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基于分块分层思想的卷烟制叶丝过程多阶段分布式监测与诊断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1711472774.4 | 申请日: | 2017-12-29 |
公开(公告)号: | CN108158028A | 公开(公告)日: | 2018-06-15 |
发明(设计)人: | 王伟;张利宏;熊月宏;黎明星;潘凡达;应伟;李钰靓;樊虎;赵春晖 | 申请(专利权)人: | 浙江中烟工业有限责任公司 |
主分类号: | A24B7/00 | 分类号: | A24B7/00;A24B3/10;A24B9/00;G07C3/00;G06Q50/04;G06K9/62 |
代理公司: | 杭州丰禾专利事务所有限公司 33214 | 代理人: | 王从友;刘国安 |
地址: | 310008 ***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本发明公开一种基于分块分层思想的卷烟制叶丝过程多阶段分布式监测与诊断方法。本发明识别卷烟制叶丝过程待机运行阶段和稳定生产阶段的不同监测需求,采用横向设备分块、纵向时间分层的思想,构建卷烟制叶丝过程Sirox增温增湿机和KLD薄板烘丝机关键设备的多阶段分布式监测模型,实现卷烟制叶丝过程单一以及并发异常的有效检测,并利用贡献图方法对异常原因进行准确识别。本发明消除了卷烟制叶丝过程待机运行阶段的监测盲区,提升了过程并发异常信息的捕捉能力,能够准确有效监测和诊断卷烟制叶丝过程关键设备不同运行阶段的单一以及并发异常。 1 | ||
搜索关键词: | 制叶 卷烟 分布式监测 多阶段 分块 并发 待机运行 关键设备 诊断 分层 薄板烘丝机 增温增湿机 监测盲区 监测需求 时间分层 稳定生产 异常信息 异常原因 有效检测 运行阶段 贡献图 构建 捕捉 监测 | ||
第一步:根据生产现场已有测点和设备监测需求,分别确定Sirox增温增湿机、KLD薄板烘丝机在待机运行阶段、稳定生产阶段的监测变量,如表1所示,待机运行阶段Sirox增温增湿机和KLD薄板烘丝机的监测变量数分别为序号1~5和序号1~14,稳定生产阶段Sirox增温增湿机和KLD薄板烘丝机的监测变量数分别为序号1~8和序号1~17;
表1 Sirox增温增湿机、KLD薄板烘丝机待机运行阶段和稳定生产阶段监测变量
第二步:根据生产工艺要求,分别确定Sirox增温增湿机、KLD薄板烘丝机待机运行阶段和稳定生产阶段离线建模数据的有效性判断规则;剔除制丝集控系统中该叶丝牌号的断料批次和异常批次数据,根据表2的建模数据有效性判断规则,获得Sirox增温增湿机、KLD薄板烘丝机待机运行阶段和稳定生产阶段的原始三维建模数据其中I表示批次,J表示监测变量,K表示采样点,下标SS表示Sirox增温增湿机待机运行阶段、KS表示KLD薄板烘丝机待机运行阶段、SP表示Sirox增温增湿机稳定运行阶段、KP表示KLD薄板烘丝机稳定运行阶段,监测变量的采样频率为10s/次;
表2离线建模数据的有效性判断规则
第三步:采用变量展开方式将三维数据展开为二维数据
其中*取为SS或KS或SP或KP,用于区分Sirox增温增湿机、KLD薄板烘丝机待机运行阶段和稳定生产阶段;对二维矩阵
内的每个变量
进行减均值
除标准差
的数据标准化预处理,获得高质量的二维建模数据X*(I*K*×J*);
第四步:对二维建模数据X*进行PCA分解,分别建立Sirox增温增湿机、KLD薄板烘丝机待机运行阶段和稳定生产阶段的监测模型,获得每个模型的主元个数A*、负载矩阵P*和对角矩阵S*;基于每个模型建模数据的T*2和SPE*统计量,利用F分布和χ2分布获得该模型的统计量控制限;
PCA分解的计算公式为:
其中,T*为主元子空间中(I*K*×A*)维的得分矩阵;P*为主元子空间中(J*×A*)维的负载矩阵;E*为残差子空间中(I*K*×J*)维的残差矩阵;A*表示主元个数,由累计贡献率方法确定;对角矩阵由建模数据X*的协方差矩阵Σ*=X*TX*/(I*K*‑1)的前A*个特征值构成;
根据F分布计算T*2监测统计量的控制限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浙江中烟工业有限责任公司,未经浙江中烟工业有限责任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ent/201711472774.4/,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