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锂离子电池硅基负极材料及其制备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1710839437.8 | 申请日: | 2017-09-18 |
公开(公告)号: | CN109524626A | 公开(公告)日: | 2019-03-26 |
发明(设计)人: | 吴昊;王连邦;郑丽华 | 申请(专利权)人: | 浙江工业大学 |
主分类号: | H01M4/36 | 分类号: | H01M4/36;H01M4/38;H01M4/485;H01M10/0525;B82Y30/00 |
代理公司: | 杭州天正专利事务所有限公司 33201 | 代理人: | 黄美娟;王兵 |
地址: | 310014 浙***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本发明涉及一种锂离子电池用硅基负极材料及其制备方法,属于锂离子电池负极材料领域。该硅基负极材料是由硅和二氧化硅为原材料通过球磨法制备而成,在微观尺度是由硅和二氧化硅颗粒相互接触并在三维空间均匀分布的复合材料,两种颗粒的粒径为50~300nm。在球磨过程中,两种原材料在均匀混合的同时颗粒尺寸明显减小,相对于块体材料能更有效地释放嵌锂产生的应力;同时,二氧化硅在研磨过程中电化学活性得到提高。该负极材料在0.5Ag‑1电流密度下,经过200次循环后容量保持在800~2000mAh g‑1。该复合材料充分发挥了硅材料高比容量和二氧化硅循环稳定性好的特点,将两者优势互补,利用二氧化硅材料在嵌锂过程中产生的不可逆相缓冲硅基材料在充放电过程中的体积膨胀。 | ||
搜索关键词: | 二氧化硅 硅基负极 复合材料 嵌锂 制备 三维空间 锂离子电池负极材料 二氧化硅材料 二氧化硅颗粒 锂离子电池用 充放电过程 循环稳定性 锂离子电池 负极材料 硅基材料 化学活性 块体材料 球磨法制 球磨过程 容量保持 体积膨胀 微观尺度 研磨 比容量 不可逆 次循环 硅材料 有效地 缓冲 减小 粒径 释放 | ||
【主权项】:
1.一种锂离子电池用硅基负极材料,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锂离子电池硅基负极材料粒径为50nm~300nm;是由硅材料和二氧化硅材料通过球磨法制备而成,所述硅材料以Si计与二氧化硅材料以SiO2计物质的量比为1:0.1~10,所述球磨法为将硅材料和二氧化硅材料在400r/min~1000r/min的转速下球磨1h~60h,得到所述锂离子电池硅基负极材料。
下载完整专利技术内容需要扣除积分,VIP会员可以免费下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浙江工业大学,未经浙江工业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ent/201710839437.8/,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