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可实现新型防伪技术的位移编码型超表面矢量全息元件有效
申请号: | 201810106621.6 | 申请日: | 2018-02-02 |
公开(公告)号: | CN108279457B | 公开(公告)日: | 2020-09-04 |
发明(设计)人: | 邓子岚;王帅;叶旋;李向平 | 申请(专利权)人: | 暨南大学 |
主分类号: | G02B5/32 | 分类号: | G02B5/32 |
代理公司: | 广州市华学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44245 | 代理人: | 陈燕娴 |
地址: | 510632 广东***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可实现新型防伪技术的位移编码型超表面矢量全息元件,包括构成超表面的两个相互垂直的金属纳米棒的超构分子结构;金属‑介质‑金属三明治结构所产生的偏振选择型衍射效率增强效应;超构分子内垂直的两金属纳米棒之间的局部位移对偏振态相位的线性调制方式,相邻超构分子之间的全局位移对波前总体相位的线性调制方式,以及金属纳米棒转角对偏振态振幅比例的线性调制方式。本发明公开的位移编码型超表面矢量全息元件具有制备控制精度要求低、结构简单、宽入射角度宽工作频段、无色散等优点,能够对具有任意形式的相位和偏振态空间分布的波前进行调控,大大增强了全息防伪与加密技术的安全级别。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实现 新型 防伪 技术 位移 编码 表面 矢量 全息 元件 | ||
【主权项】:
1.一种可实现新型防伪技术的位移编码型超表面矢量全息元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超表面矢量全息元件包括金属基底、电介质隔离层和金属纳米棒阵列,所述的金属纳米棒阵列由一系列的双原子超构分子排列而成,所述的超构分子由两个相互垂直的金属纳米棒组成,所述的金属纳米棒阵列位于所述的电介质隔离层上,所述的电介质隔离层位于所述的金属基底之上,构成金属纳米棒阵列‑电介质隔离层‑金属基底的三明治结构,实现对衍射光偏振态与相位信息的独立调控、多偏振态全息图样生成、偏振复用全息图样的双路切换,其中,所述的金属基底、所述的电介质隔离层和所述的金属纳米棒阵列的厚度均为微米或纳米量级的。
下载完整专利技术内容需要扣除积分,VIP会员可以免费下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暨南大学,未经暨南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ent/201810106621.6/,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偏振片、彩膜基板、显示面板及显示设备
- 下一篇:一种导光板光学设计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