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果蔗脱毒组培快繁的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1710910056.4 | 申请日: | 2017-09-29 |
公开(公告)号: | CN107494271A | 公开(公告)日: | 2017-12-22 |
发明(设计)人: | 田夏红;揭进;刘伟清;李强有;张曼其;刘建荣;沈万宽 | 申请(专利权)人: | 广东省湛江农垦科学研究所 |
主分类号: | A01H4/00 | 分类号: | A01H4/00 |
代理公司: | 广州市南锋专利事务所有限公司44228 | 代理人: | 李慧 |
地址: | 524000 广***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果蔗脱毒组培快繁的方法。本发明的方法包括1)外植体的选择;2)高温减毒处理;3)茎尖脱毒接种和无菌苗获得;4)病原体检测;5)继代增殖;6)生根与炼苗;7)假植移栽及管理。本发明将温水处理和人工气候箱高温催芽有效结合,对蔗芽进行减毒处理,脱毒率高;选取3‑5mm的茎尖启动接种培养,成活率高达90%以上;启动培养过程,通过更换启动培养基、在培养基中添加PVP的方式,有效避免褐化,提高无菌株系获得率;在生根培养基添加MET成分,使生根过程出根快、根多、整齐;组培快繁过程的培养基均使用较低浓度的激素,最大程度地减少激素对组培苗的影响,保持品种原有种性,增殖系数为2‑4倍,达到提纯复壮、快速繁育的目的。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脱毒 组培快繁 方法 | ||
【主权项】:
一种果蔗脱毒组培快繁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1)外植体的选择:选取品种纯正、长势健壮、无病害、蔗芽饱满植株,取中间蔗芽成熟而饱满的果蔗蔗茎将其砍成单芽段,用自来水洗净备用;2)高温减毒处理:将步骤1)处理后的单芽段放入50℃恒温水箱中进行温热处理2h,捞起晾干,再将其种于预先经压力为1.1‑1.2kg/cm2的高压蒸汽灭菌锅在121℃消毒30min的基质中,淋透水,然后置于38‑40℃的人工气候箱中连续进行高温恒温催芽8‑12天,期间喷水,保持基质湿润,每天换气2‑3次,每次1‑2min;待蔗芽长到6‑10cm高时,取出作为下一步组培接种外植体;所述基质为椰糠与泥炭土按1︰1体积比均匀混合得到;3)茎尖脱毒接种和无菌苗获得:将步骤2)处理得到的6‑10cm高的蔗芽从基部小心切下,去掉外面1‑2层叶片和叶鞘,置于超净工作台上,用75%酒精消毒过的接种刀切除多余的叶片,保留5cm大小,放入0.1%氯化汞溶液中浸泡8‑12min进行消毒,然后倒掉氯化汞消毒液,加入等量无菌水浸洗3‑4次,浸洗时要时不时进行摇晃或搅拌,每次浸洗时间为4‑5min,最后一次浸洗完后将水倒出,用消毒过的镊子将蔗芽夹出放在消过毒的接种碟上,在超净工作台上慢慢晾干水分,然后用消过毒的镊子和接种刀小心将蔗芽叶片一层层剥离,直到露出3‑5mm的茎尖生长点,用锋利的消过毒的接种刀将茎尖切下接种到启动培养基中,于25℃自然散射光下培养,培养期间,前2‑3次每5‑7天更换一次新鲜的培养基,之后每10‑15天更换一次新鲜的培养基,40‑45天后形成丛生芽;4)病原体检测:取步骤3)获得的丛生芽叶片,采用PCR或RT‑PCR技术进行病原菌检测,确定不带宿根矮化病和花叶病后,再将无病菌病毒的丛生芽作为原种进行进一步的继代增殖;5)继代增殖:将步骤4)检测后确定无病菌病毒的丛生芽在无菌条件下自然分成单株或多株,转接于分化培养基,在温度26±2℃、相对湿度40%‑70%、光照度1000~1500lx、光照时间10~12h/天条件下继代培养,15‑20天继代1次,继代次数控制在10代以内,增殖系数为2‑4;6)生根与炼苗:将步骤5)继代增殖所获得的5‑10cm高的小苗在无菌条件下切除过长叶片,接种到生根培养基中,置于温度25±3℃、相对湿度40%‑70%、自然光照条件下的炼苗棚或炼苗室内边促根边炼苗;培育6‑10天开始出根,15‑20天长出完整根系,获得生根组培苗;7)假植移栽及管理:将步骤6)获得的生根组培苗从培养瓶或培养袋中取出,洗掉培养基,减去1/3~1/2的多余叶片,用0.2%多菌灵消毒后,自然分成3~5株为一丛,按照5cm×5cm株行距移栽到苗床上,淋足定根水,搭小拱棚用薄膜覆盖,外加遮阳网遮盖避免强光暴晒;假植5天后,新根系开始长出,叶片稍展开即喷施0.1%尿素和0.1%磷酸二氢钾混合溶液以促进小苗生长,其后每周施一次水肥,并注意适当剪叶和病虫害防治;待小苗返青后,逐渐揭去遮阳网和薄膜,使小苗进一步适应外界环境;20~30天后当密植苗长到5片真叶时,分单株进行上袋假植,其水肥管理同丛苗密植圃假植;经2‑3个月上袋假植,假茎高15‑20 cm时出圃到一级圃进行扩繁。
下载完整专利技术内容需要扣除积分,VIP会员可以免费下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广东省湛江农垦科学研究所,未经广东省湛江农垦科学研究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ent/201710910056.4/,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果香型天然润唇膏及制备方法
- 下一篇:一种保护壳及移动终端设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