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可用于锂离子电池负极的Fe3 有效
申请号: | 201711083222.4 | 申请日: | 2017-11-07 |
公开(公告)号: | CN107910515B | 公开(公告)日: | 2020-10-20 |
发明(设计)人: | 张旭;范秋雨;杨贺;米盼盼;马思瑜 | 申请(专利权)人: | 大连理工大学 |
主分类号: | H01M4/36 | 分类号: | H01M4/36;H01M4/52;H01M4/62;H01M10/0525;B82Y30/00 |
代理公司: | 大连理工大学专利中心 21200 | 代理人: | 温福雪;侯明远 |
地址: | 124221 辽*** | 国省代码: | 辽宁;2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本发明属于材料制备技术领域,一种可用于锂离子电池负极的Fe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用于 锂离子电池 负极 fe base sub | ||
【主权项】:
一种可用于锂离子电池负极的Fe3O4/氮掺杂石墨烯材料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如下:(a)配置0.5~2mg/mL氧化石墨烯溶液,添加盐酸多巴胺,氧化石墨烯与盐酸多巴胺的质量比为1:0.5~1:5;随后加入的三羟甲基氨基甲烷调节溶液pH=8.5,室温下反应12~24小时,抽滤,用去离子水洗成中性,80℃下干燥12h,得到聚多巴胺/石墨烯;(b)将步骤(a)制备得到的聚多巴胺/石墨烯为原料,在水溶液中分散均匀,按照氧化石墨烯与所使用铁盐前躯体的质量比为1:3~1:10加入铁盐,通过注射泵以250~1000μL/min的速率向溶液中滴加1mol/L NaOH溶液调节整个溶液的pH=9,在室温~50℃下反应12~24h,抽滤,用去离子水洗涤成中性,80℃下干燥12h,得到氢氧化铁/聚多巴胺/石墨烯复合材料;(c)将步骤(b)制备得到的氢氧化铁/聚多巴胺/石墨烯复合材料为原料,在惰性气体保护下,以1~5℃的升温速率升至400~500℃,反应1~3h,获得Fe3O4/氮掺杂石墨烯材料。
下载完整专利技术内容需要扣除积分,VIP会员可以免费下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大连理工大学,未经大连理工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ent/201711083222.4/,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