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自上而下的炉体三维设计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1711332799.4 | 申请日: | 2017-12-13 |
公开(公告)号: | CN108304608A | 公开(公告)日: | 2018-07-20 |
发明(设计)人: | 秦瑾;王庆丰;郭喜云;朱灿朋 | 申请(专利权)人: | 北京首钢国际工程技术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6F17/50 | 分类号: | G06F17/50;G06T17/00 |
代理公司: | 北京华谊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207 | 代理人: | 王普玉 |
地址: | 100043 ***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一种自上而下的炉体三维设计方法,属于炉体设计技术领域。首先利用Autodesk Inventor软件,建立炉体整体控制模型,然后把整体控制模型分割成若干个单元模型,再把单元模型向下细化直到砖型,最后坐标系对准逐级自动装配完成整个炉体的设计。优点在于,打破传统先零件后装配的设计模式,对产品进行创新开发,不仅可以缩短设计周期,降低工作强度,减少人工成本,而且可以提高设计精确度,从而提高经济效益。 | ||
搜索关键词: | 炉体 单元模型 三维设计 设计技术领域 控制模型 炉体整体 模型分割 人工成本 设计模式 设计周期 整个炉体 整体控制 自动装配 细化 装配 对准 开发 | ||
【主权项】:
1.一种自上而下的炉体三维设计方法,其特征在于,具体步骤如下:1)项目创建:首先打开Autodesk Inventor软件,点击功能区中“快速入门”—“项目”—“新建”,新建单用户项目,命名项目名称,选择项目文件位置,创建项目文件;2)参数表创建:点击功能区中“快速入门”—“新建”,创建控制零件,在功能区点击“管理”—“参数fx”,在参数窗口中点击“添加数字”,指定单位类型,输入表达式数值,点击“完毕”完成用户参数的创建,最后保存控制零件;3)建立总控制模型:点击功能区中“快速入门”—“新建”,创建控制零件;在“管理”工具栏中单击“参数fx”,链接参数表中的用户参数;选择原始坐标系YZ平面、XZ平面或XY平面中任一平面,利用“三维模型”—“平面”—“从平面偏移”功能,输入偏移距离,建立新的工作平面作为炉体底平面;选中炉体底平面,右键单击“新建草图”,在“草图”绘制工具栏中选择“矩形”命令,绘制炉体底面轮廓,选择“尺寸”命令,链接参数标注焦炉底面轮廓尺寸,点击“完成草图”命令;接着,在“三维模型”工具栏中选择“拉伸”命令,链接用户参数作为拉伸距离,命名实体为炉体总控制模型,保存文件为炉体总控制模型;4)建立单元控制模型:在总控制模型文件中,点击“三维模型”—“平面”—“从平面偏移”功能,以炉体底平面为基础,输入偏移距离,建立新工作平面;然后进行分割操作,选择“三维模型”—“分割”—“分割实体”命令,分割工具选择新工作平面,实体选择炉体总控制模型,单击“确定”完成分割,命名分割形成的实体;最后,如步骤3)方式创建“普通零件”,单击“管理”—“衍生”命令,选择要衍生的文件及实体,单击“确定”完成衍生,保存并命名零件为单元控制模型;5)形成层控制模型:打开单元控制模型,点击“三维模型”—“平面”功能,建立工作平面,选择所建工作平面,右键“新建草图”,在草图模式下绘制分层草图,点击“完成草图”;利用“分割”命令,分割工具选择草图截面轮廓,分割实体选择单元控制模型,完成分割,形成2‑7实体;如步骤4)衍生形成层控制模型;6)完成砖型设计:打开层控制模型,建立工作平面,绘制层砌筑草图,细化到砖型;利用“三维模型”—“拉伸”功能,选择砖型的截面轮廓,链接参数表,输入范围值,利用“求交”功能,完成拉伸,即得到一个砖型,重复同样步骤,完成所有砖型的设计;7)自动逐级装配:点击“装配”命令创建装配部件,选择“装配”—“放置”功能,把零件放置到装配模型中,选择工具集中的“坐标系对准”功能,使零件自动对准在总模型中已设定的位置;炉体每层装配由砖型零件坐标系对准自动装配完成,单元装配由层装配坐标系对准自动装配完成,炉体整体装配由单元装配坐标系对准自动装配完成,这样就完成了炉体的智能设计;8)干涉分析:打开装配文件,点击“检验”—“干涉检查”,框选整个装配文件作为定义选择集,然后点击“确定”,系统将自动进行干涉检查,如存在零件与零件干涉的情况,检测结果将自动报警并显示干涉的位置所在,修改干涉文件直到干涉检查显示“没有检测到干涉”,则干涉分析通过。
下载完整专利技术内容需要扣除积分,VIP会员可以免费下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北京首钢国际工程技术有限公司,未经北京首钢国际工程技术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ent/201711332799.4/,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