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多层级污水处理组合装置在审
申请号: | 201711108036.1 | 申请日: | 2017-11-10 |
公开(公告)号: | CN107698089A | 公开(公告)日: | 2018-02-16 |
发明(设计)人: | 何倩 | 申请(专利权)人: | 蒙城县弘文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02F9/12 | 分类号: | C02F9/12;C02F101/30;C02F101/16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233500 安徽省亳*** | 国省代码: | 安徽;3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本发明属于污水处理设备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多层级污水处理组合装置,包括粗滤系统、分离破碎系统、精滤系统、支架系统、磁吸滤系统、酸碱调节系统、过渡段一、极化系统、过渡段二、沉淀过滤系统;粗滤系统与分离破碎系统连接,精滤系统与分离破碎系统末端连接,磁吸滤系统设置在精滤系统下方,支架系统设置在地面上用于支撑分离破碎系统、精滤系统及磁吸滤系统,酸碱调节系统与磁吸滤系统末端连接,极化系统与过渡段一末端连接,沉淀过滤系统与过渡段二末端连接;该装置分为多个层级,各层级处理系统对污水进行逐级处理,能有效去除污水中的各类杂质,污水处理效果好且不产生二次污染,并且占地面积小,处理污水成本低廉。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多层 污水处理 组合 装置 | ||
【主权项】:
一种多层级污水处理组合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粗滤系统、分离破碎系统、精滤系统、支架系统、磁吸滤系统、酸碱调节系统、过渡段一(10)、极化系统、过渡段二(12)、沉淀过滤系统;所述粗滤系统与分离破碎系统连接,所述精滤系统与分离破碎系统末端连接,所述磁吸滤系统设置在精滤系统下方,所述支架系统设置在地面上用于支撑分离破碎系统、精滤系统及磁吸滤系统,所述酸碱调节系统与磁吸滤系统末端连接,所述过渡段一(10)与酸碱调节系统末端连接,所述极化系统与过渡段一(10)末端连接,所述过渡段二(12)与极化系统末端连接,所述沉淀过滤系统与过渡段二(12)末端连接;所述粗滤系统包括汇水管(1)、粗滤段(2)、滑动槽(201)、侧流阻块(206)、前支腿(207),所述粗滤段(2)与汇水管(1)尾端连接,所述粗滤段(2)上设置有多个滑动槽(201),所述粗滤段(2)内两侧均匀设置有多个侧流阻块(206),所述前支腿(207)设置在粗滤段(2)外两侧,所述滑动槽(201)上设置有粗滤装置,所述粗滤装置包括旋转卡盘(202)、阻挡栅(203)、自旋架(204)、滑动轨道(205),所述滑动轨道(205)设置在滑动槽(201)正上方,所述自旋架(204)一端设置在滑动轨道(205)上,自旋架(204)另一端与旋转卡盘(202)连接,所述旋转卡盘(202)位于滑动槽(201)内,所述旋转卡盘(202)上设置有多个阻挡栅(203);所述分离破碎系统包括分离罐(3)、转机机械(301)、转动轴(302)、上破碎旋转叶组(303)、螺旋离心叶组(304)、下破碎旋转叶组(305)、壁破碎叶(306)、后支腿(307),所述分离罐(3)与粗滤段(2)末端连接,所述分离罐(3)外部上端设置有转机机械(301),所述转动轴(302)设置在分离罐(3)内并与转机机械(301)连接,所述转动轴(302)自上而下依次均匀设置有上破碎旋转叶组(303)、螺旋离心叶组(304)、下破碎旋转叶组(305),所述分离罐(3)内壁均匀设置有多个壁破碎叶(306),所述后支腿(307)设置在分离罐(3)外部下端;所述精滤系统包括精滤段(4)、电机组一(401)、双轴风扇(402)、升温栏(403)、电机组二(404)、回收口(405)、倒吸风机(406)、漏口(407)、悬吊架(5)、旋转履带机械(501)、滤框(502),所述精滤段(4)与分离罐(3)尾端连通,所述电机组一(401)设置在精滤段(4)外一侧,所述双轴风扇(402)设置在电机组一(401)上,所述升温栏(403)设置在双轴风扇(402)里侧,所述电机组二(404)设置在精滤段(4)外另一侧,所述回收口(405)设置在电机组二(404)上,所述倒吸风机(406)设置在回收口(405)上,所述漏口(407)开设在精滤段(4)底部,所述悬吊架(5)设置在粗滤段(2)底部,且悬吊架(5)底端位于精滤段(4)内,所述悬吊架(5)上设置有旋转履带机械(501),所述旋转履带机械(501)上分布有多个滤框(502);所述支架系统包括上层面板(6)、框架柱(601)、T字肋臂(602)、板架(603)、下层面板(604),所述下层面板(604)设置在地面上,所述框架柱(601)为四个并设置在下层面板(604)上,所述板架(603)设置在两框架柱(601之间,所述T字肋臂(602)设置在两框架柱(601)之间,T字肋臂(602)、板架(603)交错设置,所述上层面板(6)设置在框架柱(601)顶部用于支撑精滤段(4)、后支腿(307);所述磁吸滤系统包括下液管(7)、转向管(701)、吸滤罐(8)、磁壁箱(801)、电磁线圈组(802)、顶舱部(803)、顶舱门(804)、垂直风扇(805)、底舱部(806)、底舱门(807),所述下液管(7)设置在上层面板(6)下方并穿过上层面板(6)与漏口(407)连通,下液管(7)通过T字肋臂(602)支撑固定,所述转向管(701)与下液管(7)末端连接,所述吸滤罐(8)与转向管(701)连通,所述吸滤罐(8)外壁上设置有多个磁壁箱(801),所述磁壁箱(801)内设置有电磁线圈组(802),所述吸滤罐(8)顶端设有顶舱部(803),所述顶舱部(803)内滑动设置有顶舱门(804),所述顶舱部(803)上方设有垂直风扇(805),所述吸滤罐(8)底端设有底舱部(806),所述底舱部(806)内滑动设有底舱门(807),所述磁壁箱(801)对应的吸滤罐(8)内壁上设有垂直凹槽;所述沉淀过滤系统包括沉淀池(13)、水面吸管(1301)、水底吸管(1302)、集流管(1303)、抽滤机(1304)、密封滑框(1305)、密封门(1306),所述沉淀池(13)与过渡段二(12)末端连接,所述沉淀池(13)内两侧上部设多个有水面吸管(1301),所述述沉淀池(13)内两侧下部设有多个水底吸管(1302),所述集流管(1303)设置在沉淀池(13)外两侧并与水面吸管(1301)、水底吸管(1302)连通,所述抽滤机(1304)与集流管(1303)连接,所述沉淀池(13)末端设置有密封滑框(1305),所述密封滑框(1305)内设置有密封门(1306),用于打开或关闭沉淀池(13)。
下载完整专利技术内容需要扣除积分,VIP会员可以免费下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蒙城县弘文信息科技有限公司,未经蒙城县弘文信息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ent/201711108036.1/,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磁混凝沉淀水质净化方法及装置
- 下一篇:制备无土栽培活性水的工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