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基于AMI量测信息的配电网拓扑错误辨识算法有效
| 申请号: | 201711476473.9 | 申请日: | 2017-12-29 |
| 公开(公告)号: | CN108173263B | 公开(公告)日: | 2022-02-22 |
| 发明(设计)人: | 王旭东;丁一;马世乾;戚艳;庄剑;李国栋;项添春;林济铿;王高猛 | 申请(专利权)人: | 国网天津市电力公司电力科学研究院;国网天津市电力公司;国家电网公司 |
| 主分类号: | H02J3/00 | 分类号: | H02J3/00 |
| 代理公司: | 天津盛理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2209 | 代理人: | 王来佳 |
| 地址: | 300384 *** | 国省代码: | 天津;12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本发明涉及一种基于AMI量测信息的配电网拓扑错误辨识算法,其计算特点在于:包括以下步骤:步骤1、计算各负荷所属的耦合节点电压U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基于 ami 信息 配电网 拓扑 错误 辨识 算法 | ||
步骤1、计算各负荷所属的耦合节点电压Upc,获得负荷所属的耦合节点电压样本空间;
步骤2、计算各负荷所属的支路电流IL,获得负荷所属的支路电流样本空间;
步骤3、根据步骤1和步骤2获得的电压和电流样本空间,分别计算各负荷间的电压相关系数和电流相关系数;
步骤4、完成拓扑的校验与修正。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基于AMI量测信息的配电网拓扑错误辨识算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1的具体方法为:在整个时间序列内,根据AMI采集的包括负荷的有功功率、无功功率和节点电压幅值的量测信息,计算得到各负荷所属馈线的节点电压,即各负荷所属的耦合节点电压Upc,进而获得负荷所属的耦合节点电压样本空间。其中,计算各负荷所属的耦合节点电压的计算公式为:
根据欧姆定律,耦合节点PCj(j=1,2,…,13)处的电压幅值可以表示为:
Upcj=Uj+Zsj·Ij
式中,j表示为量测仪表的编号;Uj和Ij分别是量测仪表j获取的负荷电压量测值;Zsj表示为量测点j到耦合点PCj的阻抗值;
若当前的电流量测值Ij不能提供,则可以通过功率量测值与电压量测值获得,其计算公式如下所示:
式中,Pj、Qj分别代表负荷的有功功率量测值以及无功功率量测值;
进而考虑整个时间序列T,可得到各负荷所属耦合节点电压样本空间,即:
其中,对于某一特定时刻ti(i=1,2,…,T),各负荷对应的耦合节点PCj(j=1,2,…,13)处电压的样本空间表示为:在整个时间序列T内,各负荷所属耦合节点PCj(j=1,2,…,13)处的电压样本空间表示为
其中,计算各负荷所属的支路电流的计算公式为:
基于欧姆定律,各负荷所属支路电流ILj(j=1,2,…,13)幅值可以表示为:
式中,Pj、Qj分别代表负荷的有功功率量测值以及无功功率量测值;Uj代表该负荷的量测电压幅值。
进而考虑整个时间序列T,可得到各负荷所属支路电流样本空间,即:
基于步骤3所计算出的电压相关系数值和电流相关系数值,依据所选用相关性分析法的判别条件,判断各负荷所属馈线情况,然后基于步骤1中各负荷所属耦合节点电压幅值,确定各负荷在所属馈线中的上下游关系,完成拓扑的校验;若辨识出错误的拓扑连接,则对错误拓扑连接进行修正,即搜寻与其电压、电流相关系数满足相关性判别准则的负荷,确定其所属馈线以及在馈线中的连接位置,最终完成对拓扑正确性的校验以及对错误拓扑连接的修正。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国网天津市电力公司电力科学研究院;国网天津市电力公司;国家电网公司,未经国网天津市电力公司电力科学研究院;国网天津市电力公司;国家电网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ent/201711476473.9/,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城市家庭太阳能节能结构
- 下一篇:一种基于线性化潮流的配电网网络重构方法
- 信息记录介质、信息记录方法、信息记录设备、信息再现方法和信息再现设备
- 信息记录装置、信息记录方法、信息记录介质、信息复制装置和信息复制方法
- 信息记录装置、信息再现装置、信息记录方法、信息再现方法、信息记录程序、信息再现程序、以及信息记录介质
- 信息记录装置、信息再现装置、信息记录方法、信息再现方法、信息记录程序、信息再现程序、以及信息记录介质
- 信息记录设备、信息重放设备、信息记录方法、信息重放方法、以及信息记录介质
- 信息存储介质、信息记录方法、信息重放方法、信息记录设备、以及信息重放设备
- 信息存储介质、信息记录方法、信息回放方法、信息记录设备和信息回放设备
- 信息记录介质、信息记录方法、信息记录装置、信息再现方法和信息再现装置
- 信息终端,信息终端的信息呈现方法和信息呈现程序
- 信息创建、信息发送方法及信息创建、信息发送装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