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强韧性球墨铸铁的生产方法在审
| 申请号: | 201810026566.X | 申请日: | 2018-01-11 |
| 公开(公告)号: | CN108220753A | 公开(公告)日: | 2018-06-29 |
| 发明(设计)人: | 孙述全;孙雄;骆伟祥 | 申请(专利权)人: | 芜湖市金贸流体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C22C37/04 | 分类号: | C22C37/04;C22C37/10;C22C37/08;C22C33/08;C21D5/00 |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 地址: | 241206 安徽省*** | 国省代码: | 安徽;34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本发明涉及一种强韧性球墨铸铁的生产方法,包括原料混合熔炼,变质调制,改性调制及调制热处理等四个步骤。本发明与现有技术相比,一方面利用稀土元素来获得具备均匀连续分布、硬度高且不降低延伸率的球墨铸铁材质,极大的提高了球墨铸铁工件的结构强度和韧性,另一方面通过变质处理,使球墨铸铁工件抗疲劳性能和耐磨性能得到全面提高,除此之外,通过本发明的球墨铸铁铸造工艺还可有效的降低球墨铸铁工件内部应力集中、裂痕及沙眼等缺陷,提高球墨铸铁工件的产品质量的结构强度。 | ||
| 搜索关键词: | 球墨铸铁工件 球墨铸铁 调制 强韧性 球墨铸铁材质 沙眼 抗疲劳性能 热处理 变质处理 连续分布 耐磨性能 稀土元素 应力集中 原料混合 铸造工艺 延伸率 熔炼 裂痕 改性 变质 生产 | ||
【主权项】:
1.一种强韧性球墨铸铁的生产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强韧性球墨铸铁的生产方法包括以下步骤:第一步,原料混合熔炼,首先将废钢、回炉灰铁、硅铁合金、锰铁合金、钛铁合金按比例一同添加到熔炼炉内,然后由氩气将熔炼炉内的空气排出并使熔炼炉内的气压恒定在1.1—3个标准大气压,然后将熔炼炉加热至1400℃—1600℃,直至熔炉内原料均呈熔融态并搅拌均匀后,从熔炉内却金属液样本进行成份分析,并根据成份分析结果对熔炉内金属液成份含量进行调整,直至金属液化学成份达到要求后进行静置保温,且保温时间为10—30分钟;第二步,变质调制,完成第一步作业后,对熔炉内熔融态金属液进行单向匀速搅拌,搅拌速度为10—50分钟/转,并在转速稳定后通过增碳剂和改性剂分别吹送到熔炉内,并使增碳剂和改性剂与熔炉内的熔融态金属液充分搅拌均匀,然后保温静置5—20分钟;第三步,改性调制,完成第二步后,将占熔炉内金属液总量0.1%—2.5%稀土原料在1—3分钟时间内添加到熔融态金属液中搅拌均匀,然后在熔融态的金属液中添加球化剂并搅拌均匀后静置保温3—10分钟,然后向熔炉内金属液总量分别加入占金属液总量3%—10%的除氮剂和占金属液总量10%—30%的除渣剂进行调质处理,完成调制处理后并在调质处理后将熔融态的金属液浇铸到成型模具中进行冷却成型,在浇铸前,首先将成型模具加热至750℃—850℃,然后保温1—3小时后方可进行浇铸作业;第四步,调制热处理,在金属液浇铸到成型模具内并冷却至800℃—850℃时,通过加热设备在30—120分钟内将成型模具及成型模具内的金属加热至900℃—980℃并保温1—10小时,然后以20℃—50℃/小时速度匀速降温至180℃—300℃,然后再次通过加热设备在30—120分钟内将成型模具及成型模具内的金属加热至600℃—800℃并保温1—10小时,然后自然冷却至常温即可拆模得到成品球墨铸铁毛坯。
下载完整专利技术内容需要扣除积分,VIP会员可以免费下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芜湖市金贸流体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未经芜湖市金贸流体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ent/201810026566.X/,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