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很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医疗急救用氧系统在审
申请号: | 201810061619.1 | 申请日: | 2018-01-23 |
公开(公告)号: | CN108273166A | 公开(公告)日: | 2018-07-13 |
发明(设计)人: | 吴凤炎;杜兰兰;杨琴 | 申请(专利权)人: | 吴凤炎 |
主分类号: | A61M16/00 | 分类号: | A61M16/00;A61M16/10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130012 *** | 国省代码: | 吉林;2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很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医疗急救用氧系统,其结构包括车轴、车轮、支撑支柱、氧气罐、固定绳、安全把手、旋钮开关、压力表、氧气调节器、氧气恒温器、前置轮、底盘、车轴一端均设于底盘后端两侧,均与底盘后端两侧焊接,一端均设于车轮的内部,镶嵌于车轮的中部,与车轮轴承连接,车轮均设于底盘后端两侧,前置轮设于底盘前端中部,顶面与底盘底面焊接,本发明通过上述部件的互相组合,通过增加了一号齿轮、二号齿轮等等机构,使氧气温度处于恒温状态,让患者在使用设备呼吸时,不会由于氧气冰冷而引起的不适,加快患者的康复时间。 | ||
搜索关键词: | 底盘 车轮 氧气 车轴 基层医疗 卫生机构 医疗急救 前置轮 氧系统 齿轮 焊接 压力表 氧气调节器 安全把手 车轮轴承 底盘底面 恒温状态 使用设备 旋钮开关 支撑支柱 固定绳 恒温器 氧气罐 顶面 镶嵌 康复 呼吸 | ||
【主权项】:
1.一种很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医疗急救用氧系统,其结构包括车轴(1)、车轮(2)、支撑支柱(3)、氧气罐(4)、固定绳(5)、安全把手(6)、旋钮开关(7)、压力表(8)、氧气调节器(9)、氧气恒温器(10)、前置轮(11)、底盘(12),所述车轴(1)一端设于底盘(12)后端两侧,与底盘(12)后端两侧焊接,另一端设于车轮(2)的内部,镶嵌于车轮(2)的中部,与车轮(2)轴承连接,所述车轮(2)设于底盘(12)后端两侧,所述前置轮(11)设于底盘(12)前端中部,顶面与底盘(12)底面焊接,其特征在于:所述氧气罐(4)设于底盘(12)顶面中部,与底盘(12)间隙配合,所述支撑支柱(3)为N型支柱,两端均设于底盘(12)顶面后端,与底盘(12)内部焊接,所述固定绳(5)一端与支撑支柱(3)的左端支柱锁接,另一端与氧气罐(4)间隙配合,与支撑支柱(3)的右端支柱扣接,所述氧气罐(4)顶面设有安全把手(6),与安全把手(6)为一体化结构,所述旋钮开关(7)设于氧气罐(4)顶面中部,与氧气罐(4)焊接,所述压力表(8)一端与旋钮开关(7)一侧胶接,另一端与氧气调节器(9)的左侧一端胶接,所述氧气调节器(9)右侧另一端设有氧气恒温器(10),贯穿氧气恒温器(10),与氧气恒温器(10)内部过渡配合;所述氧气恒温器(10)包括温度传感器(101)、电磁铁(102)、一号顶杆(103)、二号顶杆(104)、一号转轴(105)、二号转轴(106)、三号转轴(107)、一号滑轮(108)、牵引绳(109)、一号弹簧(1010)、三号顶杆(1011)、外电源接触块(1012)、一号导电电阻(1013)、电机箱电源接触块(1014)、一号电线(1015)、一号支撑支柱(1016)、电机(1017)、电机转轴(1018)、一号齿轮(1019)、二号齿轮(1020)、三号齿轮(1021)、二号支撑支柱(1022)、四号齿轮(1023)、弹力绳(1024)、二号滑轮(1025)、挡板(1026)、蓄电池(1027)、二号电线(1028)、加热板(1029)、一号电板(1030)、三号电线(1031)、二号电板(1032)、三号电线(1033)、主机体(1034)、三号支撑支柱(1035)、内电源接触块(1036)、固定限位块(1037)、二号弹簧(1038)、二号导电电阻(1039)、按钮(1040)、氧气加温管(1041),所述氧气调节器(9)贯穿主机体(1034),所述温度传感器(101)设于氧气调节器(9)左端上方,镶嵌于氧气调节器(9)的内部,两端均与氧气调节器(9)的内壁焊接,顶面设有电磁铁(102),与电磁铁(102)底面焊接,所述电磁铁(102)设有两块,一块设于一号顶杆(103)的底面,顶面与一号顶杆(103)的底面焊接,设于另一块电磁铁(102)的正上方,所述一号顶杆(103)的顶面设有二号顶杆(104),顶面与二号顶杆(104)一端为一体化结构,所述二号顶杆(104)另一端正面设有一号转轴(105),与一号转轴(105)的底面铰接,所述一号转轴(105)设于二号支撑支柱(1022)左端,与二号支撑支柱(1022)左端铰接,所述二号转轴(106)设于二号支撑支柱(1022)中部,与二号支撑支柱(1022)中部铰接,所述二号支撑支柱(1022)右端设有三号转轴(107),与三号转轴(107)铰接,所述三号转轴(107)与一号支撑支柱(1016)一端为一体化结构,所述一号支撑支柱(1016)的另一端设有牵引绳(109),与牵引绳(109)的一端扣接,所述牵引绳(109)的一端绕过一号滑轮(108),与三号顶杆(1011)一端扣接,所述一号滑轮(108)设于一号弹簧(1010)的左侧,与主机体(1034)扣接,所述一号弹簧(1010)设于三号顶杆(1011)内部左端,两端均与三号顶杆(1011)内部扣接,所述三号顶杆(1011)右端设有一号导电电阻(1013),右端与一号导电电阻(1013)的左端胶接,所述一号导电电阻(1013)的上方与外电源接触块(1012)的底面相配合,下方与电机箱电源接触块(1014)的顶面相配合,所述外电源接触块(1012)的顶面与主机体(1034)焊接,所述电机箱电源接触块(1014)的底面设有一号电线(1015),底面与一号电线(1015)一端焊接,所述一号电线(1015)的另一端与电机(1017)顶面中部焊接,所述电机(1017)的下方设有电机转轴(1018),与电机转轴(1018)一端为一体化结构,所述电机转轴(1018)另一端与一号齿轮(1019)为一体化结构,所述一号齿轮(1019)左端与二号齿轮(1020)啮合,所述二号齿轮(1020)下方设有三号齿轮(1021),与三号齿轮(1021)顶面为一体化结构,所述三号齿轮(1021)下方设有四号齿轮(1023),与四号齿轮(1023)顶面啮合,所述四号齿轮(1023)的下方与弹力绳(1024)一端扣接,所述弹力绳(1024)另一端绕过二号滑轮(1025)与挡板(1026)扣接,所述二号滑轮(1025)设于四号齿轮(1023)左侧,与主机体(1034)扣接,所述挡板(1026)设于氧气调节器(9)内部,所述按钮(1040)设于氧气加温管(1041)中部,顶面与挡板(1026)垂直且相配合,底面与三号支撑支柱(1035)顶面焊接,所述三号支撑支柱(1035)设于按钮(1040)底面中部,底面设于二号导电电阻(1039)的顶面中部,与二号导电电阻(1039)焊接,所述二号导电电阻(1039)设于内电源接触块(1036)中部,两端均与内电源接触块(1036)相配合,底面中部设有二号弹簧(1038),与二号弹簧(1038)一端焊接,所述二号弹簧(1038)的另一端与固定限位块(1037)顶面焊接,所述固定限位块(1037)设于三号电线(1031)顶面,与三号电线(1031)相配合,所述内电源接触块(1036)设有两块,底面均与三号电线(1031)一端焊接,所述三号电线(1031)贯穿二号电板(1032)左端,一端与内电源接触块(1036)焊接,一端设于一号电板(1030)的顶面左端,与一号电板(1030)顶面焊接,所述二号电板(1032)两端均与氧气加温管(1041)焊接,所述氧气加温管(1041)为U型管,两端均与氧气调节器(9)扣接,所述三号电线(1033)设于内电源接触块(1036)的右端,与内电源接触块(1036)右侧焊接,另一端与蓄电池(1027)的左侧焊接,所述蓄电池(1027)设于二号电板(1032)的右端上方,底面与二号电板(1032)顶面焊接,所述二号电线(1028)一端贯穿二号电板(1032),与蓄电池(1027)底面焊接,一端与一号电板(1030)顶面焊接,所述一号电板(1030)设于二号电板(1032)的下方,两端均与氧气加温管(1041)焊接,所述加热板(1029)设于氧气加温管(1041)的内部,顶面贯穿氧气加温管(1041),与一号电板(1030)底面焊接。所述四号齿轮(1023)包括五号齿轮(102301)、固定轴(102302),所述五号齿轮(102301)设于三号齿轮(1021)的下方,顶面与三号齿轮(1021)啮合,底面中部设有固定轴(102302),与固定轴(102302)为一体化结构,所述固定轴(102302)中部设有弹力绳(1024),与弹力绳(1024)一端扣接。
下载完整专利技术内容需要扣除积分,VIP会员可以免费下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吴凤炎,未经吴凤炎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ent/201810061619.1/,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呼吸设备
- 下一篇:一种新型的呼吸内科用呼吸设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