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可用于动力电池的硅碳负极材料及其制备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1810088301.2 | 申请日: | 2018-01-30 |
公开(公告)号: | CN108172812A | 公开(公告)日: | 2018-06-15 |
发明(设计)人: | 刘艳侠;张锁江;刘凡;秦利娟;阮晶晶;陈仕谋;马立彬 | 申请(专利权)人: | 郑州中科新兴产业技术研究院;中国科学院过程工程研究所 |
主分类号: | H01M4/36 | 分类号: | H01M4/36;H01M4/38;H01M4/583;H01M4/62;H01M10/0525;B82Y30/00 |
代理公司: | 郑州优盾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41125 | 代理人: | 孙诗雨 |
地址: | 450000 河南省郑*** | 国省代码: | 河南;4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本发明属于电化学领域,涉及一种可用于动力电池的硅碳负极材料及其制备方法。所述方法包括以下步骤:(1)将微米级工业硅洗涤、纯化,经砂磨机粉碎,得到纳米硅;(2)将石墨砂磨粉碎得到纳米石墨粉;(3)将得到的纳米硅、纳米石墨粉,添加一定量的导电剂,并与乳化沥青充分混合后,进行喷雾干燥,得到类球状颗粒;(4)将喷雾干燥得到的颗粒与有机碳源混合均匀后,进行二次喷雾干燥,得到表面包覆碳层的硅碳前驱体;(5)在气体保护下,将硅碳前驱体进行碳化处理,得到硅碳负极材料。该负极材料具有很好的循环和倍率性能,首圈效率高,制备工艺简单,成本较低,适于工业化生产。 1 | ||
搜索关键词: | 硅碳负极材料 纳米石墨粉 动力电池 喷雾干燥 纳米硅 前驱体 硅碳 可用 制备 二次喷雾干燥 电化学领域 类球状颗粒 倍率性能 表面包覆 充分混合 负极材料 气体保护 乳化沥青 碳化处理 有机碳源 制备工艺 导电剂 工业硅 砂磨机 石墨砂 微米级 碳层 洗涤 | ||
(1)将微米工业硅粉分散在溶剂中配制成浆料,在砂磨机中粉碎,干燥后得到纳米硅粉;
(2)将石墨粉分散在溶剂中制成浆料,在砂磨机中粉碎,干燥得到纳米石墨;
(3)将纳米硅粉、纳米石墨、碳纳米管和乳化沥青混合,加入去离子水或乙醇,混合均匀后得到分散液A,对分散液A进行喷雾干燥,喷雾干燥的条件为进口温度为180~250℃,出口温度为80~120℃,得到类球形颗粒;
(4)将有机碳源加入到去离子水中,得到有机碳源溶液,将步骤(3)得到的类球形颗粒加入到有机碳源溶液中,混合均匀后得到分散液B,对分散液B进行喷雾干燥,喷雾干燥的条件为:进口温度为180‑250℃,出口温度为80‑120℃,得到硅碳前驱体;
(5)将步骤(4)得到的硅碳前驱体在气体保护下升温至800~1000℃,保温、冷却至室温,得到硅碳负极材料。
3.根据权利要求书2所述的可用于动力电池的硅碳负极材料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1)和步骤(2)中溶剂为去离子水、乙醇、乙二醇、丙三醇、异丙醇、正丁醇、丙酮、氯仿、N‑N二甲基甲酰胺、N‑甲基吡咯烷酮或甲醇中的一种,所述步骤(1)和步骤(2)浆料中固含量为10~30%。4.根据权利要求书2所述的可用于动力电池的硅碳负极材料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1)中微米硅粉中硅含量大于85%,微米硅粉的粒径为5~50μm,砂磨机中砂磨时间为5~10h,粉碎干燥后得到的纳米硅粉,纳米硅粉的粒径为50~500nm。5.根据权利要求书2所述的可用于动力电池的硅碳负极材料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2)中的石墨粉为人造石墨和球形天然石墨中的至少一种,石墨粉的粒径为5~20μm,砂磨机中砂磨时间为5~10h,粉碎干燥后得到的纳米石墨粉,纳米石墨粉的粒径为100~500nm。6.根据权利要求书2所述的可用于动力电池的硅碳负极材料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3)中的碳纳米管为单壁和多壁碳纳米管中的至少一种。7.根据权利要求书2所述的可用于动力电池的硅碳负极材料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3)分散液A中固含量为10~50%,得到的类球形颗粒的粒径为10~50μm。8.根据权利要求书2所述的可用于动力电池的硅碳负极材料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4)有机碳源为蔗糖、葡萄糖、壳聚糖、柠檬酸、聚乙烯醇、聚苯胺、纤维素、聚丙烯腈或聚丙烯酸中的一种或任意两种混合;分散液B中固含量为15‑50%,得到的硅碳前驱体的粒径为10~50μm。9.根据权利要求书2所述的可用于动力电池的硅碳负极材料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5)在气体保护下以1~20 ℃ min‑1的升温速率升至800~1000℃,保温2‑6h。10.根据权利要求书2所述的可用于动力电池的硅碳负极材料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5)中气体为高纯氩气、高纯氮气或氢气含量为5%的氩氢混合气。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郑州中科新兴产业技术研究院;中国科学院过程工程研究所,未经郑州中科新兴产业技术研究院;中国科学院过程工程研究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ent/201810088301.2/,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纳米粒包覆镍锰酸锂正极材料的方法
- 下一篇:一种复合正极材料及其制备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