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用于AUV自主对接潜标的水平航路解算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711061258.2 | 申请日: | 2017-11-02 |
公开(公告)号: | CN107817806B | 公开(公告)日: | 2020-07-03 |
发明(设计)人: | 杨智栋;蔡卫军;李荣融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船舶重工集团公司第七0五研究所 |
主分类号: | G05D1/06 | 分类号: | G05D1/06 |
代理公司: | 西北工业大学专利中心 61204 | 代理人: | 金凤 |
地址: | 710075 陕*** | 国省代码: | 陕西;6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用于AUV自主对接潜标的水平航路解算方法,涉及水下航行器领域,本发明依据声传感器探测出的潜标相对AUV的航向角信息,采用追踪法向潜标航行得到航向指令,在一获悉潜标开口方位后,依据AUV相对于潜标所处态势,确定AUV的航向调整区域,依据航向调整区域,执行对应的航向指令,依据声传感器探测出的潜标相对AUV的航向角信息,采用追踪法向潜标航行,直至AUV与潜标完成对接;本发明本由于采用了航路分段细分的技术方案,综合考虑了AUV探测能力及航行性能,流程简单明确,易控制实现,较好的解决了AUV水下自主对接潜标的航路规划技术问题。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用于 auv 自主 对接 标的 水平 航路 方法 | ||
【主权项】:
一种用于AUV自主对接潜标的水平航路解算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下述步骤:步骤一:依据声传感器探测出的潜标相对AUV的航向角信息,AUV采用追踪法向潜标航行,航向指令如下:ψ′=ψ+Δq (1)式(1)中,ψ′表示下一时间步的AUV航向指令,ψ为当前时间步的AUV航向角,Δq表示潜标相对AUV纵轴的夹角;AUV依据式(1)指令靠近潜标,直至距潜标距离小于L1时,转步骤二,其中,L1为AUV声传感器可分辨出潜标开口方位的最大距离值;步骤二:AUV在步骤一获悉潜标开口方位后,依据AUV相对于潜标所处态势,确定AUV的航向调整区域,具体判定原则如下:其中,Δψ=(ψ-(ψH+π)|-ππ)-ππψ1=Q4ψ2=π-q1-arcsin(L1sin(q1)L2)L2=max(2RtanQ2,8vT)---(3)]]>式(2)和(3)中,Δψ表示AUV相对于潜标开口方位的水平态势,ψ1表示AUV处于相向区域的界限值,ψ2表示AUV处于背向区域的界限值,ψH表示潜标开口方位,Q表示AUV声传感器探测范围扇面角,q1表示AUV避免碰撞潜标的最小提前角,L2表示保证AUV可实现与潜标精确对接的最短直线距离,R表示AUV的回转半径,v表示AUV的航速,T表示AUV的单次操舵时间周期;步骤三:依据步骤二中判定的AUV所处的航向调整区域,执行对应的航向指令,具体对应三种情况:(1)当AUV处于相向区域时,对应航向指令如下:ψ1′=ψ+sign(Δψ)Q4---(4)]]>Δt1=L1sin(Δψ)sin(π-Δψ-Q4)v---(5)]]>其中,ψ1′表示相向区域对应的航向指令;Δt1表示ψ1′航向指令的持续时间,AUV按式(4)定义的航向指令执行时间Δt1后,即转为步骤四;(2)当AUV处于侧向区域时,对应航向指令如下:ψ21′=ψ+sign(Δψ)arcsin(L2sin(|Δψ|)L12+L22-2L1L2cos(|Δψ|))---(6)]]>Δt21=L12+L22-2L1L2cos(|Δψ|)v---(7)]]>其中,ψ21′表示侧向区域对应的第一次航向指令;Δt21表示ψ21′航向指令的持续时间;AUV按式(6)定义的航向指令执行时间Δt21后,转为执行航向指令如下:ψ22′=ψ-sign(Δψ)(π-arcsin(L12+L22-2L1L2cos(|Δψ|)L1sin(|Δψ|)))---(8)]]>其中,ψ22′表示侧向区域对应的第二次航向指令,AUV按式(8)航向指令将航向角ψ调整到ψ22′后,转到步骤四;(3)当AUV处于背向区域时,对应航向指令如下:ψ31′=ψ+sign(Δψ)q1 (9)Δt31=L1v---(10)]]>AUV按式(9)定义的航向指令执行时间Δt31后,转为执行航向指令如下:ψ32′=ψH (11)Δt32=L2v---(12)]]>AUV按式(11)定义的航向指令执行时间Δt32后,转为执行航向指令如下:ψ33′=‑ψH (13)AUV按式(13)航向指令将航向角ψ调整到ψ33′后,转到步骤四;步骤四:依据声传感器探测出的潜标相对AUV的航向角信息,AUV采用追踪法向潜标航行,航向指令同式(1),直至AUV与潜标完成对接。
下载完整专利技术内容需要扣除积分,VIP会员可以免费下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船舶重工集团公司第七0五研究所,未经中国船舶重工集团公司第七0五研究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ent/201711061258.2/,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