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煤矿井下除尘装置及除尘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810148640.5 | 申请日: | 2018-02-13 |
公开(公告)号: | CN108194123B | 公开(公告)日: | 2019-10-22 |
发明(设计)人: | 张涵;仲晓星;阚罗;司胜楠;徐佳宇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矿业大学 |
主分类号: | E21F5/00 | 分类号: | E21F5/00;E21F5/04;E21F5/20 |
代理公司: | 南京瑞弘专利商标事务所(普通合伙) 32249 | 代理人: | 杨晓玲 |
地址: | 221116 江苏省徐***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一种煤矿井下除尘装置,属于除尘领域。包括:引射器、气动风机、混合筒、除尘室、过滤多边形筒、出口室、移动支架,其利用风流从气流入口和压风入口进行,带动气动风机旋转,干雾喷嘴的喷气,引射器喷气,水流与干雾喷嘴相接,通过气液混合在气动风机、混合筒和除尘室内形成喷雾,将污风从外界吸进筒内,同时引射器内的气流从引气口引射污风到除尘室,通过干雾的吸附降尘,多边形网面过滤筒的除尘,除尘后的空气通过滤筒出口进入出口室最后排放到巷道中,风流进入时滤筒同时开始旋转,使附着在滤筒网上的尘粒掉入卸尘槽中并出尘口排出。其除尘效率高,体积小,操作方便,可移动,对呼吸性粉尘处理彻底,结构简单,除尘成本低。 | ||
搜索关键词: | 除尘 气动风机 引射器 除尘装置 干雾喷嘴 煤矿井下 出口室 除尘室 混合筒 滤筒 风流 呼吸性粉尘 除尘领域 除尘效率 多边形筒 多边形网 空气通过 滤筒出口 气流入口 气液混合 压风入口 移动支架 出尘口 过滤筒 可移动 体积小 引气口 尘粒 附着 排出 喷雾 污风 吸附 巷道 卸尘 引射 过滤 室内 排放 | ||
【主权项】:
1.一种煤矿井下除尘装置,其特征在于:它包括引风部分、除尘部分和出口部分,引风部分设置在除尘部分前端,出口部分设置在除尘部分后端,其中除尘部分和出口部分连为一体,引风部分和除尘部分下方均设有移动支架(10);所述引风部分包括:横向设置的引射器(1)、气动风机(2)、混合筒(3)和干雾喷嘴(4),其中引射器(1)和气动风机(2)并排设置,引射器(1)和气动风机(2)分别与混合筒(3)前端相连接,混合筒(3)后端与除尘部分相连接;引射器(1)包括引射室(1‑2),引射室(1‑2)前端设有压风入口(1‑1),引射室(1‑2)上设有与气动风机(2)同向的喇叭状开口引气口(1‑3),引射室(1‑2)后方通过渐缩管(1‑4)连接有混合室(1‑5),混合室(1‑5)后端设有半径逐渐扩大的扩散口(1‑6),扩散口(1‑6)设置在混合筒(3)内;气动风机(2)内包括风机叶片和风机机架,风机机架上设有干雾喷嘴(4),干雾喷嘴(4)上设有气动风机出气口(2‑2)和水流入口(4‑1),气动风机(2)下方设有与压风管路引出来的胶管(13)连接的气流入口(2‑1);所述除尘部分包括:除尘室(5),多边形网面过滤筒(6)、卸尘槽(7)、出尘口(8);所述除尘室(5)为柱状空心筒结构,除尘室(5)的头部与混合筒(3)匹配连接,除尘室(5)的尾部与出口部分相连接,除尘室(5)下方设有倾斜设置的卸尘槽(7),卸尘槽(7)底部设有出尘口(8),所述多边形网面过滤筒(6)设置在除尘室(5)内,多边形网面过滤筒(6)尾部与出口部分相连接;所述出口部分包括:出口室(9)和出口筛网(9‑1);出口室(9)为前小后大的喇叭结构,出口室(9)前端与多边形网面过滤筒(6)尾部相连接,为多边形网面过滤筒(6)的气流出口,出口筛网(9‑1)设置在出口室(9)上;所述移动支架(10)上设有用于调节移动支架(10)高度的高度调节钮(11)。
下载完整专利技术内容需要扣除积分,VIP会员可以免费下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矿业大学,未经中国矿业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ent/201810148640.5/,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矿用风动式降温系统
- 下一篇:一种行走式矿用风水联动喷雾降尘装置及其应用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