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鱼类池塘圈养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721077608.X | 申请日: | 2017-08-27 |
公开(公告)号: | CN207284796U | 公开(公告)日: | 2018-05-01 |
发明(设计)人: | 何绪刚;王海鹏;李大鹏;侯杰;陈杰玉;张奇;梁洁 | 申请(专利权)人: | 华中农业大学 |
主分类号: | A01K63/00 | 分类号: | A01K63/00;A01K63/04 |
代理公司: | 武汉宇晨专利事务所42001 | 代理人: | 张红兵 |
地址: | 430070 湖*** | 国省代码: | 湖北;4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本实用新型属于水产养殖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鱼类池塘圈养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系统是一个可循环的圈养系统,该系统至少包括一个圈养装置(100)、集排污装置(200)、曝气装置(300)、循环水装置(400)和废弃物处理装置(500)。公开了各装置的详细配置及其功能,能够相互匹配和整体运行。本实用新型还公开具体应用的方法和步骤。本实用新型是一种有机型和友好型鱼类养殖系统。试验表明本实用新型的圈养养殖的日常排污效率约为95%。每亩单产达5吨,是常规散养单产的4~5倍。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鱼类 池塘 圈养 装置 | ||
【主权项】:
一种鱼类池塘圈养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一个可循环的圈养系统,该系统至少包括一个圈养装置(100)、集排污装置(200)、曝气装置(300)、循环水装置(400)和废弃物处理装置(500),具体配置如下所述:(1)圈养装置(100):圈养装置(100)为一圆柱体,其内径至少为3~5m,其深度视池塘水位而定,圈养装置高出养殖水面0.2m以上,其底部与池塘底相平;所述的圈养装置由支柱(110)、防逃网(120)、玻璃钢围挡(140)和人行通道(130)构成;所述的支柱(110)为钢柱或水泥柱;所述的防逃网(120)为塑料网片或钢质网片;水深1m以上设置防逃网(120),防逃网的下部用玻璃钢围挡(140)密封,所述的防逃网、玻璃钢围挡与支柱(110)组合成圆柱体的养殖空间,所述的人行通道(130)设置在圈养装置(100)的上端;圈养装置(100)并排或双排设置于池塘之中;(2)集排污装置(200):集排污装置(200)由集污漏斗(210)、排污管道(220)和吸污泵(230)组成,所述的集污漏斗位于圈养装置的底部,为一漏斗状圆锥体,所述的集污漏斗(210)的上口径与圈养装置(100)内径相同,且与圈养装置套装,所述的集污漏斗(210)的下口径为0.2m~0.5m,其侧壁倾斜角保持20°~45°,集污漏斗(210)的下口端与孔径相同的排污管道(220)相连,所述的排污管道(220)从圈养装置之外延伸至水面;(3)曝气装置(300):曝气装置(300)由双叶轮旋涡式气泵(310)、主气管(320)、气阀(330)和微孔曝气盘(340)组成,双叶轮旋涡式气泵(310)与主气管(320)相连,主气管(320)与圈养装置底部的微孔曝气盘(340)相连;(4)循环水装置(400):循环水装置由冲水装置(410)、输水管(420)和潜水泵(430)组成;所述的冲水装置由环状主水管(411)和若干垂直分水管(412)组成,环状主水管(411)置于圈养装置的最低端或最上端;在环状主水管(411)上每隔一米安装一根与圈养装置同高,直径为2.5cm的垂直分水管(412),所述的分水管在水面上每隔20cm设置一个直径1cm的主喷水孔(413),分水管在水下每隔0.50m、1.0m和1.5m设置3个直径为0.5cm的副喷水孔(414);(5)废弃物处理装置(500):所述的废弃物处理装置(500)由集污池(510)、发酵池(520)和人工湿地(530)组成;集污池(510)、发酵池(520)、人工湿地(530)依次配置。
下载完整专利技术内容需要扣除积分,VIP会员可以免费下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华中农业大学,未经华中农业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ent/201721077608.X/,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节能环保型海鲜养殖池
- 下一篇:一种鳟鱼鱼苗培育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