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基于水力空化结构的气-液-固三相磨粒流抛光工具在审
申请号: | 201711352392.8 | 申请日: | 2017-12-15 |
公开(公告)号: | CN108161754A | 公开(公告)日: | 2018-06-15 |
发明(设计)人: | 计时鸣;曹慧强;潘烨;赵军 | 申请(专利权)人: | 浙江工业大学 |
主分类号: | B24C1/08 | 分类号: | B24C1/08;B24C9/00 |
代理公司: | 杭州浙科专利事务所(普通合伙) 33213 | 代理人: | 吴秉中 |
地址: | 310014 浙江省***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水力空化结构的气‑液‑固三相磨粒流抛光工具,包括气‑液‑固三相混合装置、直通转接头、加工工具自转运动装置、空心流道管、空化抛光装置和工件固定平台,工件安装在工件固定平台上;所述气‑液‑固三相混合装置设置在整个装置的最上方,气‑液‑固三相混合装置的下端出口与直通转接头的上端固定连接,直通转接头的下端连接加工工具自转运动装置,加工工具自转运动装置通过空心流道管连接空化抛光装置,工件固定平台设置在空化抛光装置的正下方。本发明利用大入口、中间约束流道和较大出口流道设计,实现了液体本身的水力空化,提高了加工效率;通过电机带动整个抛光工具进行旋转,有效解决了工件表面抛光不均匀的问题。 1 | ||
搜索关键词: | 三相混合装置 自转运动装置 工件固定 加工工具 抛光装置 水力空化 转接头 空化 磨粒流抛光 空心流道 气-液-固三相 电机带动 工件安装 工件表面 加工效率 流道设计 抛光工具 平台设置 上端固定 下端出口 有效解决 约束流道 抛光 不均匀 大出口 大入口 管连接 下端 | ||
【主权项】:
1.一种基于水力空化结构的气‑液‑固三相磨粒流抛光工具,其特征在于:包括气‑液‑固三相混合装置、直通转接头(2)、加工工具自转运动装置、空心流道管(7)、空化抛光装置和工件固定平台,需要加工的工件安装在工件固定平台上;所述气‑液‑固三相混合装置设置在整个装置的最上方,气‑液‑固三相混合装置的下端出口与直通转接头(2)的上端固定连接,直通转接头(2)的下端连接加工工具自转运动装置,加工工具自转运动装置通过空心流道管(7)连接空化抛光装置,工件固定平台设置在空化抛光装置的正下方;气‑液‑固三相混合装置、直通转接头(2)、加工工具自转运动装置、空心流道管(7)和空化抛光装置内部形成完整的竖直流道。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基于水力空化结构的气‑液‑固三相磨粒流抛光工具,其特征在于:所述气‑液‑固三相混合装置包括气‑液混合腔(1)和气动单向阀(15),所述气‑液混合腔(1)为竖直设置的圆筒腔,气‑液混合腔(1)上端开有磨粒流入口,气‑液混合腔(1)下端开有磨粒流出口,气‑液混合腔(1)中部设有一个微型的气体入口,气动单向阀(15)连接该微型的气体入口且与气‑液混合腔(1)连通,气体通过气动单向阀(15)注入气‑液混合腔(1)中。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基于水力空化结构的气‑液‑固三相磨粒流抛光工具,其特征在于:气动单向阀(15)水平安装在气‑液混合腔(1)的侧壁上,气流经过气动单向阀(15)呈水平状态混入气‑液混合腔(1)的液‑固两相流中形成气‑液‑固三相磨粒流。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基于水力空化结构的气‑液‑固三相磨粒流抛光工具,其特征在于:所述加工工具自传运动装置包括电机固定板(31)、驱动电机(14)、主动带轮(12)、同步带(11)、从动带轮(17)、万向接头前端(3)、万向接头后端(6)、万向接头轴承(16)、左紧固板(4)、右紧固板(5)、轴承座(9)和加工部分底座(10),所述万向接头前端(3)与直通转接头(2)通过螺纹连接,左紧固板(4)和右紧固板(5)固定连接并将万向接头前端(3)装夹在左紧固板(4)和右紧固板(5)之间,所述右紧固板(5)固定在加工部分底座(10)上;所述万向接头前端(3)和万向接头后端(6)通过万向接头轴承(16)连接;所述万向接头后端(6)与空心流道管(7)的上端通过螺纹固定连接,空心流道管(7)通过轴承座(9)安装在加工部分底座(10)上;所述从动带轮(17)固定在空心流道管(7)上,所述驱动电机(14)固定在电机固定板(31)上,电机固定板(31)固定在加工部分底座(10)上,主动带轮(12)固定在驱动电机(14)的电机头上,主动带轮(12)和从动带轮(17)通过同步带(11)连接,驱动电机(14)运动时带动主动带轮(12)转动,通过同步带(11)带动从动带轮(17)转动,进而带动万向接头后端(6)与空心流道管(7)组成的整体一起转动。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基于水力空化结构的气‑液‑固三相磨粒流抛光工具,其特征在于:万向接头前端(3)的内表面与万向接头轴承(16)的外表面过盈配合,万向接头前端(3)和万向接头轴承(16)之间还设置有用于周向定位的大弹性挡圈(30),万向接头后端(6)的外表面与万向接头轴承(16)的内表面过渡配合;空心流道管(7)与轴承座(9)之间通过转动轴承(18)连接,所述空心流道管(7)的外表面与转动轴承(18)的内圈过渡配合,轴承座(9)内圈的沟槽中设置有用于转动轴承(18)轴向定位的小弹性挡圈(19),转动轴承(18)的外圈与轴承座(9)的内圈过盈配合。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基于水力空化结构的气‑液‑固三相磨粒流抛光工具,其特征在于:所述空心流道管(7)上还设置有自锁螺母(33),自锁螺母(33)的一端紧靠转轴轴承,实现转动轴承(18)的轴向定位,另一端紧靠从动带轮(17)的下表面,实现从动带轮(17)的轴向定位,所述从动带轮(17)的上表面紧靠万向接头后端(6)。所述空心流道管(7)的底部还设置有法兰盘(20),法兰盘(20)的内圈与空心流道管(7)的外圈间隙配合,挡水板(8)通过拧紧螺钉(29)固定在法兰盘(20)上,挡水板(8)罩在工件固定平台的上方且将法兰盘(20)和空化抛光装置完全罩住。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基于水力空化结构的气‑液‑固三相磨粒流抛光工具,其特征在于:所述空化抛光装置包括一分多转接口(21)、水管转接头(28)、可视上底板(32)和抛光工具(22),所述一分多转接口(21)的上端入口连接空心流道管(7)的底端,所述一分多转接口(21)的多个转接口分别连接水管转接头(28);所述一分多转接口(21)的下表面与抛光工具(22)的上表面相贴合,一分多转接口(21)的下表面与抛光工具(22)的上表面通过螺栓(27)连接;所述抛光工具(22)内部设置有上下贯穿的竖直内腔,竖直内腔的顶部设置有可视上底板(32)并将竖直内腔的上端封闭,所述抛光工具(22)侧面均布多个流道入口(34),每个流道入口(34)通过软管连接一个水管转接头(28),空心流道管(7)流出的液体经过一分多转接口(21)后由连接一分多转接口(21)的多个个水管转接头(28)输送到抛光工具(22)的多个流道入口(34)中并由多个流道入口(34)进入抛光工具(22)的竖直内腔中。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一种基于水力空化结构的气‑液‑固三相磨粒流抛光工具,其特征在于:所述抛光工具(22)的流道入口(34)呈圆周均布,且流道入口(34)的数量为3‑6个,水管转接头(28)的数量和流道入口(34)的数量保持一致。所述抛光工具(22)的流道入口(34)呈圆周均布,且流道入口(34)的数量为3‑6个,水管转接头(28)的数量和流道入口(34)的数量保持一致。所述抛光工具(22)的下表面呈内凹型,抛光工具(22)的底面边缘设置有圆角。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一种基于水力空化结构的气‑液‑固三相磨粒流抛光工具,其特征在于:所述工件固定平台包括工件(24)、工件底座(23)、负压底座(25)、橡胶垫圈(35)、内六角螺钉;所述工件底座(23)上表面和下表面铣制有凹槽,上表面的凹槽表面开有多个阵列分布的通孔;所述工件(24)固定于上表面的凹槽中;所述橡胶垫圈(35)嵌套在下凹槽中;所述负压底座(25)和工件底座(23)中间有空腔,负压底座(25)中心开有螺纹孔,负压底座(25)和工件底座(23)通过内六角沉头螺钉(26)连接。
下载完整专利技术内容需要扣除积分,VIP会员可以免费下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浙江工业大学,未经浙江工业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ent/201711352392.8/,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钢板表面的抛丸方法
- 下一篇:吸塑产品自动化生产系统及其生产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