高纯铝片的表面形成了规则的微米结构,在第二氧化及剥除氧化膜后,获得了大面积规则的微纳米结构。该方法成本低,易操作,适用于工业推广。 | ||
搜索关键词: | 氧化膜 微纳米结构 剥膜 高纯铝片 高纯铝 磷酸 三维 剥离 氢氧化钠溶液 去自然氧化膜 电化学抛光 混合溶液中 三氧化二铬 表面缺陷 表面形成 不均匀层 电源负极 电源正极 外加电压 微米结构 石墨 电解液 高氯酸 铝表面 乙醇 油污 剥除 铝片 制备 清洗 重复 | ||
【主权项】:
1.一种高纯铝表面获得规则三维微纳米结构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第一步前处理:将高纯铝片在 10℃至30℃的高氯酸和乙醇的混合溶液中处理 3min至 10min ;所述混合液中高氯酸与乙醇的含量分别为10.5mol/L和14.5mol/L;第二步中处理:将上述处理后的高纯铝片置于 20g/L至30g/L的磷酸溶液中,在 0℃至 30℃条件下加直流电以40V至 160V 的电压,恒压 1min至30min;第三步剥膜和氧化:在30℃至80℃的条件下,采用剥膜液处理第二步之后的铝片,所述剥膜液为50g/L磷酸和10g/L至50g/L三氧化二铬的混合液;然后将上述处理后的高纯铝片置于 20g/L至30g/L的磷酸溶液中在 0℃至 30℃条件下加直流电以40V至 160V 的电压,恒压 1min至30min;第四步后处理,在30℃至80℃的条件下,再采用剥膜液处理上述步骤处理后的铝片。
下载完整专利技术内容需要扣除积分,VIP会员可以免费下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大连理工大学,未经大连理工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ent/201810187061.1/,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