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防水膜的现场贴附机械在审
申请号: | 201810057467.8 | 申请日: | 2018-01-22 |
公开(公告)号: | CN108340591A | 公开(公告)日: | 2018-07-31 |
发明(设计)人: | 王海彬;任佳琪;李情渊;李成伟 | 申请(专利权)人: | 王海彬 |
主分类号: | B29C65/64 | 分类号: | B29C65/64;B29C65/78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200240 上海市闵行***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防水膜的现场贴附机械,其结构包括限位隔绝挡板、防水膜放置轴、操作面板、控制平台、直线定位器、万向轮、开关控制器、贴附压轴、下限位支撑横杆、支撑脚杯、齿轮组箱、调节器、侧边防护盖、薄膜拉扯轴、辅助定位轴、上限位支撑横杆,侧边防护盖的左端螺丝连接于齿轮组箱的右端,齿轮组箱左端的下侧焊接于下限位支撑横杆的右端,本发明的有益效果:通过在设备上增加了直线定位器,在设备进行防水膜的现场贴附作业时,可为其提供直线移动定位,从而使工作人员在进行防水膜的现场贴附时,可较为快速将其贴附,无需额外辅助作业,大大的提高了其工作效率且保证了其贴附的质量,较为实用。 | ||
搜索关键词: | 防水膜 贴附 支撑横杆 齿轮组 现场贴附机械 直线定位器 防护盖 下限位 侧边 辅助定位轴 开关控制器 调节器 挡板 操作面板 工作效率 控制平台 螺丝连接 直线移动 上限位 万向轮 支撑脚 限位 压轴 左端 薄膜 拉扯 焊接 保证 | ||
【主权项】:
1.一种防水膜的现场贴附机械,其结构包括限位隔绝挡板(1)、防水膜放置轴(2)、操作面板(3)、控制平台(4)、直线定位器(5)、万向轮(6)、开关控制器(7)、贴附压轴(8)、下限位支撑横杆(9)、支撑脚杯(10)、齿轮组箱(11)、调节器(12)、侧边防护盖(13)、薄膜拉扯轴(14)、辅助定位轴(15)、上限位支撑横杆(16),其特征在于:所述侧边防护盖(13)的左端螺丝连接于齿轮组箱(11)的右端,所述齿轮组箱(11)左端的下侧焊接于下限位支撑横杆(9)的右端,所述下限位支撑横杆(9)的左端装设于操作面板(3)的右端,所述操作面板(3)右端的上侧机械连接于上限位支撑横杆(16)的左端,所述上限位支撑横杆(16)的右端焊接于齿轮组箱(11)的左端,所述防水膜放置轴(2)的左右两端螺纹连接于操作面板(3)与齿轮组箱(11),所述直线定位器(5)设有两个且右端装设于操作面板(3)与齿轮组箱(11)的外表面,所述薄膜拉扯轴(14)与贴附压轴(8)的左端螺纹连接于操作面板(3)的右端,所述操作面板(3)左端的上侧设有控制平台(4),所述开关控制器(7)的右端装设于操作面板(3)的左端,所述辅助定位轴(15)的左右两端分别装设于操作面板(3)与齿轮组箱(11)的内侧,所述万向轮(6)设有四个且上端螺丝连接于操作面板(3)与齿轮组箱(11)的下端,所述操作面板(3)与齿轮组箱(11)的下端螺纹连接于支撑脚杯(10)的上端,所述调节器(12)装设于薄膜拉扯轴(14)的右侧;所述直线定位器(5)包括传动皮带(501)、连接导轮(502)、活动导块(503)、活动导轨(504)、上绳连接块(505)、左侧滑轮(506)、第一平衡导杆(507)、左侧双向连接杆(508)、双向连接竖杆(509)、左侧连接限位块(5010)、左侧固定支撑块(5011)、左侧圆弧支撑杆(5012)、减震定位轮(5013)、一号滑轮(5014)、二号滑轮(5015)、左侧平衡杆(5016)、支撑导杆(5017)、右侧平衡杆(5018)、三号滑轮(5019)、四号滑轮(5020)、压力弹簧(5021)、右侧圆弧支撑杆(5022)、支撑连接横杆(5023)、右侧固定支撑块(5024)、右侧连接限位块(5025)、连接平衡导杆(5026)、右侧双向连接杆(5027)、延伸固定支撑杆(5028)、第二平衡导杆(5029)、下绳连接块(5030)、右侧滑轮(5031)、连接绳(5032)、调节连接块(5033)、活动双向杆(5034)、保护外壳(5035)、一号齿轮(5036)、外卡齿凸块(5037)、二号齿轮(5038);所述外卡齿凸块(5037)设有两个以上且装设于薄膜拉扯轴(14)左右两端的外表面,所述外卡齿凸块(5037)的外表面相啮合于一号齿轮(5036)与二号齿轮(5038)的外表面,所述二号齿轮(5038)的前端通过传动皮带(501)与连接导轮(502)的前端相连接,所述连接导轮(502)的前端与齿轮(5036)的前端通过传动皮带(501)传动连接,所述连接导轮(502)的前端外侧机械连接于活动双向杆(5034)的上端,所述活动双向杆(5034)的下端螺丝连接于活动导块(503)的上端,所述活动导块(503)的下端装设于调节连接块(5033)的上端,所述调节连接块(5033)的外表面间隙配合于活动导轨(504)的内壁,所述调节连接块(5033)的下端焊接于上绳连接块(505)的下端,所述上绳连接块(505)的下端通过连接绳(5032)与下绳连接块(5030)的上端相连接,所述左侧滑轮(506)的右端通过连接绳相贴合于右侧滑轮(5031)的左端,所述下绳连接块(5030)的下端焊接于延伸固定支撑杆(5028)的上端中部,所述延伸固定支撑杆(5028)上侧的左右两端间隙配合于第一平衡导杆(507)与第二平衡导杆(5029)下端,所述第一平衡导杆(507)的左端通过左侧双向连接杆(508)与连接平衡导杆(5026)的左端相连接,所述连接平衡导杆(5026)的右端通过右侧双向连接杆(5027)与第二平衡导杆(5029)的右端相配合,所述双向连接竖杆(509)的上端螺纹连接于连接平衡导杆(5026)的前端,所述双向连接竖杆(509)设有两个且装设于左侧圆弧支撑杆(5012)与右侧圆弧支撑杆(5022)的左右两端,所述左侧圆弧支撑杆(5012)与右侧圆弧支撑杆(5022)中部的外表面间隙配合于支撑导杆(5017)的上端,所述支撑导杆(5017)的下端相贴合于左侧平衡杆(5016)与右侧平衡杆(5018)的上端,所述左侧平衡杆(5016)的左端通过连接绳(5032)与支撑连接横杆(5023)右侧的下端相配合,所述右侧平衡杆(5018)的右端通过连接绳(5032)与支撑连接横杆(5023)左侧的下端相连接,所述一号滑轮(5014)与二号滑轮(5015)的外表面设有连接绳(5032),所述三号滑轮(5019)的外表面通过连接绳(5032)与四号滑轮(5020)相配合,所述支撑连接横杆(5023)设有两个且上端机械连接于左侧固定支撑块(5011)与右侧固定支撑块(5024)的下端,所述右侧固定支撑块(5024)的右端焊接于右侧连接限位块(5025)的左端,所述左侧连接限位块(5010)的右端机械连接于左侧固定支撑块(5011)的左端,所述支撑连接横杆(5023)的下端焊接于减震定位轮(5013)的上端且为一体化结构,所述减震定位轮(5013)设有两个且下表面间隙配合于保护外壳(5035)的内表面。
下载完整专利技术内容需要扣除积分,VIP会员可以免费下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王海彬,未经王海彬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ent/201810057467.8/,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涉及超声波脉冲的铆接方法
- 下一篇:一种聚乙烯增强螺旋缠绕波纹管加工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