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基于计算机控制的药品包装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1711230852.X | 申请日: | 2017-11-29 |
公开(公告)号: | CN108001736A | 公开(公告)日: | 2018-05-08 |
发明(设计)人: | 陈文革;蒋文燕;陈梅;王海文;徐晓娟;陈玲江;吴萍;孙耀宇;张吉 | 申请(专利权)人: | 浙江科技学院 |
主分类号: | B65B35/44 | 分类号: | B65B35/44;B65B43/54;B65B51/06;B65B57/04;H04L29/06;G06F17/50;G06F21/60 |
代理公司: | 北京国坤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491 | 代理人: | 赵红霞 |
地址: | 310023 浙***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本发明属于药品包装制造业领域,公开了一种基于计算机控制的药品包装方法,包括:计算机、感应器、套袋装置、滑动杆、夹袋装置、照明灯、封袋装置、包装检验装置、传动带、滑轮、横栏。计算机固定在台座上,其通过数据线与感应器相连;套袋装置、夹袋装置、照明灯、封袋装置、包装检验装置上方安装有滑块,滑块安装在滑动杆内部;传动带通过螺栓固定在机体上方,机体安装在横栏上;横栏下方四角处安装有滑轮;电源储备器安装在机体内部。本发明结构简单,操作方便,通过计算机的编程,各个机构可以进行有序的操作,从药品的包装到检测,实现了自动化的操作,节省了大量的人力,大大提高了药品包装的效率。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基于 计算机控制 药品包装 方法 | ||
【主权项】:
1.一种基于计算机控制的药品包装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基于计算机控制的药品包装方法的底部设置有滑轮,在任何需要包装药品的地方进行操作;在计算机进行编程,操控各个装置的工作,套袋装置将在传送带上的药品进行装带,后到夹袋装置,把袋子的角边各个部位整理好,封袋装置对袋子进行封胶,贴上标签,包装检验装置检测到包装的袋子有没有贴上标签,有标签通过,无标签退回,重新打上标签;所述计算机估计时频重叠信号的双谱方法包括:接收的时频重叠信号的表达式如下:y(t)=x1 (t)+x2 (t)+…xp (t)+n(t);其中xi (t)表示第i个分量信号,p为分量信号个数,n(t)表示高斯噪声信号,y(t)表示接收的时频重叠信号,其三阶累积量的表达式如下:C3y (τ1 ,τ2 )=E[y(t)y(t+τ1 )y(t+τ2 )];其中,τ1 ,τ2 为两个不同时延;由三阶累积量的性质,高斯噪声的三阶累积量恒等于零,上式表示为: C 3 y ( τ 1 , τ 2 ) = C 3 x 1 ( τ 1 , τ 2 ) + C 3 x 2 ( τ 1 , τ 2 ) + ... + C 3 x p ( τ 1 , τ 2 ) ; ]]> 令 即C3y (τ1 ,τ2 )=C3x (τ1 ,τ2 );对C3y (τ1 ,τ2 )进行二次傅里叶变换可得到时频重叠信号的双谱B3y (ω1 ,ω2 ):B3y (ω1 ,ω2 )=B3x (ω1 ,ω2 )=X(ω1 )X(ω2 )X* (ω1 +ω2 );其中,ω1 ,ω2 为两个不同频率;所诉计算机块时频重叠MASK的信号模型表示为: x ( t ) = Σ i = 1 N s i ( t ) + n ( t ) ; ]]> 其中,N为时频重叠信号的信号分量个数,n(t)是加性高斯白噪声,si (t)为时频重叠信号的信号分量,其表示为 式中Ai 表示信号分量的幅度,ai (m)表示信号分量的码元符号,p(t)表示成型滤波函数,Ti 表示信号分量的码元周期,fci 表示信号分量的载波频率, 表示信号分量的相位;MASK信号的循环双谱的对角切片谱表示为: 其中,y(t)表示MASK信号,α是y(t)的循环频率,fc 表示信号的载波频率,T是信号的码元周期,k为整数, Ca,3 表示随机序列a的三阶累积量,δ()是冲激函数,P(f)是成型脉冲函数,表达式为: P ( f ) = sin π f T π f ; ]]> 对循环双谱的对角切片谱取f=0截面得到: 对于MASK信号,其循环双谱的对角切片谱的f=0截面,在处存在峰值,并携有信号的载频信息;由于循环双谱的对角切片谱满足线性叠加性,则时频重叠MASK信号循环双谱的对角切片谱的表达式为: 其中, 是常数,与第i个信号分量的调制方式有关,Ti 是第i个信号分量的码元周期;所述计算机对跳频混合信号时频域矩阵 进行预处理,具体包括如下两步:第一步,对 进行去低能量预处理,即在每一采样时刻p,将 幅值小于门限ε的值置0,得到 门限ε的设定可根据接收信号的平均能量来确定;第二步,找出p时刻(p=0,1,2,…P-1)非零的时频域数据,用 表示,其中 表示p时刻时频响应 非0时对应的频率索引,对这些非零数据归一化预处理,得到预处理后的向量b(p,q)=[b1 (p,q),b2 (p,q),…,bM (p,q)]T ,其中 所述计算机用聚类算法估计每一跳的跳变时刻以及各跳对应的归一化的混合矩阵列向量、跳频频率时,包括以下步骤:第一步,在p(p=0,1,2,…P-1)时刻,对 表示的频率值进行聚类,得到的聚类中心个数 表示p时刻存在的载频个数, 个聚类中心则表示载频的大小,分别用 表示;第二步,对每一采样时刻p(p=0,1,2,…P-1),利用聚类算法对 进行聚类,同样可得到 个聚类中心,用 表示;第三步,对所有 求均值并取整,得到源信号个数的估计 即 N ^ = r o u n d ( 1 p Σ p = 0 P - 1 N ^ p ) ; ]]> 第四步,找出 的时刻,用ph 表示,对每一段连续取值的ph 求中值,用 表示第l段相连ph 的中值,则 表示第l个频率跳变时刻的估计;第五步,根据第二步中估计得到的 以及第四步中估计得到的频率跳变时刻估计出每一跳对应的 个混合矩阵列向量 具体公式为: a ^ n ( l ) = 1 p ‾ h ( 1 ) · Σ p = 1 , p ≠ p h p ‾ h ( 1 ) b n , p 0 l = 1 , 1 p ‾ h ( l ) - p ‾ h ( l - 1 ) · Σ p = p ‾ h ( l - 1 ) + 1 , p ≠ p h p ‾ h ( l ) b n , p 0 l > 1 , n = 1 , 2 , ... , N ^ ]]> 这里 表示第l跳对应的 个混合矩阵列向量估计值;第六步,估计每一跳对应的载频频率,用 表示第l跳对应的 个频率估计值,计算公式如下: f ^ c , n ( l ) = 1 p ‾ h ( 1 ) · Σ p = 1 , p ≠ p h p ‾ h ( 1 ) f o n ( p ) l = 1 , 1 p ‾ h ( l ) - p ‾ h ( l - 1 ) · Σ p = p ‾ h ( l - 1 ) + 1 , p ≠ p h p ‾ h ( l ) f o n ( p ) l > 1 , n = 1 , 2 , ... , N ^ . ]]>
下载完整专利技术内容需要扣除积分,VIP会员可以免费下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浙江科技学院,未经浙江科技学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ent/201711230852.X/,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