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硅油减震器结构有效
| 申请号: | 201721301443.X | 申请日: | 2017-09-30 |
| 公开(公告)号: | CN207500380U | 公开(公告)日: | 2018-06-15 |
| 发明(设计)人: | 张芳;周通;李显戴;张春贤;吴红亮 | 申请(专利权)人: | 东风商用车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F16F9/10 | 分类号: | F16F9/10;F16F9/32;G06F17/50 |
| 代理公司: | 武汉市首臻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42229 | 代理人: | 刘牧 |
| 地址: | 430056 湖北省武汉市*** | 国省代码: | 湖北;42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一种硅油减震器结构,包括壳体和惯量环,所述惯量环设置于壳体内部;所述壳体包括同轴设置的外环壳、内环壳和侧板,所述外环壳通过侧板与内环壳相连接,所述内环壳与惯量环旋转配合,所述外环壳的圆周内壁上均布有十二个或十六个壳体阻尼齿;所述齿阻尼面与外环壳的内圆周面相交,所述齿阻尼面与外环壳11的内圆周面的交线处的切面与齿阻尼面相垂直。本设计不仅结构简单便于机加工,而且有效提高硅油减震器的阻尼和刚度,减小硅油减震器的安装空间,利于发动机前端其它轮系的布置。 1 | ||
| 搜索关键词: | 外环壳 硅油减震器 惯量环 壳体 内环 阻尼面 侧板 切面 安装空间 壳体内部 内圆周面 同轴设置 旋转配合 圆周内壁 机加工 交线处 内圆周 阻尼齿 减小 均布 轮系 相交 发动机 垂直 | ||
所述壳体(1)包括同轴设置的外环壳(11)、内环壳(12)和侧板(13),所述外环壳(11)通过侧板(13)与内环壳(12)相连接,所述内环壳(12)与惯量环(2)旋转配合,所述外环壳(11)的内侧沿圆周均布有m个壳体阻尼齿(3),m为大于等于2的整数。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硅油减震器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外环壳(11)的圆周内壁上均布有十二个或十六个壳体阻尼齿(3)。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一种硅油减震器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阻尼齿(3)的齿尖到外环壳(11)内圆周面的距离为j,j的取值范围是2毫米–15毫米,所述外环壳(11)内圆周的半径为R2,所述壳体阻尼齿(3)的两侧形成有齿阻尼面(31)和齿缓冲面(32),所述齿缓冲面(32)为齿圆周面的切面,所述齿圆周面是以外环壳(11)的圆心为圆心、以R2‑j为半径的圆周面。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硅油减震器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齿阻尼面(31)与外环壳(11)的内圆周面相交,所述齿阻尼面(31)与外环壳(11)的内圆周面的交线处的切面与齿阻尼面(31)相垂直。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硅油减震器结构,其特征在于:硅油减震器通过壳体阻尼齿(3)结构增加的刚度的计算公式如下:
硅油减震器通过壳体阻尼齿(3)结构增加的阻尼的计算公式如下:
其中:Cr=R2‑R1;ε2=r2/R=R2/2R;
上述公式中;Cr为减振器的惯量环(2)与壳体(1)的外环壳(11)之间的间隙距离,R2为外环壳(11)的内圆周半径,R1为惯量环(2)的外圆周半径,R为减振器壳体的外圆半径,L为减振器厚度,μ为硅油粘度,ω为减振器壳体与惯量环的相对运动速度,ε2为单个壳体阻尼齿(3)的偏心率,j为壳体阻尼齿(3)的齿尖到外环壳(11)内圆周面的距离,m为外环壳(11)上壳体阻尼齿(3)的个数,r2是壳体阻尼齿(3)的齿尖、齿缓冲面(32)与外环壳(11)内圆周交点和外环壳(11)圆心三点围成的圆的半径。
6.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硅油减震器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齿阻尼面(31)为内凹的弧面。
7.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硅油减震器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齿阻尼面(31)与外环壳(11)的内圆周面相交,所述齿阻尼面(31)与外环壳(11)的内圆周面的交线处的切面与齿阻尼面(31)的夹角为锐角。
8.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硅油减震器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惯量环(2)为环状结构,惯量环(2)沿其半径方向的截面呈矩形结构,所述惯量环(2)的外圆周上均布有n个阻尼齿(21),n为大于等于2的整数。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一种硅油减震器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阻尼齿(21)的齿尖到惯量环(2)外圆周面的距离为h,h的取值范围是2毫米–15毫米,所述阻尼齿(21)的两侧形成有阻尼面(22)和缓冲面(23),所述缓冲面(23)与惯量环(2)外圆周面相切;
所述阻尼面(22)与惯量环(2)的外圆周面相交,所述阻尼面(22)与惯量环(2)交线处的切面与阻尼面(22)相垂直。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一种硅油减震器结构,其特征在于:硅油减震器通过阻尼齿(21)结构增加的刚度的计算公式如下:
硅油减震器通过阻尼齿(21)结构增加的阻尼的计算公式如下:
其中:Cr=R2‑R1;
上述公式中;Cr为减振器的惯量环(2)与壳体(1)的外环壳(11)之间的间隙距离,R2为外环壳(11)的内圆周半径,R1为惯量环(2)的外圆周半径,R为减振器壳体的外圆半径,L为减振器厚度,μ为硅油粘度,ω为减振器壳体与惯量环的相对运动速度,ε1为单个阻尼齿(21)的偏心率,h为阻尼齿(21)的齿尖到惯量环(2)外圆周面的距离,n为惯量环(2)上阻尼齿(21)的个数,r1是阻尼齿(21)的齿尖、缓冲面(23)切点和惯量环(2)圆心三点围成的圆的半径;
所述硅油减震器通过阻尼齿(21)和壳体阻尼齿(3)结构增加的总刚度为:
K=K1+K2;
所述硅油减震器通过阻尼齿(21)和壳体阻尼齿(3)结构增加的总阻尼为:
C=C1+C2。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东风商用车有限公司,未经东风商用车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ent/201721301443.X/,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紧凑型扭力可调阻尼机构
- 下一篇:一种抗风沙油压减振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