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基于功能核磁共振图像的儿童多动症分析系统有效
申请号: | 201711330864.X | 申请日: | 2017-12-13 |
公开(公告)号: | CN107967943B | 公开(公告)日: | 2021-11-12 |
发明(设计)人: | 禹东川 | 申请(专利权)人: | 东南大学 |
主分类号: | G16H50/20 | 分类号: | G16H50/20 |
代理公司: | 南京众联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32206 | 代理人: | 杜静静 |
地址: | 210096 ***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功能核磁共振图像的儿童多动症分析系统,包括,数据采集模块,具体如下,第一步骤,对大规模正常儿童和多动症儿童,采集他们的全脑静息态功能核磁共振影像数据;数据分析模块:具体如下,第二步骤,对这些影像数据按照SPM8工具箱进行标准化的信号分析处理流程,第三步骤,对116个脑区的影像时间序列分别进行频谱分析;第四步骤,按照标准的前向神经网络结构设计技术获得模式分类器;第五步骤,利用测试样本集对获得的116个模式分类器的分类正确率进行排序;数据判断模块:具体如下,第六步骤,对需要评估患多动症风险的高低的被测者;第七步骤,对第六步骤获得数据分别输入对应的模式分类器将获得对应的分类结果。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基于 功能 核磁共振 图像 儿童 多动症 分析 系统 | ||
【主权项】:
一种基于功能核磁共振图像的儿童多动症分析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系统包括以下模块:数据采集模块:具体操作如下,第一步骤,对大规模正常儿童和多动症儿童,分别采集他们的全脑静息态功能核磁共振影像数据;数据分析模块:具体操作如下,第二步骤,对正常儿童和多动症儿童这两类人群的全脑静息态功能核磁共振影像数据按照SPM8工具箱进行标准化的信号分析处理流程,获得116个脑区的影像时间序列;第三步骤,对116个脑区的影像时间序列分别进行频谱分析,提取0‑0.01Hz和0.08‑0.2Hz这两个频段的能量,这样就获得了用于儿童多动症诊断的两大特征参数,并进而获得每个脑区的训练数据样本集和测试样本集;第四步骤,对正常儿童和多动症儿童每个脑区的训练数据样本集和测试样本集按照标准的前向神经网络结构设计技术获得模式分类器,这样就获得了116个模式分类器;第五步骤,利用测试样本集对第四步骤获得的116个模式分类器的分类正确率进行排序,获得了排名前七的模式分类器及其对应脑区;数据判断模块:具体操作如下,第六步骤,对需要评估患多动症风险的高低的被测者,首先需要采集其全脑静息态功能核磁共振影像数据,接着按照SPM8工具箱进行标准化的信号处理流程从而获得116个脑区的影像时间序列,然后对第五步骤所获得的七个脑区的影像时间序列提取0‑0.01Hz和0.08‑0.2Hz这两个频段的能量;第七步骤,对第六步骤获得数据分别输入到获得的七个模式分类器将获得对应的分类结果,即0代表正常,1代表患多动症的风险高,最后对七个模式分类器的结果进行相加得到患多动症的风险评估结果;若结果大于4,则诊断结果为患多动症的风险高,否则诊断结果为患多动症的风险低。
下载完整专利技术内容需要扣除积分,VIP会员可以免费下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东南大学,未经东南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ent/201711330864.X/,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彩色图像和单色图像的图像处理
- 图像编码/图像解码方法以及图像编码/图像解码装置
- 图像处理装置、图像形成装置、图像读取装置、图像处理方法
- 图像解密方法、图像加密方法、图像解密装置、图像加密装置、图像解密程序以及图像加密程序
- 图像解密方法、图像加密方法、图像解密装置、图像加密装置、图像解密程序以及图像加密程序
- 图像编码方法、图像解码方法、图像编码装置、图像解码装置、图像编码程序以及图像解码程序
- 图像编码方法、图像解码方法、图像编码装置、图像解码装置、图像编码程序、以及图像解码程序
- 图像形成设备、图像形成系统和图像形成方法
- 图像编码装置、图像编码方法、图像编码程序、图像解码装置、图像解码方法及图像解码程序
- 图像编码装置、图像编码方法、图像编码程序、图像解码装置、图像解码方法及图像解码程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