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防雾霾窗纱过滤效果测试装置及测试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1810050526.9 | 申请日: | 2018-01-18 |
公开(公告)号: | CN108169101A | 公开(公告)日: | 2018-06-15 |
发明(设计)人: | 倪冰选;张鹏;杨欣卉 | 申请(专利权)人: | 广州纤维产品检测研究院 |
主分类号: | G01N15/08 | 分类号: | G01N15/08 |
代理公司: | 广州市越秀区海心联合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44295 | 代理人: | 王洪娟 |
地址: | 511447 广东省广州***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防雾霾窗纱过滤效果测试装置及测试方法,扩散部较大的端口与管状本体的敞开口连接、较小的端口为进气口;管状本体中部设有夹持部,夹持部用于夹持固定测试样品,测试样品将管状本体内腔分隔成靠近敞开口的上游空间和远离敞开口的下游空间;管状本体远离扩散部的一端设置负压单元,负压单元通过第一流量计连通管状本体内腔;管状本体还设有压力计用于检测测试样品两侧的气压,压力计一端连接上游空间、另外一端连接下游空间。优点在于,装置结构简单,通过计算机单元对个功能单元的控制和数据读取,使测试过程简单方便。测试装置可以实现固态气溶胶、液态气溶胶、固液气溶胶混合三种测试方式,且固液气溶胶混合比例可控。 1 | ||
搜索关键词: | 管状本体 测试样品 测试装置 敞开口 管状本体内腔 过滤效果 下游空间 一端连接 夹持部 气溶胶 压力计 窗纱 防雾 负压 固液 进气口 流量计 固态气溶胶 计算机单元 液态气溶胶 测试 扩散 测试方式 测试过程 功能单元 夹持固定 数据读取 一端设置 装置结构 上游 可控 分隔 气压 连通 检测 | ||
所述的扩散部(102)较大的端口与管状本体(101)的敞开口连接、较小的端口为进气口(103);所述的管状本体(101)中部设有夹持部(110),所述的夹持部(110)用于夹持固定测试样品(111),所述的测试样品(111)将管状本体(101)内腔分隔成靠近敞开口的上游空间和远离敞开口的下游空间;所述的管状本体(101)远离扩散部(102)的一端设置负压单元(151),所述的负压单元(151)通过第一流量计(152)连通管状本体(101)内腔;所述的管状本体(101)还设有压力计(140)用于检测测试样品(111)两侧的气压,所述的压力计(140)一端连接上游空间、另外一端连接下游空间;
所述的固态气溶胶发生器(210)通过管道串接加热单元(230)、第一颗粒物粒径切割器(220)和静电中和器(240)后连接到进气口(103);所述的液体气溶胶发生器(310)通过管道串接第二颗粒物粒径切割器(320)后连接到进气口(103);所述的计算机单元(400)分别与固态气溶胶发生器(210)、液体气溶胶发生器(310)、上游颗粒物浓度检测仪(511)和下游颗粒物浓度检测仪(521)电性连接;所述的上游颗粒物浓度检测仪(511)通过管道连接上游空间;所述的下游颗粒物浓度检测仪(521)通过管道连接下游空间。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防雾霾窗纱过滤效果测试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固态气溶胶发生器(210)与进气口(103)的连接管道、液体气溶胶发生器(310)与进气口(103)的连接管道、管状本体(101)的上游空间分别各设置一组气溶胶浓度控制单元(600);所述的气溶胶浓度控制单元(600)用于监控所在点的气溶胶浓度。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防雾霾窗纱过滤效果测试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气溶胶浓度控制单元(600)包括抽气泵(610)和第二流量计(620);所述的抽气泵(610)串接第二流量计(620)后通过气管接入监控点。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防雾霾窗纱过滤效果测试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上游空间靠近扩散部(102)的位置设有分散孔板(120);所述的分散孔板(120)与管状本体(101)垂直,分散孔板(120)的边缘封闭连接管状本体(101)内腔的内壁面;所述的分散孔板(120)均匀分布多个通孔,用于使气溶胶在管状本体(101)内腔的分布更加均匀。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防雾霾窗纱过滤效果测试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防雾霾窗纱过滤效果测试装置还包括上游颗粒物浓度稀释单元(512),所述的上游颗粒物浓度稀释单元(512)设置于上游颗粒物浓度检测仪(511)连接上游空间的管道上,上游颗粒物浓度稀释单元(512)与计算机单元(400)电性连接。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防雾霾窗纱过滤效果测试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防雾霾窗纱过滤效果测试装置还包括下游颗粒物浓度稀释单元(522),所述的下游颗粒物浓度稀释单元(522)设置于下游颗粒物浓度检测仪(521)连接下游空间的管道上,下游颗粒物浓度稀释单元(522)与计算机单元(400)电性连接。7.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防雾霾窗纱过滤效果测试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下游空间靠近负压单元(151)的一端设有下游过滤器(131);所述的下游过滤器(131)与管状本体(101)垂直,下游过滤器(131)的边缘封闭连接管状本体(101)内腔的内壁面。8.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防雾霾窗纱过滤效果测试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进气口(103)在固态气溶胶发生器(210)的连接管道与液体气溶胶发生器(310)的连接管道之间的设有空气进入口,在所述的空气进入口设置上游过滤器(132)。9.一种防雾霾窗纱过滤效果测试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S1、根据测试要求开启固态气溶胶发生器(210)和/或液体气溶胶发生器(310);利用高压喷雾产生固态和/或液态气溶胶;开启负压单元(151),使含有气溶胶的气体从上游空间向下游空间运动;
S2、若启动固态气溶胶发生器(210),则开启加热单元(230)和静电中和器(240);使进入管状本体(101)内的固体气溶胶足够干燥和电中性;
S3、开启第一颗粒物粒径切割器(220)和/或第二颗粒物粒径切割器(320),控制进入管状本体(101)内腔的气溶胶颗粒物粒径;
S4、在气溶胶颗粒物浓度达到稳定时,将测试样品(111)安装于夹持部(110)上进行测试;
S5、计算机单元(400)记录上游颗粒物浓度检测仪(511)、下游颗粒物浓度检测仪(521)和压力计(140)的数值,计算出测试样品(111)对应的过滤效果。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防雾霾窗纱过滤效果测试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步骤S4将测试样品(111)安装于夹持部(110)前先对测试样品(111)进行称重获取第一重量值;在步骤S5中,所述的压力计(140)检测上游空间和下游空间的压力差,当压力差到达阈值时,将测试样品(111)进行称重获取第二重量值;第二重量值与第一重量值的差值为对应测试样品(111)的容尘量。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广州纤维产品检测研究院,未经广州纤维产品检测研究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ent/201810050526.9/,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