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基于共享神经网络的可抓取物体识别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810139235.7 | 申请日: | 2018-02-09 |
公开(公告)号: | CN108280488B | 公开(公告)日: | 2021-05-07 |
发明(设计)人: | 王志超;王滨;赵京东;李振宇;柳强 | 申请(专利权)人: | 哈尔滨工业大学 |
主分类号: | G06K9/62 | 分类号: | G06K9/62 |
代理公司: | 哈尔滨市松花江专利商标事务所 23109 | 代理人: | 杨立超 |
地址: | 150001 黑龙*** | 国省代码: | 黑龙江;2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基于共享神经网络的可抓取物体识别方法,属于智能机器人自主抓取领域。为了解决在训练数据有限条件下使机器人实现对物体的可抓取性判别和物体的种类识别问题。技术要点:对场景中物体支撑平面的参数估计;获得最终的物体分割区域;学习物体的图像特征;构建共享神经网络模型,将可抓取物体识别问题分解为物体可抓取性判别和可抓取物体识别两个子任务,实现由粗到细的可抓取物体有效识别;对共享神经网络模型进行预训练和模型训练,优化神经网络模型的参数;利用模型对物体的可抓取特性及可抓取物体的类别进行识别。该方法能够从有限的数据样本中获得稀疏可压缩的自学习图像特征,从而快速、准确的实现对可抓取物体的识别与分类,具有识别正确率高和可移植性好的特点。 | ||
搜索关键词: | 基于 共享 神经网络 抓取 物体 识别 方法 | ||
【主权项】:
1.一种基于共享神经网络的可抓取物体识别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的实现过程为:步骤一、采用随机抽样一致性算法对原始图像中物体支撑平面进行拟合,以完成对场景中物体支撑平面的参数估计;步骤二、采用基于RGB‑D融合信息的图像分割技术,分别在深度图像和彩色图像上对物体进分割,并通过融合所述两个图像的物体区域,获得最终的物体分割区域;步骤三、采用基于浅层特征描述方法,从有限的训练图像数据中,学习物体的图像特征;步骤四、构建共享神经网络模型,将可抓取物体识别问题分解为物体可抓取性判别和可抓取物体识别两个子任务,实现由粗到细的可抓取物体有效识别;步骤五、对共享神经网络模型进行预训练和微调训练,优化神经网络模型的参数;步骤六、利用训练完成后的模型对物体的可抓取特性及可抓取物体的类别进行识别。
下载完整专利技术内容需要扣除积分,VIP会员可以免费下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哈尔滨工业大学,未经哈尔滨工业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ent/201810139235.7/,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结节良恶性的确定方法及装置
- 下一篇:一种样本数据生成方法及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