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医疗器械用吸波材料及其制备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1711359454.8 | 申请日: | 2017-12-17 |
公开(公告)号: | CN108003543A | 公开(公告)日: | 2018-05-08 |
发明(设计)人: | 汪梅花 | 申请(专利权)人: | 成都育芽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08L53/00 | 分类号: | C08L53/00;C08L79/04;C08L5/16;C08F293/00;C08F230/04;C08F212/14;C08F220/44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610041 四川省成都市高*** | 国省代码: | 四川;5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医疗器械用吸波材料的制备方法,包括乙烯基二茂铁‑4‑乙烯苯胺‑丙烯腈三嵌段共聚物的制备、聚吡咯管的制备、β‑环糊精表面改性聚吡咯管和吸波材料的制备等步骤;本发明提供的医疗器械用吸波材料能高效效治理电磁污染,减少电磁波对人身体的伤害,提高医疗器械监测数据准确性,吸波频段宽,吸波效果好,具有很好的市场应用前景。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医疗器械 用吸波 材料 及其 制备 方法 | ||
【主权项】:
1.一种医疗器械用吸波材料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1)乙烯基二茂铁-4-乙烯苯胺-丙烯腈三嵌段共聚物的制备:按比例将乙烯基二茂铁、4-乙烯苯胺、丙烯腈、光引发剂和乳化剂通过搅拌、超声使其混合均匀,然后将其滴在玻璃材质的模板上,并用波长为220-250nm的紫外光在室温下照射41-50 min,得到共聚物;2)聚吡咯管的制备:将FeCl3 •6H2 O、甲基橙分散于水中,等有絮状物质生成时,加入吡咯单体,室温搅拌24-30小时,得到黑色的悬浮液,过滤烘干得到黑色的固体物质;3)聚吡咯管表面改性:将经步骤2)制备得到的聚吡咯纳米管,超声分散于N-甲基吡咯烷酮中,随后滴加环氧氯丙烷,在40-60℃下搅拌反应4-8小时;抽滤分离得到黑色固体,然后将得到的黑色固体分散于乙腈中,并向其中分别加入氢氧化钾、β-环糊精,在惰性气体的氛围下,在60-80℃下回流搅拌18-22 h,将所得产物离心分离,将分离得到的固体分别用水和乙腈分别洗涤5-7次,最后放置真空干燥箱中90-100℃温度下干燥24-30小时;4)吸波材料的制备:将经过步骤1)制备得到的乙烯基二茂铁-4-乙烯苯胺-丙烯腈三嵌段共聚物和经过步骤3)制备得到的表面β-环糊精改性的聚吡咯管加入到高速混合机中,高速分散10-15分钟后通过双螺杆挤出机在150-180℃下熔融共混、挤出制得吸波材料;进一步地,步骤1)中所述乙烯基二茂铁、4-乙烯苯胺、丙烯腈、光引发剂和乳化剂的质量比为:40:40:15:(2-5):(2-5);进一步地,步骤2)中所述FeCl3 •6H2 O、甲基橙、水、吡咯单体的质量比为:60:2:(300-600):(2-4);进一步地,步骤3)中所述聚吡咯纳米管、N-甲基吡咯烷酮、环氧氯丙烷、乙腈、氢氧化钾、β-环糊精的质量比为:(2-3):(10-20):(2-5):(10-20):6:(4-6) ;进一步地,步骤4)中所述乙烯基二茂铁-4-乙烯苯胺-丙烯腈三嵌段共聚物和表面β-环糊精改性的聚吡咯管的质量比为:(5-8):2。
下载完整专利技术内容需要扣除积分,VIP会员可以免费下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成都育芽科技有限公司,未经成都育芽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ent/201711359454.8/,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